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涛
(合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合作 747000)
围绕建设甘南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这个中心,着力壮大提升犏牛繁育,犏雌牛(奶牛)养殖二大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草业饲料基地建设项目等八大重点配套项目,有效促进全市畜牧业稳步发展。到2017年上半年全市建设牲畜暖棚3 150座,组建犏牛繁育核心群66个,犏繁育带存栏基础母牦牛4.8万头,适龄母畜达到58%以上,采取引进优质黄种公畜、娟珊牛冻精人工授精等方式实施良种繁育工程,年繁育出栏犏雌牛1.6万头以上。在犏雌牛养殖带及时补充后备母畜,存栏犏雌牛5.5万头,年产鲜奶2.48万t。设立鲜奶收购站6个,与燎原、华羚等企业签订订单生产协议,逐步形成了“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组织达到405个,其中,龙头企业4个,专业市场1个,其他小型企业6个,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92个,家庭牧场2个,注册资金达7.7亿元,4家龙头企业销售额达到4.87亿元,上缴税收465.15万元,产业化组织带动合作及周边地区农牧户1.6万户。生态保护和草产业建设发展迅速,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划定新一轮草原禁牧区80 400 hm2草畜平衡区146 549 hm2,通过加大出栏和转为舍饲暖棚养殖等方式核减天然草原超载牲畜草畜平衡区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利用气候、土地优势,集中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4 020 hm2,实施退化草地补播改良20 100 hm2。在牧区利用圈滩地、暖棚和地势平坦、土层肥厚的区域,建设半人工刈割草场17 800 hm2、圈滩种草3 350 hm2。综合治理重度退化草地(黑土滩)20 100 hm2。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全市草原植被盖度达到96.5%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主体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多方共赢局面,畜牧业防灾减灾的能力增强,农牧民收入增加。
1.2.1 发展电子商务氛围开始形成 通过电商培训、广泛宣传等多种措施,社会各行业对电子商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普遍认为电子商务无风险、潜能巨大,需要尽快走电子商务道路,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广泛享受着电子商务带来的福利。
1.2.2 人才培训进入常态化 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知识的需求程度不断增加,能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的机构和人才大量出现。商务部门牵头开展培训的目标任务明确,人员培训的机制已经形成,能提供长期培训的各项条件已经具备,我市电商人才培训已经进入到了常态化阶段。
1.2.3 物流健康发展,城乡物流全面打通 现有13家快递公司业务开展顺利,能满足电商发展需要,本土城乡速递公司承担了城市与乡村的网货投递,城乡物流物流速递渠道畅通,邮政EMS的乡村布点,即将全部完毕。
1.2.4 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我市城区和乡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网络全覆盖,以公路沿线为重点的自然村基本都通了宽带,目前的现有网络覆盖面基本能满足我市电商发展的需要。
1.2.5 网销产品正在培育形成中 产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品包装、质量、种类等工作开始向电商靠拢,众多电商产品已经出现,能满足销售需求。
1.2.6 网点数量稳中有增,逐步走向规模化 通过积极培育和引导,现共有各类网店608家,其中工商企业网店216家,包括48家农特类工商企业网店和168家商业企业网店,建成各类电商平台29家,包括15家农特产品电商平台和14家微媒体。初步统计个人网店有178家,各类微店有185家。
2.1.1 政府助推电商扶贫工作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经费投入情况 为了共谋电商发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目前共有会员53家。并将发展趋势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确定了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协会引领、农牧民参与的发展模式。放大电子商务的作用,将电子商务+一切作为电商工作的推进领域和发展范围,旨在通过电商,在各行各业搭建无界限的商业新模式。切实使电子商务在产品销售和方便生活及节约农牧民家庭支出等发面,发挥重大作用。
2.1.2 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情况 建设完成了集产品展示、孵化、运营培训、物流快递等功能完善的市级电商中心1个,建筑面积2 000 m2,其中展示区800 m2、运营区、孵化区等其他功能区共1 200 m2,市级电商中心作用发挥良好,能提供技能培训、政策解读、信息搜集发布、创业辅导、代运营、快递物流等服务;在各乡建成了6个乡级服务站,具有运营服务、展览展示、培训等场地,工作人员和电脑等办公设施设备全部配备到位,能正常开展工作并能提供产品整合、销售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乡级覆盖率达到了100%;建成村级服务点10个,都按标准进行建设,其中在贫困村建设8个,占全市16个贫困村的50%,各村级服务点能提供代销代购、信息查询和缴费等便民服务。我市现有物流企业13家,我们对物流企业也是严格管理,对快递安全、投递效率、暴力投递等方面都进行日常监管和要求。目前,城区快递全覆盖。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在其他连锁快递公司暂不涉足农村业务的前体下,自行培育绍玛物流仓储企业承担城乡间的包裹投递与收取,同时邮政EMS也在各乡村开始布点,我市勒秀乡、卡加曼乡已建成运行。其他各乡的收发点已开始建设,将在近期全部建成,并发挥作用。在绍玛物流和EMS两家企业的支持下,乡、村两级服务点的物流覆盖率都达到了100%。
