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医疗队配属摩步旅跨区对抗演练

2018-02-13 14:25杜新鸿王海鹏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野战卫勤医疗队

周 荣,杜新鸿,胡 敏,屈 盛,王海鹏

(1.解放军第261医院,北京  100094;2.解放军第261医院医务处,北京 100094;3.解放军第261医院信息科,北京 100094)

本院抽组野战医疗队配属某部摩步旅,在野外驻训、跨区机动、实兵对抗演练期间,实行支援与建制卫勤力量混合编组一体化保障,实现卫勤与军事、后勤训练的同步组织实施。

1 跨区对抗演练特点

跨区对抗演练是组织部队到生疏战区进行远距离、大范围、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活动[1]。参加跨区对抗演练是本院野战医疗队第一次成建制配属野战部队执行战斗卫勤保障训练,第一次与作战部队卫勤机构合编合练共同执行任务,第一次身处陌生地域和环境进行训练和保障,以及第一次远离驻地长时间自我保障。

1.1实战训练强度“大”此次实兵对抗演训情况有设置真、对抗性质强、任务标准高、节奏变换快、训练强度大、时间跨度大、机动距离长等特点。演练中按实际作战进程,设计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收拢集结、战场机动、战斗实施、实弹检验等内容,昼夜连贯实施,行动衔接紧、节奏快,战斗实施阶段每天都需要展开、撤收、转移2~3次,时刻面对蓝军威胁。医疗队在大强度、高难度实战环境中接受考验,实现“练为看”向“练为战”的转变和救护,考核由“重展开速度规模”或“重救治流程动作”向“重核心救治能力”的转变。

1.2卫勤保障任务“新”本院野战医疗队是首次作为成建制配属作战部队遂行演训任务。演练中,导调组紧贴实际联合作战进程临机导调,赋予野战医疗队遂行不同卫勤保障任务。特别是演练过程中采用摩托化行军远程投送1 200千米,战场机动两夜一天昼夜连贯摩托化行军。实战背景条件下,远程投送和长距离战场机动阶段卫勤保障是野战医疗队新任务。

1.3演训人员成分“杂”本次演练,医院野战医疗队、摩步旅医院和独立汽车营三个单位联合编成救护所。编组人员有干部、战士和文职人员,医疗专家有高、中、初级职称,女队员在医疗队占近五分之一,人员管控和组训压力大。

1.4战场环境设置“真”抽组医疗队驻训和参加演练以来,每天都在草原、荒漠上露营工作、生活,比较逼真地模拟战场环境。特别是在夜间驾驶训练、远程投送和环场机动3次活动中,都是56小时连续实施,夜间在微弱灯光情况下行驶在陌生崎岖颠簸的草原、荒漠道路上,队员彻夜无眠,驾驶员连续奋战,2天无法洗漱、满面沙尘。

2 主要做法

2.1立足实战需求优化编配联合救护所组室此次跨区检验性考核,在卫勤力量使用上突破体制编制的限制[2]。结合任务需求为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充分发挥旅医院人员军事素质及野战医疗队人员专业救治能力方面的优势,旅医院及野战医疗队按照师救护所的编成,将两支队伍整编成一支联合救护所,依据各单位人员专业、救护所编成和救治任务需求,对所属人员进行重新编组,编设指挥、后勤保障等6个功能组室,明确各组室工作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所有队员通力合作,互相补台,共同做好联合救护所人员管理及各项训练工作,为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2结合实际需要科学组织合成训练和演练联合救护所指挥机构对部队保障部门负责,由医院野战医疗队与部队卫生机构卫勤管理领导共同担负,对应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试点工作中一体化组织协调平台[3]。混合编组后,针对旅医院人员军事素质强,医院野战医疗队人员专业救治能力较强的情况,联合救护所指挥组组织人员进行补差训练,组室内人员相互帮带。对野战医疗队人员重点组织军事地形学、构工伪装、警戒防卫等科目训练;对旅医院人员重点组织伤病员救治科目训练。通过补差训练,补齐联合救护所人员的短板,进一步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同时,结合合编救护所参加演练的核心任务是对伤病员实施救治,重点组织《战伤救治规则》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演练战斗转换阶段,导调组对伤员前接后送、批量伤病员救治及活体手术科目进行考核。考核中,救护所迅速完成16名重伤、16名中度伤及5具烈士遗体的前接任务,经分类后,32名伤员分别被送至抗休克组、手术组及收容处置组,较好地完成救治任务。特别是手术组圆满完成两例活体动物手术,获得导调组的一致好评。

2.3把握工作重点加强环节管控和安全管理为确保参演官兵演练安全,联合救护所结合演练任务特点和工作流程,采取多种措施实施全流程、全方位的卫勤保障。在疏散地域,救护所为全旅官兵下发定制的单兵急救包,内含防中暑、防蛇虫咬伤、防腹泻和清热解毒等药品;在10千米武装奔袭实施前,对参考官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服用三磷酸三腺苷(ATP)能量补充剂;组织发放兑制口服补液盐水,发放涂抹鼻黏膜润滑剂;协同军需部门搞好“两餐伙食”调剂。协同作训部门搞好出发点及终点饮用水保障;在战场机动前,向联合救护所驾驶员发放湿纸巾、红牛饮料、咖啡、槟榔等物资,防止疲劳驾驶。

