将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美少年”

2018-02-13 01:38陈月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德育

陈月明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荆州市沙市区大赛巷小学孕育了“让学生在美的陶冶中成长,让学校在美的创造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并在德育活动的审美化、课堂教学的审美化、学校管理的审美化、文化环境的审美化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与实践,其间形成了具有美育特色的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五大核心素养(美善人格、人文表达、科学探究、合作共享、审美创造)的赛小“美少年”,并以此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构建了大美育课程体系,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美少年”。

综合型课程重行动:开发美少年成长课程

依托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在学校大美育的整体框架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把它作为发展培育赛小美少年、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切入点,形成了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亮点。

课程目标——育核心素养,陶冶美少年。《美少年成长》课程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五大核心素养的赛小美少年,学校将具体目标分解为覆盖核心素养的“十大美少年”称号,包括励志美少年、雅行美少年、善言美少年、探究美少年、才艺美少年、創新美少年等十大称号,在每个美少年称号下构建五条行为目标,即“美少年微习惯”,这样形成了美少年成长的目标体系,也使抽象的核心素养外化为可观测、可检测的行为指标体系。十大美少年称号涵盖道德品质、学习素养、交流与合作、探究与创新等多个领域,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在他的优势项目中成长为美少年。

课程内容——重知行合一,培育美生活。《美少年成长》课程在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分为三个阶段性课程:一二年段“礼仪美”课程,让学生“学做人”——讲文明、懂礼仪,做一名谦和好礼的美少年;三四年段“知行美”课程,让学生“学做事”——分享经验、践行成功,做一名志立事成的美少年;五六年段“生活美”课程,让学生“有品位”——历练本领、创美生活,做一名拥有未来的美少年。学校设置了“美少年体验场”“美少年面对面”“美少年在行动”等板块,初步形成了三个阶段性的课程。

课程评价——集美的称号,成长型“美少年”。学校形成了《美少年成长记》评价手册,里面设有小组合作评价、组长寄语、组员心语、教师寄语、父母寄语;有十大美少年每个称号的评价标准及评分量化表;利用每周班队会的“美时美刻”(分享小组成员进步的闪光点),“美人美事”(小结本周来的好人好事)等活动版块,进行周评、月评、期评。对获得美少年称号的学生会授予相应的美少年徽章,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集齐所有单项奖章后,就成长为“赛小十全十美好少年”,这也是赛小孩子们努力的终极目标。

学科类课程重渗透: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滋养

应该说,各学科教材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就需要教师的挖掘,经过教学转化与渗透,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表达,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滋养才能让学生内化于心,而外化于形,如何用美好的方式让德育的渗透充满教育味、儿童味、生活味?就以学校“十三五”科研课题《实施生命美育的深化研究》的子课题“课堂教学审美化”为载体,不断完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研究,组织开发《各科教学美德育目标及渗透点》系列指南,让教师对美德目标要求也能像其他教学目标一样了然于心,同时修订《美育课堂评价标准》,将美德渗透纳入评价标准,并在已有的美育课堂模式的基础上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推出渗透型课例,并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来引领教师的行动。

基础型课程重体验:凸显人格美的生态德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国家课程中的德育课程,沙市区域的德育活动课则是为落实德育目标而设置的地方课程,这两者就构成了国家、地方层面的专门的道德课程,这是学校培养学生道德素养、进行主旋律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德育目标必须在这系统的德育课程中得到实现,学校从开足课程、创新教法、完善评价三方面落实到位,尤其从创新德育方法,推进生态体验教学方式着力。因此在德育课堂上,要努力营造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生态审美体验场,让学生在拥有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对话,就问题展开思辨式学习,这样增强审美体验,从中让学生能陶冶真的心性,铸就善的人品,形成美的人格,使其能真正成长为期望中的“美少年”。

拓展型课程重落实:走班下的秀艺大课堂

课程目标“美”为导向。学校提出赛小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审美创造,即使学生能掌握多种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学生能在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的基础上能展开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学校将学生审美素养和创美能力的提升纳入课程目标,课程开发的三大原则为特色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其中特色性原则就是从学校办学特色出发,以美育为导向渗透于课程目标的设计中。

课程设置“美”为主线。学校以“美”为主线开设了美技、美智、美体、美居等五大门类近50门课程,学校形成了尊重差异的“菜单”课程,充分关照学生的自主意愿;聘请了拥有专长“导师”队伍,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强化了关注发展的“评价”建设,并以《赛小秀艺教师手册》落实过程管理。

教材编写“美”为要素。学校组织教师编制了《舞之恋》《楚之韵》《绿色家园》等20本校本教材,板块栏目设定为“心愿秀”“技艺坊”“秀艺场”“秀美堂”,“心愿秀”是以学生的视角呈现本节课的多维目标,“技艺坊”是学生习得本门技艺的要点和方法,“秀艺场”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展示、交流、评价,“秀美堂”则是让学生说一说“美”的体验和感悟,演一演“美”的表现和创造,这样将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等要素渗透教材之中。学校将每周三下午确定“快乐半天行”,这半天学生不用背书包,可以根据个性需要选择课程进行走班,学生轻松地带着学具到选择的课程班级开展活动。

沙市大赛巷小学大美育课程,是沙市课程改革中的一枝独秀,其探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课程育人之路,成了全国生态体验德育科研的经典范式。孩子们在这些多元化的课程中获得成长,学会了敬畏与尊重,学会了欣赏与热爱,学会了创新与美化。大美育课程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花,大美育课程滋养的新时代“美少年”,正在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荆州市沙市区大赛巷小学)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好美的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