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飞 李景肖
泊头职业学院
总的来说,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多数还没有根据学校转型战略目标的改变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没有将学生当作顾客放在第一位考虑。虽然在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中学生也是其中的参与主体,但对评价的结果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学校发展目标中明确要实现研究与产学结合,但在进行战略目标分解时,往往重教学而轻产学研;重教学工作量指标轻教学质量指标。学校基本都采用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形式激励员工,并未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机会、精神需求等,导致员工归属感、成就感差,工作热情不高,流动性大。
受传统“重科研轻技能”评价体系的影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职称的评定、职务晋升依然偏重于考察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等学术指标,而忽视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应用技术性”和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这必然会导向应用型高职院校的教师仍然在科研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忽视实践教育教学和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主要用来衡量学校的经营情况、财务风险的控制、资产的运营效率等。虽然具有公益性质的高职院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但教学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比如办学条件的改善、人才的稳定和培养。所以我们将教师绩效管理的财务维度体现在横向、纵向科研经费的取得,人才支持计划获得的奖励性收入,以及教师专利发明管理决策支持及对社会可量化的贡献方面,这也是教师社会价值的体现。高职院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高智商知识群体,他们也是经济社会当中的普通人,也有着生活的压力,所以高职院校教师的绩效管理要平衡好公益性和激励性,既保障高职院校教师不为生计奔忙,还能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鼓励教师教学之余投入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对于应用型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应该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家长、投资者等都是教师的利益相关者,所以让他们满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高职院校的顾客包括以下部分:第一是学生。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和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成果的试金石,学生属于核心客户,所以在绩效设计时学生利益至上。第二是家长。家长是学生学费直接的出资者,他们高度关注高职院校的教育产品质量,是高职院校最忠诚的客户。第三是政府和民间投资者。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服务社会的智力水平、生源的充足性等,所以让投资者满意也是教师的职责。第四是学校。它负有管理、培养、监督教师的责任,所以是教师赖以生存的组织。第五是社会及公众。社会及公众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直接进行市场检验,所以他们也是教师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教师的绩效考核是多维的,可以采取学生网络评价的方式评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专业胜任能力、实践技能的满意度以及师风师德的满意度等。同时,学院领导和同事可以对教师的岗位胜任满意度及团队建设满意度进行测评。
高职院校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知识的产出者,由于人才培养的效果无法在四年间得到验证,所以很难有一个连贯的流程来跟进,但可以从教师的使命来研究内部业务流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所以教师的内部运营绩效考核是以提升学生、家长、投资者等的满意度为核心,通过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方面,包括教学工作量、课程质量、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合格率、优秀率和教育教学成果,包括精品课程、教改项目的立项数量等作为观测点。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网络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及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学生到课率、社会对毕业学生的认可度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欢迎程度等指标来反映。在科研方面,主要设置各类课题立项、教材专著的立项、教改项目立项等及获得的各类科研奖励。
高职院校如果想要通过平衡计分卡来进行业绩评价时,需要对现有的策略、流程以及目标顾客进行重新的确定,排除该业绩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各种阻挠。只有借助于民主式的管理风格以及长效的管理评价体系,才能够使得平衡计分卡自身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教师的职责虽然不同,但是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还能够让所有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方向有清晰的了解,促使教师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促使平衡计分卡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求教师将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效果跟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结合,这样可以引导教师加强对自身工作业绩的重视程度,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只有将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通过自身的激励制度来让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评价效果得以提升,才能够促使平衡计分卡的效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种职能,由此给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量衡量和绩效考核管理带来操作上的难度。如何对应用型本科教师的绩效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工作成效,是目前教师绩效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转型期应用型高职院校治理和制度创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