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宗南
(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800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并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骨髓以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的血液病,该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害极大,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还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同时提出了其预防和治疗措施,供养猪户参考。
1.1 发病率高 该病的发生不受品种以及年龄的限制,任何品种以及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哺乳仔猪及母猪的发病率较高,同时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7~9月发病率较高。
1.2 传播途径多 该病的传播途径较多,可以通过蚊子、虱子等吸血昆虫的叮咬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进行传播,此外,公猪母猪的交配,母猪妊娠,经过污染的剪刀以及针头等都可引起该病的感染以及扩散。
1.3 隐性感染 该病的隐性感染率较高,一旦发生,会导致猪抵抗力的下降,更易被其他病感染,增加预防以及治疗的难度。
母猪、仔猪以及育肥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
2.1 育肥猪 育肥猪患病后首先出现持续的高热,其四肢以及胸前的皮肤逐渐变为紫红色,双眼出现明显的结膜炎症状。此外,患病育肥猪还会出现便秘或腹泻的症状,其生长发育较为缓慢,懒动,经常卧地不起。
2.2 仔 猪 仔猪患病后,其体温会突然升高至41℃以上,尿液由无色或者淡黄色逐渐转变为茶色。食欲不振甚至不食,呼吸短而急促,心跳明显加快。患病后期,仔猪会出现咳嗽的现象。仔猪患病后病情严重的会直接死亡,不严重的会逐渐消瘦,同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3 母 猪 感染该病的母猪其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以及慢性两种。急性型患病母猪体温会突然升高至42℃,同时出现厌食的情况,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以及产死胎的情况。慢性型病猪体质变得衰弱,其配种成功率明显降低,发情延迟或者不发情。
对病猪进行剖检,可见其血液凝固不佳,较为稀薄;全身肌肉颜色逐渐变浅,皮上脂肪有明显的黄染现象,肝、肾、肺以及脾均明显肿大并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心脏内外膜也可见明显的出血点。肝脏颜色转变为土黄色,同时附着有白色的坏死灶。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可见出血斑或者白色的坏死灶。
4.1 血液培养 将病猪的血液分别接种于肉汤以及营养琼脂培养基中进行真菌以及病毒的培养,其检查结果为阴性。
4.2 鲜血镜检 取病猪耳处的静脉血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红细胞表面附着有虫体。
4.3 血液涂片镜检 将病猪静脉血涂片并用姬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红细胞表面有中央处发亮的红色虫体。
5.1 猪舍的清理及消毒 平时要保证猪舍环境的卫生,要定期用清水对猪舍进行打扫,同时配合药物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猪舍每周应进行2~3次的彻底消毒。此外,在对猪群进行阉割或者疫苗接种时,要保证器械的严格消毒。
5.2 定期灭虫 蚊子、跳蚤以及苍蝇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一个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平时要注意定期对猪舍进行灭虫,尤其是温度较高的夏季,应经常在猪舍内外喷洒杀虫剂。此外,还应定期对猪群注射伊维菌素或者敌百虫等从而起到驱虫的效果。
5.3 药物预防 在疫病高发时期,可以在猪群的饲料中拌入土霉素,同时为猪群注射万特肺灵粉从而达到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效果。
5.4 疾病检疫 对猪场进行生猪的引入时,应先对其进行隔离饲养,确保其健康以后才可放入猪舍进行混养。
6.1 西药治疗 为病猪肌肉注射血虫净、VB12以及安乃近,同时灌服土霉素,连用3d即可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6.2 中药治疗 将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连翘、大黄、黄连、当归、生地黄、泽泻以及生甘草用清水煎煮后为病猪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