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用消炎药物引发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主要原因分析

2018-02-12 19:25吴晶莹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

吴晶莹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患者服用消炎药物引发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口服非甾体类抗感染药患者86例,其中用药后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54例为观察组,未出现出血症状的3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性别、用药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血压病、冠心病、溃疡病史、风湿病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超过60岁、男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病史、高血压病、风湿病、联用PPI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引发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O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60岁以上、男性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病史、高血压病、风湿病是导致非甾体类炎药引发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联用PPI为保护因素。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非甾体类抗炎药;危险因素

由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具有非常有效的缓解疼痛、解热、消炎、抗凝的作用,在临床治疗各种炎症时得到普及,但是此类药物会给人体的消化道带来很大的影响,诸如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其中致残率和死亡率突出,属于重症疾病的就是消化道出血。本文主要针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导临床合理、安全地运用药物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患者86例,观察组用药中出现消化性溃疡并伴有出血症状患者54例,对照组有消化性溃疡但无出血症状患者32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30~8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5~82岁。观察组患者的纳入标准:首先是病发后的前10d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其次经过正规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并在医院病理科诊断后排除恶性病变。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喝酒情况、以往病史、用药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全面调查、了解。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05的因素,并进一步地采取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顾性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结果

基于单因素层面分析两组患者在吸烟喝酒情况、糖尿病与脑梗死病症对比后得出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男性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溃疡病史、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史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cox-1抑制剂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服用cox-2抑制剂及PPI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致消化性溃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上文所得结果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年龄60岁以上、男性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溃疡病、高血压病、风湿病是导致非甾体类抗感染药引发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需口服PPI进行保护(P<0.05),见表1。

讨论

实际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导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症状发生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具体可以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系:①由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层遭到损坏,导致黏膜保护功能减弱。②前列腺素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环氧化酶的阻碍,导致脂氧合酶代谢功能激活,使得血管收缩,黏膜血流量急剧下降,阻碍了修复功能的发挥。③由抗血小板出现凝集而引发的出血现象发生。④由于能量代谢受到影响而诱导胃肠道细胞凋亡。

本文研究证实,一旦人的年龄到了60岁以上,在治疗过程中若长时间地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就会增加出血的概率,主要是因为:①人的年龄过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就会增高,血管变得非常脆弱,弹性差会导致循环血流量减少,继而出现胃黏膜受到损害。②人体内的血浆白蛋白合成下降导致肾脏排泄药物的能力减弱,非甾体抗炎药物就会大量地遗留在体内引起毒性增加。③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保护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就会越来越少,一般男性患者服用该药物的出血率显著高于女性,主要与男性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及精神过度紧张有直接关系。另外患有风湿病、高血压、溃疡病史的患者服用该药物也会使出血风险增加;而患有溃疡病的患者由于胃黏膜组织愈合有欠缺,如果服用该药物就会引发溃疡出血现象;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动脉硬化速度加快、血管弹性变弱、修复能力也越来越弱。风湿病服用该药物虽然会止痛,但也会增加出血概率。

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不同,这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系数。有人通过研究证实了非甾体类抗感染药物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且独立的危险因素,但还有人研究后认为后者是引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因素,结论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同,所以服用非甾体类抗感染药物需要对幽门螺杆菌做常规检测。联合PPI治疗能有效减少出血概率,所以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时需要对患者临床适应证进行了解后选择药物,避免危险因素出现,尤其是对高危患者,治疗中联合PPI治疗能取得理想结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
急性胸痛恶性事件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及治疗策略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临床研究
甲状腺非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