2.1.3 网货品牌培育及标准化建设和质量监督管理情况 通过电商培训、政策引导、企业探索等多种措施,生产企业改变了原先老旧观念,积极顺应形势,在生产网销产品上下功夫,在产品的包装、规格、种类等方面向电商靠拢,为产品外销、市场占有度、盈利能力等方面打下了基础,为电商产业的连续发展提供了产品及资源保障。我市现有著名电商品牌燎原、科瑞、藏羚骄、华羚、诺乐、特玛、锦天盛等。食药监、工商、商务等部门长期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网上销售,有效杜绝了供产销和售后等各环节中的不诚信行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通过积极培育和引导,现共有各类网店608家,其中工商企业网店216家,包括48家农特类工商企业网店和168家商业企业网店,建成各类电商平台29家,包括15家农特产品电商平台和14家微媒体。初步统计个人网店有178家,各类微店有185家。农特产品电商平台从2012年的空白,发展到现有15家,实现农特产品电商销售额从2012年的0元发展到现在的3 000万元。
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与便民服务、精准扶贫相结合,创办了合作市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园,成立了合作市电商扶贫领导小组,组建了合作市电子商务协会,建成合作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6个乡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及10个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创建“藏宝网”、“古都来客”、“甘南微生活”等电商平台3个,成立网店121家,主营中草药、奶粉、藏药、农特产、藏服饰、民族用品等。“互联网+”特色产业 的长足发展,切实带动了合作市农牧民增收,拓宽了增收渠道,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1.1 缺少人才政策保障机制 由于电子商务开展时间不长,所以相应的专业人才、制度、政策保障等方面几乎是空白,这方面还有待逐步完善和加强。再者是我市社会发育程度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所以对电商方面的投入也非常有限。
3.1.2 电子商务企业网络开发与应用有待提升 我市企业的规模化程度普遍偏低,现代物流业对传统企业的支撑程度偏弱,企业信息化应用与信息化产业程度不高,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新的营销手段提升我市产业档次。而恰恰电子商务是一个有效载体,可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保障,但我市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缺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更是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电子商务网络还处在一个初级建设的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对流通渠道的延伸以及流通效率的提升促进力度十分有限。
3.1.3 电子商务应用效率低下 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构成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三个重要因素,而我市的企业目前仅仅是开通自己的网站,进行宣传和部分的产品营销,以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产品销售、网络交易、网上服务、信息共享、商品交付、资金流通等方面还相差甚远,从根本上说还不能算真正的电子商务企业,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去完善。
3.2.1 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做好“互联网+”特色产业的宣传,鼓励和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提高电商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三是巩固现有物流成果,发展农村快递物流。四是提高网络覆盖面和信号质量。
3.2.2 培育发展能力 一是强化三级电商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乡级电商公共服务能力,及早出台电商奖励扶持政策。二是打造网销产品,使现有网销产品在质量和包装上上档次,满足网络人群的多样性需求,并将牛羊肉、中藏药进行重点培育和打造,同时开发更多的网销产品,开展地理认证和名优产品的认证工作。三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传统行业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四是加大网店开设,提高网店数量。五是发展同城电商。
3.2.3 提高电子商务销售额 一是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力度,依托第三方专业营销团队,销售我市产品。二是依托企业、商户、个人和本地专业电商企业销售产品。三是加快农村农畜产品转化进程,努力将更多的农村产品和资源通过包装和加工转化成经济收入。
借力天津对口帮扶优势,积极加强信息技术引进、应用、对口指导和融资合作。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生态农牧业全面融合,创建高原“互联网+”特色藏区生态试点,培育推广“互联网+认养农牧业”全新模式。
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扶持,做好农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工作,重点通过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开展合作,全面建设合作市农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农畜产品企业在合作农畜产品电子平台注册销售产品。大力推进线上实现电子商务村进村入户,线下实体店驻乡进村。
依托“藏宝网”等电商平台,加快贫困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系统在贫困乡村与快递企业合作建立服务网点。加强农牧村电商人才培训,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牧村业务,加强贫困村农牧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贫困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