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蕾 刘静(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 北京 100091)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属中医“鼻鼽”范畴,鼻鼽是指以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鼻病[2],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2016年Wang等[3]报告国内18个城市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升高至18%,表明中国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状况整体仍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对该病的研究和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的健康问题[4]。笔者老师李淑良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辨证论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李老在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首先强调准确定位脏腑。本病以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最为多见,尤以肺气虚为主[5]。肺脾肾三脏通过脏腑经络与鼻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肺开窍于鼻,脾不及九窍不通,肾为欠为嚏。肺脾肾三脏之间也互相影响,在五行生克中,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因此,在辨证中要以整体观念,准确的定位脏腑。变应性鼻炎病机多为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复加风寒异气侵袭而致。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机体卫外功能下降,正气不能抵御外邪,卫阳失固,若外邪乘虚而入,则导致鼻鼽。而鼻鼽发作时,可常年性、持续性发病,亦可季节性、阵发性加重。在持续发作或缓解期时,往往以虚证为主,在季节性或阵发性加重时,通常有营卫不和或外邪侵袭之实证。因此,针对病机,准确定位脏腑,辨清虚实,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基本原则。
李老针对耳鼻喉科疾病的特点提出了在四诊合参的同时,尤其强调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的结合。李老认为耳鼻喉疾病病位深在,要借助适当方法明确局部表现,局部表现可更直接反映病变性质,再结合全身情况,可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耳鼻咽喉诸窍虽然位于头面部,但其与五脏六腑有着整体统一性,其功能与脏腑关系密切。《灵枢》云:“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例如变应性鼻炎患者,都有鼻痒、喷嚏、清涕症状,但局部体征大相径庭,肺气虚寒型患者鼻腔粘膜肿胀、颜色淡红,肾阳不足型患者鼻腔粘膜水肿、颜色苍白,肺经风热型患者则表现为粘膜充血,颜色偏红[6],同时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因此在诊断中,要重视其局部体征,如鼻腔黏膜、鼻甲形态等。李老重视局部视诊,强调充分借助适当的现代化检查方法,做到更全面的视诊,这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病机,以对症下药,这也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优势。
3.1肺脾两虚 这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经云:“肺主鼻,开窍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之运化。肺主一身之气,尤其是宗气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肺呼吸之清气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若肺脾不足,气血生化乏源,精微无以上乘,则鼻窍不通,清涕量多,喷嚏连连,少气懒言,腹胀便溏,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李老在本证型的治疗中以培土生金为原则,主要用药有黄芪、白术、防风、高良姜、炒扁豆、莲子肉、山药、辛夷、白芷、蝉衣、丹皮、甘草等。其中玉屏风散可以健脾益气;高良姜温中散寒;炒扁豆、莲子肉、山药健脾和中;蝉衣、丹皮散风凉血;辛夷、白芷引经通窍。
3.2肺肾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其藏精,可滋养鼻窍,主纳气,可助鼻息通利。若肾气不足,失于摄纳,气浮于上而致喷嚏频作。《素问·宣明五气论》云:“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而肺与肾之间关系密切,在五行中,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类证治裁·喘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因此,只有肾气充盛,肺气得到温养,上奉于鼻窍,鼻窍功能合利。若肺肾不足,患者多鼻痒难忍,清涕量多,喷嚏频发,早晚较甚,畏寒怕冷,耳鸣少寐,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多为常年性发作。李老在本证型的治疗中以肺肾同调为原则,常用药物有黄精、百合、玉竹、辛夷、白芷、防风、菟丝子、淫羊藿、蝉衣、细辛、桂枝等。其中黄精、玉竹、百合滋肾益肺、补而不腻;菟丝子、淫羊藿温补肾气;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桂枝温经散寒解表。
由此可见,在鼻鼽的治疗中,从肺气不足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从脾虚、从肾虚联合治疗都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总体辨证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或补肺、或健脾、或温肾,或肺脾同治、或肺肾同调、或脾肾双补。
包括防止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防治并发症两个方面。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一般有明显的发病规律,李老强调可以在发病季节之前的1~2周针对患者情况,辨证使用中药调整脏腑功能,控制发作,减轻症状。变应性鼻炎患者病机多以脏腑虚损为主,因此扶正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患者缓解期,可以辨证使用一些代茶饮方剂,补益气血,延缓复发。
变应性鼻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并发变应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因此,李老强调要必须全面认识疾病的病因和机理,局限疾病,治疗疾病,防止其复发及传变。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时,注重扶正固本的同时,兼顾周围组织器官,“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要及时防止疾病的传变和发展。
李老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发作与环境因素,生活起居,饮食情况,情志不舒密切相关。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生活,清淡饮食,调畅情志。变应性鼻炎往往在春季、秋季加重,因此在治疗中,健脾益肺的同时,兼顾疏肝养血理气。
患者某某,女,30岁。主因反复流清涕、打喷嚏、鼻塞2年加重1月就诊。在外院做过敏原皮试示屋尘螨3+,粉尘螨3+。服用抗组胺类药物效果不佳。2年间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近1月程度加重,伴乏力气短,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门诊就诊。局部检查示:双侧下鼻甲淡红水肿,双侧下鼻道可见清稀分泌物。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鼻鼽,证属肺脾气虚证。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处方: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百合30g、高良姜10g、羌活10g、白芷10g、辛夷10g、薄荷6g、蝉衣10g、丹皮10g、乌梅10g、甘草6g,共14剂。
复诊:患者诉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明显好转,夜间时有鼻塞。检查示双侧下鼻甲粘膜苍白,水肿较前减轻,各鼻道未见异常分泌物。舌质淡、苔白,中间有剥脱,脉细。处方:上方加莲子肉15g、大枣10g、益母草30g。14剂。
复诊:患者诉症状明显好转,上方继服14剂。
按:李老认为本例患者为肺脾气虚证,治应培土生金,补肺健脾,实卫固表。遣方用药中以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健脾固表,寓有培土生金之意。辛夷、白芷、薄荷散风通窍,百合养阴润肺,蝉衣疏风止痉,高良姜温散寒邪,丹皮活血凉血,且防药物过于温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肺脾同调,收散并举,以益气为主,兼以散邪通窍,共奏补肺健脾,实卫固表,疏风通窍之功。复诊,诸证皆减,诉夜间鼻塞,加用莲子肉、大枣、益母草健脾化瘀通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李老认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以准确定位脏腑,辨清虚实为基本原则;标本兼顾,充分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为主要途径;以控制症状、减少复发、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的;重视调护、积极避免诱因,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