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海县的兽医防治体会

2018-02-13 16:52李东亚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东海县兽医站兽药

李东亚

(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连云港 222300)

1 东海县畜牧兽医机构

1.1 东海县畜牧兽医站

东海县畜牧兽医站于1957年在县委大院内初建。1958年4月在牛山北路的牛山桥边正式建站,隶属于县农林局。当时有8间房子、4名职工。设备较为简陋,无冷冻和冷藏设备,疫苗只能存放在地下窑内。主要业务是指导县内牲畜、生猪的防病治病。1963年引进种公牛秦川牛和荷兰牛各1头,专为周围社队的耕牛配种,促进了耕牛品种的改良。20世纪60年代后期,购置冰箱1台。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小型冷库一座,客积18 m3。扩建了门诊室、治疗室、化验室、药剂室,购买了医疗设备,在职职工35人,技术力量较强。1980年添置兽医防疫车1辆、摩托车2辆,专门用于防疫、检疫、出诊、和检查督促的业务需要。2010年底,由县畜牧兽医站搬迁至牛山北路206号,按照兽医体制改革要求,县畜牧兽医站又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集动物门诊、仓库、冷库、办公、化验为一体,承担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物资调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动物疫情实验室监测等职能。有职工22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人。

1.2 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993年,建立东海县兽医卫生监督所,与县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2003年,东海县兽医卫生监督所与县畜牧兽医站分离,是独立的事业单位,下辖5个动检站、1个路检站、2个雨润检疫组。负责全县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防疫监督、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动物食品安全等工作。2010年,东海县兽医卫生监督所更名为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其职能不变。1983年,因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的需要,县政府设立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2002年更名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下设东海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2 基层兽医

解放前东海县的民间兽医均是中兽医,分散于各地,以针灸、中草药为牲畜治病。解放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政府把民间兽医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兽医联合诊所和公社畜牧兽医站。1982年公社畜牧兽医站更名为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国家在农村为畜牧业服务的基层兽医组织,为集体事业单位。

2.1 民间兽医

建国初期,东海县约有民间兽医80人,各有各的行医地盘,单独行医,互不干扰,遵守行规。一年向当地群众收2次兑奉粮,夏秋各收1次。地盘范围大,兑奉粮收得多,范围小,收得少。丰年收得多,灾年收得少,生活无保障。

2.2 联合诊所

1956年春,全县90多个民间兽医组织成22个兽医联合诊所,改变了民间兽医个体单干独揽一方的状况。联合诊所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收费,按各成员技术能力分配报酬,这样有利于防疫治病工作的开展。

2.3 公社、乡畜牧兽医站

1963年,在22个兽医联合诊所的基础上,建立了22个公社畜牧兽医站。公社畜牧兽医站和生产队订立合同,兽医人员分片承担牲畜防疫、阉割等任务。生产队按牲畜头数每年交给公社畜牧兽医站一定的牲畜保健费(也称包槽费)。公社畜牧兽医站主要收入有三大项:一是牲畜保健费。二是药品经营利息。三是阉割、治疗方面的手续费(含手术费)。对所有收入站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主要用于支付职工工资、购置医疗防疫器械等。1975年国务院明确规定:公社畜牧兽医站为集体事业单位,实行社办公助,单独核算。1983年起,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都先后购置了电冰箱,对保证疫苗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乡镇畜牧兽医站实施县、乡两级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站长由县主管局和乡政府共同协商确定后招聘使用,聘期2年。站长任期内,均有明确的任期日标责任制,其他职工也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年终组织考核评审,实施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体制改革后,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分流,少部分人员经考试成为正式在编公职人员归乡镇农技站管理,业务由县专业技术部门指导[1]。

3 经营管理

3.1 门诊制

20世纪50年代初,个体兽医实行临诊收费,采取给动物诊疗结束后当时收费。弊端是兽医靠治病吃饭,喜欢开大处方,小病大治。病畜越多,兽医越能多赚钱,造成重治轻防、畜禽发病率居高不下的恶果。

3.2 保健制

大牲畜保健制:1956年起,农民的私有耕畜先后并入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由私有变为集体所有,实行集体饲养。兽医联合诊所、公社畜牧兽医站与生产队签订保健合同,兽医人员负责防疫、阉割、巡回检查、指导饲养员改善饲养管理。生产队每年按耕畜头数交给畜牧兽医站一定的保健费。到1980年,农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耕畜转交给农户喂养,以队为单位交保健费的形式自行解体。

生猪保健制:随土地、耕畜分到农户,基层兽医实行大包干责任制。除了上缴站里一定的管理费外,其余收入全部归个人所有,兽医随诊收费现象复现,重治轻防再次出现,畜禽发病率猛增。连云港市多管局向市政府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获得批准,全市1983年起,推行了生猪保健制。方法是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把兽医分到各片,每个包片兽医对所辖范围内的生猪,实行包防疫、包阉割、包治病(药费除外)。防疫费、阉割费、治疗手续费平时不准收取,等到畜主出售肥猪时,由食品站或供销社代收1~3元钱,作为生猪保健费。1983年以来,生猪防疫密度一直在95%以上,发病率大为减少。

