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洪标,叶 锋
(解放军第187医院,海口 571159)
奋力推进南海岛礁建设,使西南沙岛礁真正成为我国经略海洋、维和护渔、资源开发、保障国际航线安全的牢靠战略基地[1]。为维护海洋权益,未来我国在西南沙岛礁常备驻军将可能成为新常态,且南海作为国际主要通道,突发航海事故及自然灾害可能要依托岛礁实施救护。考虑到西南沙岛礁远离祖国大陆、自然环境特殊,各岛礁之间跨度大、协同难,守礁部队的卫勤保障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南海方向的一支重要卫勤力量,维护守礁官兵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一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肩上。
西南沙各岛礁孤悬海外,地处“五高”独特环境(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高辐射), 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易导致守礁官兵免疫系统内环境破坏、疾病抵抗力下降、心理压抑失衡。据统计,守礁官兵除易患一般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外,皮肤病、关节炎、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腔疾病、泌尿系统结石、中暑、失眠和心理方面疾病相对高发[2-4]。随着南海战略布局全面深化,岛礁守备力量将大幅增加,新型作战力量也将陆续进驻,军事任务多元、作业环境多变,加上岛上战略纵深极其有限,对守礁官兵预防保健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虽然南海三大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各岛礁医疗设施条件有所改善,但综合来看,现有卫勤保障能力尚无法完全满足守礁官兵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与保障打赢使命任务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与“经略南海、走向深蓝”的战略目标还远远不相适应。特别是当前我军岛礁卫勤保障模式研究底子较薄、岛礁流调现存史料较少、虫媒疾病风险预判较难及心理疾病防治力量较弱等现实情况存在,高标准做好西南沙守礁官兵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积极推进卫勤保障模式转型升级和加快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5]。
2.1部队换防时跨海机动防病工作压力较大部队跨海机动可分为舰船机动、运输机机动,未来甚至出现潜艇投送等,不同的机动方式对卫生防疫保障需求各异。海上机动距离远、风浪大、耗时长,舰艇内部狭小、活动明显受限、卫生状况一般,以及颠簸、晕船、噪声、高湿、高温等特殊环境对渡海官兵自身抵抗能力综合影响较大,再加上舰艇上淡水资源限制和新鲜蔬菜补给不足等,官兵体力消耗较大,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部队登陆后的战备工作展开。从本院4次医疗队员换防情况看,跨海机动途中晕船发生率为10.6%,感冒、腹泻及皮肤过敏等疾病发病率为4.2%,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2.2岛礁自然条件特殊疾病诱发因素增多西南沙海域终年高温、高盐、高湿、紫外线强辐射,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进行战备执勤,极易出现中暑、日晒皮肤病、皮癣等热区相关疾病;新建岛礁虫媒生物复杂,容易传播自然疫源性疾病;岛礁空间相对狭窄,卫生、生活条件与海南本岛比较相差甚远,加上平时训练巡逻任务繁重,官兵体力消耗比平时大幅度增加,导致守礁官兵发病率明显增加,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疾病等影响人员作战能力的重要疾病极易发生[6]。
2.3岛礁卫生难以维持卫生防疫压力增大岛礁卫生防疫工作要服从于总体战备任务安排,受其行动的制约,日常卫生措施难以维持,个人卫生防护及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不易落实。饮用水由补给船供给,较为匮乏;岛礁土壤及周边海水受到镉、铅等重金属元素污染较明显, 并且容易被虫媒等不明微生物污染,如果长期使用通过海水淡化及雨水自净得到的淡水来洗衣、洗澡,容易诱发皮肤病、过敏等;新鲜蔬菜不足、水果少导致营养不均衡、维生素缺乏、口腔溃疡等疾病;岛礁垃圾处理成本高,生物链脱节易导致“四害”泛滥,理论上存在诱发潜在重大疫情的风险[7]。
2.4岛礁独特地理环境官兵心理问题凸显1982年,美国心理学家Bachrach提出ICE的概念,ICE是指一个长期与外界隔离、受限制和极端的环境(isolated,confined,and extreme environment,ICE),也被称作是异域环境、异常或应激环境,是一种特殊的军事应激环境。西南沙岛礁符合ICE的概念,守礁官兵处于高湿、高盐度、高日照和强台风侵袭等特殊环境;远离亲友,官兵性别单一并处于生殖旺盛期,娱乐活动少、信息闭塞、相对感觉剥夺、活动范围狭小等,持续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状态,容易出现精神压抑、感情脆弱等心理变化,加上周边敌我军事态严峻,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和戒备状态,这种精神心理上的改变可以使内脏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容易引发胃病、头痛和神经衰弱等急性军事心理应激障碍,这是造成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8]。
3.1落实卫生防病规章制度要健全完善部队跨海机动途中卫生防疫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舰船每次出发前进行封舱熏蒸和投药灭害,确保无有害生物生存;全程做好舰上饮水饮食卫生监督,定时对舰上饮用水及食品进行卫生留样检测;提前对登舰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力;在跨海机动途中,迅速隔离可疑发热、出疹人员,避免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运输机机舱小、空气流动差、人员密集,易出现流感等传染病,必要时机舱进行熏蒸消毒,并对登机人员进行卫生检疫。
3.2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监督对饮用水蓄水池要严加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及水质检测;禁止饮用淡化海水或自净雨水,避免因饮水问题引发肠道传染病。战时出现突发情况导致饮用水资源枯竭时,防疫人员应对淡化海水及自净雨水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后再供给使用。岛上食品主要依靠补给船补给,大量食品需长时间储备,岛上炎热潮湿环境易导致食品营养成分分解、发霉变质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储藏食品的动态卫生监督。同时,储藏库周边做好防蝇、防鼠、防潮工作,对食品进行定期检测,严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情况发生。
3.3防控有害生物过度繁衍西南沙岛礁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高湿,热带植物容易生存,是多种有害生物(如蚊类、蠓类、鼠类等)繁殖的最佳环境,因此,要加强岛上有害生物的防治。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和垃圾处理的规范性管理;定期开展消杀灭工作,清除有害生物繁殖地;加强营区卫生防护,防止鼠、蚊、蠓类等有害生物的侵袭,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恙虫病、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发生[9]。
3.4完善心理保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守礁官兵心理咨询和工作制度,增加心理测评器材,完善基础设施和心理保健工作机制,确保守礁官兵心理问题及时得到疏导和解决;在各岛礁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由各岛礁部队政工人员和军医共同负责守礁官兵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在后方基地开设音乐休闲吧,通过音乐疗法对官兵进行指导性放松训练,降低急躁、冲动、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帮助官兵平和心境;开通电话心理咨询热线和远程心理会诊系统,建立网络心理咨询站点和热线电话,让守礁官兵遇到心理问题能及时得到帮助处理;定期组织对守礁官兵进行心理巡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了解官兵心理期望,评估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苗头的官兵及时进行专业心理疏导,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协调军地资源,对官兵因家庭生活困难、人生抉择的矛盾和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进行有效干预,防止因生活问题引发心理问题[10]。
3.5提高物资装备保障档次西南沙守礁官兵预防保健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医疗保健药材应具有运输携带方便、剂型稳定高效、配制快速便捷、作用效果明显等特点,以适应岛礁卫勤保障复杂环境;检测装备要选择便携、不易损坏、反应迅速、检测精准的快速仪器设备;消杀装备应具有体积小、故障少、使用方便、工作高效等特点,有利于迅速机动及快速消杀[11]。同时为适应高热、高湿、高盐的气候环境,各种物资装备的耐热性和防潮性必须有所保证,必要时可由科装部门专门组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