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实习产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2018-02-13 21:47王大力王秀娜高安崇唐心龙赵志辉孙博兴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产学基地动物

王大力,王秀娜,田 静,高安崇,唐心龙,赵志辉,孙博兴

(1.吉林大学农业实验基地,吉林 长春 130062;2.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动物科学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复合型动物生产方面科技人才。该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生除了应具备牢固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1]。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为了深化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国内部分涉农高校加大了实践教学投入和改革力度[3]。《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实习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结束后开设的专业实践课。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勇于探索,吉林大学对 2010级(70人)、2011级(60人)学生在猪生产学教学实习过程中,通过校农业实验基地实验猪场尝试了驻场实习和综合实训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猪生产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产学结合模式的组织实施

1.1 打破传统教学实习模式

将吉林大学2010级、2011级两届学生的猪生产学教学实习在该校农业实验基地实验猪场集中2周时间内完成。采取上午理论教学、下午现场实践的产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在课程实施的时限内,将学生分配到实验猪场的各个生产和管理岗位,定期轮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亲自参与如配种、猪群周转、疾病防治等生产性和技术性工作环节,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

1.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养猪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把猪的生物学、营养学、育种学、环境设施管理、疾病防治、市场分析等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养猪生产和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现代养猪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工作的需要。

1.3 教学实习内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综合实训和驻场实习产学结合模式教学内容的制订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授课内容上侧重养猪生产过程中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1.4 采取多种授课方式

在授课方法上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多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邀请事业成功的校友和畜牧行业的企业家来校做专题讲座,使学生从其成长经历中体会到参与实践的重要性。

2 教学效果评价

2.1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实习过程中,由督导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考核在现场进行,考核办法主要为审阅实习笔记、作业完成和实习报告撰写情况。结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出勤表现及企业员工的评价,按五级积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评定。

2.2 教学效果

通过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了解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环境,获得养猪生产的实际感性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印证、巩固和加深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养猪事业的理解,树立为养猪事业奋斗的理念。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学习管理人员和饲养人员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竞争能力。

3 分析与讨论

3.1 产学结合符合实践教学的整体要求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4]。动物生产类专业属于农业科学范畴,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实践性及应用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其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5]。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重视实践课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3.2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效。吉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探讨,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已经开始了基地实践教学,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基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还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且保持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完备性和连续性,这种授课方法是符合教学规定的,绝非课堂搬家[6]。笔者近年来通过开展基地教学,相关课程的驻场实习效果良好,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基地教学以及对于各个生产环节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实习现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使生产周期长和连续性强的动物养殖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对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过程有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就业后对于新岗位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培养。

3.3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为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动物科学专业实习基地在提高畜牧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步得到认同。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动物科学专业实习基地的类型一种形式为学校自主创办的实习基地,另一种为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笔者在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多项有益的探索[7]。以吉林大学农业实验基地为例,其职能涵盖了教学实习、科学试验、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职业培训与科技服务、保种育种和生产经营等六大职能。如何发挥实验基地的上述职能,服务于本科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8]。而动物科学专业的实习内容与其他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水产类和草学等课程;②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如养牛学和养猪学等课程;③生产连续性强。基于以上特点,动物科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尚不能满足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学实习的需要。同时高水平的科研、生产单位少,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难度较大。因此,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在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意义,并逐渐成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与在企业建立的实验基地相比较,自主建设的实验基地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能为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小结

总之,驻场实习和综合实训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在《猪生产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新的模式也带来了管理上、质量保证、成绩合理评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做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肖定福.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分析与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7(10):64-67.

[2]陈国顺.农科院校动物科学类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6,37(3):89-93.

[3]王文凯.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8(11):55-59.

[4]白文林.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3(11):156-158.

[5]尹荣焕.深化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15(5):337-340.

[6]田静,王大力,芦春艳,等.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生产各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3):241-243.

[7]季慕寅.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1):69-71.

[8]田静,王大力,唐心龙,等.动物科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3):170-172.

猜你喜欢
产学基地动物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优点和形式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民生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