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春波,王渊萍,金佳柠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静脉留置针因其显著的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产房也不例外。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产妇均需建立安全的外周静脉通道,以便于输液、输血或静脉内给药[1-2]。留置针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减轻产妇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产妇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产房护士的工作量,而且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赢得了时间[2-3]。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间鉴定联合委员会(JCAHO)就已经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概念;发展至9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QMS)和持续质量改进(CQI)强调监督全过程来不断改进结果[4-6]。为了提高产房静脉留置针的完整率,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特别设立了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小组,本人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小组由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协调员、组员,形成覆盖全科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组织。组长负责管理、研究和解决静脉输液方面的有关问题,包括进行实施组员教育训练,正确指导应用各手法,以提高组员能力;选定活动改善的问题。协调员负责协调、指导和决定活动进行方向,包括协调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及与兄弟科室、院方的关系;建立组员协助,全员参加,全员发动,全员分担的体制等。各组员负责积极参与活动并积极发言,讨论给予合理化建议意见;扎实落实所分配的项目并将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小组汇报;开展活动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遵守作业标准、实施作业等。
2.1 管理因素 管理水平低,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考核不过关,致使在工作中存在护理风险,为医疗风险埋下了隐患[7]。
2.2 护理人员因素
2.2.1 护士因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未能熟练掌握、心理压力紧张等原因致使穿刺失败。
2.2.2 护士因专业知识不足使患者在穿刺后发生静脉炎、感染等不良反应,并且未及时告知注意事项使患者没有维护好留置针的后续使用[8-9]。
2.3 患者因素
2.3.1 产妇临产后因分娩疼痛出现烦燥、手臂乱动、出汗等原因易致固定胶布潮湿、松动、卷曲甚至被揭起,从而导致留置针扭曲、脱落等,使留置失败。
2.3.2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双手紧抓床把用力,致使肌肉紧张血管移位[10],静脉内压力升高,压力明显高于留置针延长管的压力,血液容易回流到延长管[11]。
3.1 规范管理制度
3.1.1 制定静脉输液留置针操作考核表,定期对护理人员指导、检查、考核并记录考核分数,并制定实施适当的奖惩制度。
3.1.2 对穿刺成功率低的问题,可进行强化训练,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来帮助低年资护士,并督促年轻护士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开展多种活动来提高穿刺率,在活动中统计一针成功率、所用时间、漏针次数等指标,并通过开设讲座进行讲解和分类总结。
3.2 规范静脉留置针的使用
3.2.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选择弹性好且走向直的血管进行穿刺,上肢宜选择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窦等部位。
3.2.2 严格无菌操作 护士进行规范洗手,检查留置针包装有无破损及有效期;皮肤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范围应在8 cm×8 cm,消毒2遍待自然干燥后进行穿刺。穿刺见回血后一手固定针芯,一手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退出针芯,以穿刺点为中心贴上3M敷贴固定好并注明穿刺时间及操作者姓名。
3.2.3 留置针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时间一般为72~96 h,一旦发现患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立即撤除留置针并适当予以湿敷缓解[12];及时告知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做好相关宣教工作如避免穿刺处剧烈运动及过度用力,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妥善固定静脉留置针,预防发生滑脱、堵塞及渗漏等情况[13-14],发现任何异常及时与护士联系等。
3.3 强化护理培训
3.3.1 护士应规范自己的行为,遇事沉着冷静,能及时处理相关护理问题[15],日常加强留置针的护理和观察,如发现药物外渗、红肿、堵管、出血现象应及时拔除,并予以局部处理,发现导管断裂及残留在血管内的情况,立即用压脉带捆扎断裂留置针肢体或用手指按压穿刺点上方,仔细寻找断针,一经发现立即固定切开取出[16]。
3.3.2 增强留置针理论知识,强化护理操作技能,定期考核并记录分数,对考核不合格者予以复测,并实施奖罚制度。
3.4 增强护患沟通 护士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和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7]。护士应告知患者容易出现的症状和不良反应,并及时答疑解惑[18]。
4.1 满意度调查 患者满意度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最直接有效的评价标准,在护理结束后让患者对护理服务做出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层次并统计记录[19]。
4.2 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准确记录若静脉留置针固定不当,易造成药液外渗、堵管及滑脱等[20-21];若静脉留置针护理不当,易造成静脉炎、感染等不良反应。为了有效地预防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应定期评估留置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痛等异常感觉,并仔细留意患者主诉[22]。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留置针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并准确记录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
综上所述,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能够更好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缓解当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23-24]。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小组对静脉输液专业的实践发展和可持续性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