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曙光
摘 要:有效的体验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因此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应该得到教师充分的关注。本文探讨了体验式学习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思路,探索了高中物理体验式学习环境的创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关注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
关键词:高中物理;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0025-3
如何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很多人认为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极具天赋的教师;二是优秀的学生;三是加大时间与精力的投入。然而,上述条件是很难具备的,教师只有在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中遵循较为明确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来追求稳定的教学效果,而这就取决于教师设计教学的基本能力。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准备工作,它是授课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立足于前期的各项分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境,撰写教案,并结合教学实施情况和课堂评价活动对教案进行反思和修改的一系列活动。
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界,越来越多的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上,以此为视角的教学设计理论也层出不穷[1-2]。下面笔者就从关注学生体验的角度出发,探索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1 体验式学习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体验学习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它将知识、实践和反馈集中于一身。心理研究表明,个体通过阅读获得的信息,能够从中学习到10%;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能够从中学习到15%;而对于切身经历的事情,个体却能从中学习得到85%。由此可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而且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还将形成较为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于体验的内涵,一般有三种理解:
一是活动过程说,此观点将体验作为多方面相互交织的复合型过程;
二是意义建构说,此观点将体验作为意义的建构以及价值的生成;
三是活动结果说,此观点将体验作为一种活动,同时也将其视为活动结果。
虽然当前理论界并没有对体验学习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普遍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予以充分的尊重。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探索并实践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客体产生最为真切的感受和领悟。
作为一门强调实验的学科,物理在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上都对其他学科产生着巨大的迁移价值。这一特征决定着要实现物理知识的内化就必须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与感悟。我们所强调的物理体验式学习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物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合理设计各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各类体验活动,由此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其能力的发展和意义建构,同时也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生成。
2 基于物理教学的体验式学习环境创设
无论是活动层面的体验,亦或是心理层面的体验,学习环境的创設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学习环境是一个复合型的系统,它囊括一系列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类条件,包括各种教学资源、人际关系和活动设计等。
一个高效且有价值的学习环境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目的性,即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有关目标来进行设计,这本就是各类教学情境与活动创设的具体方向和根本依据;
其次,是适应性,即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该匹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认知特点,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再次,是新颖性,即学习环境要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状态。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的特征和思维的力度,我们提出以时空对话、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小组合作和任务单等教学元素来构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环境。其中,多媒体、物理实验和小组合作等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中比较常见。这里我们就以时空对话和任务单为例,介绍学习情境创设的具体操作。
案例1 以时空对话来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
在《行星的运动》一节,我们按照人类探索行星运动规律的基本顺序,引导学生和历代先贤(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和开普勒等)展开时空对话,启发学生总结和归纳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探究方法。
案例2 以任务单来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
在指导学生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任务单:
任务一:猜想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阐明理由;
任务二:与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进行类比,猜想弹性势能与相关因素的具体关系;
任务三:请尝试用你的知识和方法来探索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任务四:请总结本课,你在知识、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
3 关注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有关思想和理论的指引下,依托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并为形成特定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而建立起的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相应的活动程序。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模式应该将侧重于“灌输”的教学转化为对“体验”的关注,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也应该从“确定性思维”调整为“生成性思维”,教师的课堂活动应该从“控制”转化为“沟通和交流”。相对于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将对自主参与的活动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而学生的体验还应该分成两类,一类是学生亲身体验的参与,另一类是学生对虚拟情境的心理体验。
为此,我们将物理体验式教学法分为以下两类:活动体验和情境体验。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模式中,教学情境由教师或师生来进行创设,这一情境必须符合物理知识的内容特点,匹配学生的认知风格,同时也要切合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图1的中间内容体现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的心理体验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endprint
下面,我们就以“向心力”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一下该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教学程序1:
教师演示实验——小球在透明玻璃杯中贴着侧壁做圆周运动。
教学程序2:
学生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暴露其学习难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程序3:
师生通过讨论并分析摩擦力的基本性质。
教学程序4:
教師以课件展示实例——水平面上小球的圆周运动。
教学程序5:
学生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特点:物体都要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作用力——向心力。这一分析过程也暴露出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即在受力分析时将向心力作为物体额外受到的一个新的作用力。
教学程序6:
学生结合实例来探讨各种情境中的向心力来源,由此形成认识:向心力是从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它可以由物体所受的合力来提供,也可以是某个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提供。
教学程序7: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向心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程序8:
学生展示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收获。
教学程序9:
学生在理论层面展开探索。
教学程序10:
教师进行半定量的演示实验——向心力演示器。
教学程序11:
教师展示圆锥摆的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建构实验思路。
教学程序12:
学生明确实验原理,着手部署实验步骤,并在交流和展示中完善实验设计。
教学程序13: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关于向心力的有关猜想,并在交流中归纳向心力的表达式。
教学程序14:
学生交流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对上述教学程序进行归纳,这一系列教学流程可以用图2表示。
综上所述,关注学生体验式学习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力争做到让学生在以下五个层面得到真正的体验:
(1)让学生体验到在发现中学习;
(2)让学生体验到在操作中学习;
(3)让学生体验到在表达中学习;
(4)让学生体验到在运用中学习;
(5)让学生体验到在思考中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并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予以充分的重视,让学生在有效体验中发现并理解物理理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由此推动他们的科学素养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新荣.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11,29(7):17-18.
[2]刘兴明.浅析新理念下的物理探究教学[J].物理通报,2006(5):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