三禽防疫统筹制:1983年起,东海县三禽饲养量逐年增加,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至关重要,但防疫收费存在较大困难。1987年开始,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征得乡政府和乡经管站的同意,决定按每口人0.5元或按每户2元标准收取三禽防疫统筹费,兽医站和村防疫员按鸡的免疫程序替农户的禽只防疫,每只鸡每年防疫3次,平时防疫不准收费,年终由经管站负责从农户那里代收。1990年县政府办公室以23号文件的形式,批转县多管局的报告,1991年三禽防疫统筹在全县的20个乡镇实行。

家畜保险制:1983年县兽医站派员到山左口乡团池村,首次进行家畜保险制试点,养殖户按每头牛8元、每匹马骡15元、每头猪3元向兽医站交保险费,兽医站对参加保险的家畜进行无病包防,有病包治,死亡包赔。通过一年的尝试,终因兽医工作量太大,保险费收取太难而中止。

4 综合办站

20世纪60年代,部分乡畜牧兽医站,除了做好正常的防疫、治疗工作外,还饲养种畜,一是为改良畜种,二是为增加站里收入。20世纪80年代,提倡 “立足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综合办站得到进一步发展。部分乡畜牧兽医站办起了饭店、兽药服务部、坑房、油坊。牛山乡畜牧兽医站既办了炕房、又办了油坊,每年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1988年,县畜牧兽医站办了兽药服务实体,一年上交县多管局4万元利润,说明综合办站大有作为。

5 防疫检疫

5.1 防疫

解放前,东海县无专门的动物防疫机构,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对猪瘟进行防疫注射。20世纪80年代,兽医防疫的重点是猪瘟和鸡新城疫,其次是兔瘟、鸭瘟、小鹅瘟、鸡马立克氏病、禽霍乱等。1982年起,东海县实行的猪免疫程序:种公猪在每年春季进行一次猪瘟疫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免疫注射。种母猪在当年第一次产仔后的空怀时期进行一次猪瘟疫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免疫注射。育肥猪一生只在50~60日龄进行1次猪瘟疫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免疫注射。2000年后猪免疫程序增加了预防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疫苗。鸡新城疫免疫程序是:规模鸡场7~14日龄时,用II系苗滴鼻1次,30日龄时再用II系苗滴鼻1次,2月龄用I系苗注射1次。小规模散户养鸡7~14日龄滴鼻1次后,在每年的7~8月进行1次I苗注射。当年新鸡和往年老鸡均在此次免疫注射中得到防疫[2]。

5.2 检疫

为了控制和扑灭畜禽主要传染病,1983年起,东海县开展了兽医卫生检疫,畜牧、商业、工商、税务、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动,在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上把好畜禽检疫关。收购单位凭检疫证收购、农贸市场牲畜凭检疫证上市交易,运输单位或个人凭检疫证和车辆消毒证装运。1985年国务院颁发《家畜家禽防疫条例》,198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市局和省厅分别为东海县配备了88名兽医卫生检疫员(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2~3名)和4名兽医卫生监督员,统一配置检疫设备和制服。从此,兽医卫生检疫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2003年,动物检疫体制改革,面向全县公开招聘54名动物检疫员,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统一管理,负责全县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下辖的1个省级畜禽运输检查消毒站,专门对过往的运载畜禽车辆进行检查、消毒。在生猪屠宰点、大型养殖场派人驻场检疫,同时做好畜禽交易市场和超市的动物检疫。为做好疫病的外堵内防,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2005年加入110联动单位,保障了全县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县内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6 兽医药械

6.1 兽药供应

20世纪50年代,东海县无兽药商店,多数畜主都凭兽医的处方单到人医的中药房购药,兽药紧缺相当严重,购药难相当普遍。20世纪60~70年代,乡畜牧兽医站开始设有药房和固定司药,经营少量兽药,当地医药公司或医药分公司是进药的主要渠道。1985年起,县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和县畜牧兽医站成为兽药供应的主渠道,代替了医药公司。进入21世纪,允许有资质的个人经营兽药。经营兽药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凭《兽药经营许可证》。市多管局享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审批权和发放权。

加强兽药管理,保证兽药质量,有利于防治畜禽疫病,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为此省农林厅于1985年为各县配备了兽药质量监督员,开展对兽药经营单位或个人进行监督检查。目前,该项监督检查业务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承担。对查出的伪劣假兽药及无证、无照经营者进行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2 疫苗供应

20世纪50年代,疫苗和药械由江苏省兽医站按计供应到东海县。20世纪60年代,疫苗需求量增加,省兽医站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县兽医站开始自制兔化猪瘟弱毒疫苗。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对各地畜禽防疫费实行包干制,各县将所需疫苗的种类、数量报到市(地区)站,市站向厂方统一订购,然后逐级下发。20世纪80年代,疫苗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国家提供防疫经费远不能满足需要,疫苗价格不得不实施双轨制,凡按包干防疫补助费订购的计划疫苗,享受出厂价,超过计划部分的疫苗,由县自筹资金,厂方接市场价格供应。

猜你喜欢
东海县兽医站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浅谈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平安如意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
兽药
“地理葡萄”带火农家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