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综述研究
——以2006-2017年CN K I收录的60篇期刊论文为样本

2018-02-13 13:35李润丰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论文

李润丰

(四川外国语大学 翻译学院,重庆 400031)

20世纪8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代表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强调翻译是一种行为,为适应新的交际环境,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立场出发,明确被译原文的主旨以及译语文本的功能,根据翻译目的所决定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来突破等值翻译理论的束缚,从而满足译文功能上的需求。[1]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能够充分意识到儿童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以及儿童对语言的接受能力,从儿童的视角分析释义原文,使儿童接受故事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本文拟以2006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的60篇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1]尝试对目的论视阈下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白描式分析。首先,回顾已收录论文研究的表征情况,以期刊来源及引用状况等客观性要素为主;其次,对论文样本的写作路径进行归纳分析,探索目的论下儿童文学翻译论文的写作模式;再次,通过对期刊论文的整理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提出相关的研究对策与建议来论证契合儿童文学翻译宗旨的目的论指导方案。

一、研究样本的表征状况

1.期刊来源情况。根据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分析,核心期刊共有3篇,全部发表于《语文建设》,普通期刊共有57篇,其中大学学报29篇,外语、语言类期刊9篇,其它类期刊17篇,没有发表过CSSCI来源期刊以及该类期刊的扩展版。由此可知,样本文献的发表以大学学报类普刊为主,核心类论文发表的期刊来源较为单一,且数量不足,CSSCI来源期刊及扩展版的论文发表数量目前缺位。

2.期刊引用情况。根据来源期刊的引用状况,其中引用频次最高的论文为《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2]发表于《海外英语》期刊,共引用42次;其次为《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译文对比分析》,[3]被引用了22次。大多数期刊都被引用过1次,总共有12篇,占所有期刊的20%。另外有23篇没有被引用过,占到所有期刊的38%。

3.作者基本情况。期刊论文作者的男女比例为0.08:1,平均年龄33岁,硕士学历所占的比例为89%,讲师人数所占的比例为88.46%,作者独著的论文有49篇,二人合著的论文有11篇,其中8人的期刊论文获得了基金项目的资助,校级课题7项,厅级课题3项,另有2篇论文同时获得了校级课题和厅级课题的资助。由此可以得出,在研究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程度的这些作者中,研究人员的学历水平和职称情况较为普通,具有博士学历和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对该问题关注度不够,同时,基金项目对此的支持力度不足。

二、两种写作模式下的分析路径

1.理论分析模式。写作中的理论分析模式主要指单纯从理论的层面,探讨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不倾向于具体文本内容的展开,在60篇期刊论文中,有三分之一的样本论文主要运用了理论分析模式的写作方式。理论分析模式的标题样式为“目的论+儿童文学”。通过对样本的考察,理论分析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一是完全从宏观的层面,探究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并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策略提出展望式建议。如《小议目的论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一文中,[4]在对目的论的概述和儿童文学的特性分别分析之后,直接从理论方面提出目的论视阈下促进儿童文学翻译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选用简单词汇、选用儿童化语言和选用短句等。二是将目的论与儿童本位的标题外延分别限缩,在具体理论层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如《弗米尔目的论关照下鲁迅儿童本位观研究》一文中,[5]作者以鲁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汉斯·佛米尔的目的论思想为指导思想,用旁观者的视角进行二者理念契合度的分析,由此得出了鲁迅儿童文学翻译方法的转变,从得到民众认同的归化翻译方法,到以儿童本位为目的的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2.理论概述+文本分析模式。写作中的理论概述与文本分析模式主要指目的论对具体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中的指导作用,是一种将理论概述直接作用于具体作品的技术层面分析。在60篇期刊论文中,有三分之二的样本运用了该种写作模式,也是目前研究领域的主流,理论概述与文本分析模式的标题样式为“目的论+儿童文学——以《具体文本》为例”。通过对样本的考察,理论概述与文本分析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一是目的论概述后对一种文本的译例分析。主要研究对某一译文文本的翻译特点与技巧进行评析,以中英对照的方式进行阐述,如《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茹玛·高登〈玩偶屋〉翻译实践为例》一文中,作者将译例分析分了五个部分,分别是直译+注释、意译、增译、叠词、拆译。每个部分都在总的阐述完该翻译方法或技巧后,运用中英对照的举例形式,进行更为具体的技术层面解析。[6]二是目的论概述后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译文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主要通过对两者译文同时进行对比,阐述各个翻译的优劣异同,在《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秘密花园〉为例》一文中,作者在对两者翻译实例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究了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影响,这两种比较式研究需要对各个译文文本进行更为通透的理解,也因此更易为读者把握。[7]

