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敏,陈翠玲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11)
《饲料卫生》课程大纲的编写以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得。学生通过课程大纲可以了解该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课程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式及学习评量方法、单元学习内容及进度、评定学习成果的规准及参考教材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南,便于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和准备。
本课程共分为饲料毒物毒理基础、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非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常见饲料毒物的检测、饲料安全使用技术、饲料卫生监督与管理六个教学单元。旨在了解饲料毒物毒理基础,熟悉饲料源性及非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危害,掌握饲料卫生控制的方法及相关法规(目的)。通过判断饲料毒性、分析检测饲料毒性(历程),以实现学生在生产中能遵守饲料卫生安全法规,安全利用各种饲料原料,并能针对畜禽饲养中出现的饲料卫生安全问题提出正确的防控措施(预期成果)。重在培养学生的沟通整合、问题解决及专业技能三项能力。其中沟通整合能力占10%,主要体现为能解决饲料中存在的饲料卫生安全问题,并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问题解决能力占35%,主要体现为能善用饲料毒物毒理基础分析畜禽饲料中毒问题,并能依据饲料法规,指导和监督饲料生产;专业技能占55%,主要体现为能分辨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分析检测常见的饲料毒物,并能安全利用各种饲料原料。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是课程内容实施的依据,它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条件,以此来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对学生的要求和教师自身的准备),编写单元活动历程,包括准备活动、发展活动和整合活动三个阶段。整个过程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课程内容安排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逐级达成学习成果。
现以本课程中“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单元为例,进行教学活动历程设计。准备活动: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旧课,巩固上一单元所学知识;接下来,学生讨论我们所食食物中由于保存或加工不当而出现的完全问题有哪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出本单元学习内容,并告知单元学习的知识、技能、素养目标。发展活动:教师给出案例,妊娠初期奶牛在采食某一配合饲料产品后出现腹泻现象,最终导致流产,请同学们从饲料卫生安全的角度分析原因,时间为25 min。学生自主学习,5 min;学生分组讨论,5 min;小组代表汇报,其他组点评,10 min;教师小结、点评,指出导致奶牛流产的主要原因——黄曲霉毒素,5 min。进入下一活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原因及毒害作用,20 min。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小组代表讲解、教师总结评价。待所有任务设计完成后进入整合阶段: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单元总结;下发评量单,根据评量规准由学生自评和老师复评相结合,课后根据评量结果进行补救学习;布置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
《饲料卫生》课程在实施成果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预期成果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原则,强调学生个人的进步表现和学业成就,注重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本课程依据单元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准备、发展、整合三个阶段进行教学。通过提前下发信息单、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学生根据相应信息单课前准备PPT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在每个单元开篇先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及素养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单元设计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教学,课堂上以问题或案例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意识。积极主动的去分析案例,书写分析报告,制定解决方案,以达到有效防控饲料中出现的卫生安全问题的目的。用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而非传统的说教。并设置仿真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领学生在组间进行一些仿真模拟演练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及竞争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优秀学生颁发奖品,以奖励机制获得良性循环。
总之,本课程在实施成果导向的教学中,教师从原来的主体、主讲,转换为主导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地肯定和激励,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