3 主要收获

经过导演部组训团体实战化、创新性、系统性训练、考核,本院收获一支作风好、技术精的队伍,收获一批善指挥、精专业的骨干力量,收获一套系统、规范的工作流程。野战医疗队实现“三个方面”根本性转变,提升卫勤决策指挥和战场综合救治能力。

3.1实现紧贴实战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实战化训练,确立野战医疗队未来战争中的功能作用和以时效救治为核心、群体通过性治疗为主的救治策略。全体队员能够将平时医院固有环境下的临床工作思维,良好地转变为战现场环境下批量伤员分级合理的救治观念。

3.2实现分队组训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应急机动卫勤力量训练、演练的核心和重点已经从以往表面化视觉性向实质性救治能力转变,医疗机构和分队要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创造优越的训练环境和良好的训练条件;同时,战伤救治和平时医疗工作既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有很大不同,针对与平时医疗工作的不同点加强培训,强调队员“一专多能”[4]。这就要求在组训、施训过程中注重问题倒逼,注重实践检验理论,注重效果,注重总结和形成体系。本次演训中收获很多的启示和先进经验,值得在下一步训练中借鉴和推广。

3.3分队卫勤决策指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兵对抗演练全面贴近实战要求,紧跟战斗进程组织,针对战场可能发生的情况,随机进行导调。救护所在演练进程中,不断积累战场经验,磨练指挥水平,获得宝贵的战场指挥经验。演练中,指挥组准确理解任务,把握上级意图,结合获取的信息,快速判断保障任务的性质、规模及需求,采用多种手段及时部署任务,迅速完成伤病员前接后送及救治任务。特别是战场机动、战斗筹划、战斗实施三个阶段,救护所反应迅速,果断处置各类临场情况。

3.4战场救治能力得到稳步提升通过实战化演练,医院深入认识到未来战争及后勤保障特点规律,也真实体会出实战化条件下大批量伤病员处置的流程和具体工作。达到在平时自我训练、演练中无法达到的效果,有效地生成野战医疗队快速拉动、模块化抽组、长途机动、规范展开、批量救治,以及指挥作业、信息统计、伤员安置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医务人员知识技能实现从临床各专业学科技能拓展到以外科处置为主的战伤救治和全科医学技能,大幅度提升整体的救治水平,真正实现“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

4 几点思考

4.1军队医院与部队卫勤力量融合是提升保障能力的途径实践证明,战时作战与保障融于一体是不可分离的。做到加强一体化、实战化研究、演训,加强与任务部队协调对接,将战术卫勤保障力量纳入作战保

障部队编成,由作战部门统一指挥,高度集中、统一领导,其指挥领导关系从后勤转换为司令部门,由作战指挥员直接指挥领导。探索建立符合现代战争形态要求的卫勤组织指挥和保障模式,才能确保与部队行动无缝衔接、战场需求有效保障和伤员救治快捷高效。

4.2军队医院实战化卫勤训练是提升保障能力的首要军队医院作为战场救治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卫勤骨干的培训基地,必须担负起技术研发、储备和转化的职能使命。必须紧跟我军新装备、新武器的发展态势,加快新武器伤、复合伤和特殊战场环境致伤防治技术的研究和知识的储备。真正将训练的核心与重点放到贴近实战化、贴近复杂环境、贴近救治能力上面来,从难从严抓好训练工作,尤其是要克服医院保障任务重、人员紧缺、工训矛盾突出的实际困难,提高训练的全员参训率。

4.3信息化建设短板是制约野战卫勤保障效能的瓶颈机动卫勤分队无论是在通信指挥方面还是在伤员信息传输和管理方面,还没有搭建起相应的信息平台,主要是依靠无线对讲机传递信息,伤员流、药材流、物资流数据量大,且均为传统手工统计,救治时间占用较多,既不利于信息传输、管理、检索、共享和分析,一旦面临大批量伤员通过,又极容易因统计失误造成操作处置失当,亟需尽快加强野战卫勤信息化顶层设计,在统一标准下对野战卫勤信息流进行有效管理,提高信息处置应用效率效益。

【参考文献】

[1]彭勇.扎实做好跨区对抗演习准备工作[J].军事,2010(5):14-15.

[2]李鹏社.野战医疗队配属陆军部队跨区演练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6):530-531.

[3]向月应,杨明,陈勇,等.军队医院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平台及帮带机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2):155-157.

[4]敖其,列才华,李志枚,等. 边疆国家级医疗救援队急救训练模式浅析[J]. 西南军医,2014,16(1):111-112.

猜你喜欢
野战卫勤医疗队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小小野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