三、现有研究的困境探析

1.研究理论有待创新。目的论作为宏观的外部理论,对具体翻译中的原文内容和译文美感的关注度有所欠缺,目的论将翻译视为一种以译语读者及外部因素为目的的行为,但是,一方面,儿童文学的创作整体具有虚构性,情景代入式的目的研究囿于身份的显著性差异,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文学翻译的受众主体为儿童,其语言表达与思想并不成熟,因此不能使基于目的论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得到较好的市场检验。

2.年龄分级并不明确。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于未满18岁的人群,样本论文将“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群体进行研究,除两篇论文细化到对低年龄阶段儿童绘本文学的影响外,其余大多数都只是对儿童作为一个笼统概念进行分析。但是18岁以内的人群之间行为差异差距较大,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作品形式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目的论下儿童文学翻译的针对性必须要有所加强。

3.研究手段亟待补充。我国对儿童文学的翻译始于明末清初,鲁迅、林纾、叶圣陶等著名作家都翻译过不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但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性研究却很少,对于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且研究手段过于单一,仅仅根据儿童作品在应然状态下的特点去分析译文是否具备这些特点,然后再断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遵循目的论的原则,是否以“儿童本位”进行翻译。该手段只是进行逆向的推断,并未采取顺向方法研究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所起到的真正指导作用。

4.文本与体裁过于单一。多数译者认为儿童文学翻译过于简单,不具有研究价值,因此关注度有所不足,使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边缘地带。而现有样本论文所选取的研究文本过于狭窄,主要以《爱丽丝漫游仙境》,《小王子》等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为主,没有对更多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进行涉及,流行性儿童作品的研究也有所不足。另外,在体裁方面,样本论文主要集中于目的论对小说、童话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度分析,其他诸如儿童诗歌、戏剧等体裁涉及过少。

四、未来研究的发展对策

1.强化研究的理论创新。首先,借鉴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完善并发展目的论,使其能够更广泛地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其次,建立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反馈机制,通过对儿童读者跟踪意见的反馈、观察,丰富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指导的实践性;最后,建立儿童文学翻译的批判性理论框架,设置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禁区,通过过滤机制的筛选,剔除不适宜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思想。

2.细化年龄分级的标准。儿童文学翻译作品需根据不同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6岁的幼年期读者,该年龄段的儿童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需要使用用词简单、结构简短、并配有插图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插画的形式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能够简化儿童对语言的理解;二是6-12岁的童年期读者,该阶段是其积累知识,培养性情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需要将思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要多呈现形式多样、意蕴深厚、构思新颖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三是12-18岁的少年期读者,该时期的少年读者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其思想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了大幅度强化,这个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应当具备严密的逻辑性和有趣的说理性。[8]

3.探索多元的研究手段。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语料库研究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指导中,也应建立适宜于儿童文学翻译的语料库,并尝试在翻译实践中予以应用,并逐步修正翻译软件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类成人化局限,建立专门的儿童文学翻译系统,摆脱机械化的翻译过程。另外,国家相关部门组织需加大基金支持力度,通过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开设专门课程,探索目的论对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多元化研究手段。

4.拓宽研究体裁与文本。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过于注重说教性,而忽略了儿童作品中的趣味性和想象要素,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引进对我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影响的研究不应仅集中于几部作品,甚至某个国家的作品,应当以世界优秀的经典儿童文学译本作为蓝本进行研究,筛选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读本。另外,体裁选取上除了研究目的论对小说类儿童文学的翻译之外,还应涉及儿童诗歌、戏剧、漫画、动漫等儿童类题材,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范围与领域。

在科技时代的背景下,现今儿童接受信息的方式和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从仅接受该年龄段的语料内容到跨年龄知识的汲取。但无论如何,儿童文学翻译都应以目的论为轴心,通过目的论的指引,过滤筛选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本文虽然能够初步描绘出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发展状况,但该领域仍然需要更深入广泛的研究。

[1]应承霏.儿童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翻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9-112.

[2]宋松岩,黄娟.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夏洛的网》为例[J].海外英语,2010,(6):166-168.

[3]王淼.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译文对比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7-90.

[4]申媛媛.小议目的论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读与写杂志,2016,(5):14.

[5]马宗玲.弗米尔目的论关照下鲁迅儿童本位观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141-144.

[6]钟洁玲.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茹玛·高登《玩偶屋》翻译实践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103-106.

[7]商庆甲.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秘密花园》为例[J].英语广场,2012,(7):37-38.

[8]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目的论儿童文学论文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