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燕
(重庆市铜梁区双山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重庆铜梁402560)
肉牛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肉以蛋白高、脂肪率低、口味佳等特点长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市场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也大增,这就带动了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肉牛养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肉牛养殖问题进行探讨。
肉牛顾名思义是肉用牛,养殖目的是为市场提供牛肉及其制品。肉牛的特点是生长快、身体宽实、增重快、出栏周期短、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低、产肉性能佳、肉质口感好。饲养肉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供肉制品,除此之外,牛皮、牛角、牛骨等也能为人们所利用。常见的品种有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等国外品种,南阳黄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以及渤海黑牛等国内地方品种。国外品种牛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出栏时间短、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而国内牛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免疫机能佳、不易生病、皮实、易驯化以及牛肉口感佳等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牛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期,大量的国外优秀品种的引入加上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肉牛养殖业进入一个快车道,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
我国的肉牛养殖业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存栏量和出栏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整体大型规模养牛场仍偏少,大多数为中小型牛场。由于制度和经济环境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大型牛场看似养牛数量多,实则是以“公司+农户”模式运营,牛场分散不统一,真正集约化的程度还很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2]。我们生活的环境正在遭受着严重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方面。养殖污染是环保部门重点控制的污染之一,我国中小型养牛场大多分布在离村庄、河流、水源、公路等较近的地带,粪便的臭味以及污水的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进入一个新台阶,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肉类食品。牛肉主要面临的是兽药残留的问题,我国当下养殖业严重依赖抗生素,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首选抗生素使用。正常情况下,兽用制品都标识有药物的休药期,肉牛在出栏前务必遵守休药期用药,否则就会面临残留超标问题。
集约化程度低不利于市场监管,政府需要利用政策加速小型牛场的退出,以提高中大型养牛场的比例,便于规范化饲养和监管,鼓励中小型养殖场合并或收购,帮助养殖转型。鼓励牛场粪污进行发酵或生态循环利用处理。堆肥发酵是最简单的方法[3],将新鲜粪便统一集中堆肥,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生物热将其中的虫卵、肠道病原菌杀灭,确保生物安全,同时粪便不会产生臭味,利于环保。养殖场选址时,务必远离村庄、水源地、河流以及道路,避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需要多部门联合,食药部门加强终端食品的检验检测,并严格执行肉制品溯源制度,追查兽药残留超标的企业并追究其责任。畜牧部门需要对养殖场的前端生产进行监管,严查用药记录,对于未按要求正确使用药物的或出栏前未遵守休药期屠宰的,必须严厉惩罚。公安部门可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企业,滥用药物导致损伤人体健康事件的养殖场法人进行必要的处罚,触犯刑法的必须依法处理。另外,社会也需要媒体加强宣传力度,使违规企业、部门和责任人曝光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