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朋川
(潍坊市奎文区廿里堡街道办事处,山东 潍坊 261051)
在目前农业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环保意识,如何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更加科学有效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减少因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既能使当前农业保持全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改善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当前农业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要提高复种指数,实施间作套种,尽量多种几种作物。而当田间出现杂草和病虫害的时候,会使用各种农药进行防治。同时为了提高产量,会使用化肥,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不按照使用说明书来使用。过量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长此以往,后果非常严重。虽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放了比较详细的技术明白纸,但由于受文化素质、种植习惯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很多农民认为只要加大化肥使用量,就可以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化肥的这种长期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逐渐板结甚至盐碱化,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会使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因而造成产量降低。当产量降低的时候,农民会认为土地缺肥,可能会追施更多的化肥,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当田间出现杂草和病虫害的时候,农民会立即使用除草剂和农药进行防治,他们通常习惯使用某几种农药,这种使用方式会导致致病菌和害虫的耐药性增强,从而会导致药效逐渐下降甚至失效。在防治效果不理想的时候,农民往往会加大剂量,增加用药频次,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大量的天敌被毒杀,天敌的锐减会导致病虫害大范围发生。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即大量的氮磷钾等化合态元素和防治病虫草害残留的农药随雨水流入河道和地下水,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使河水富营养化,进而对水里的鱼、虾等水生动物及植物产生一定的危害,人畜饮用被污染的地下水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另外,当农作物成熟以后,会产生大量的残枝、落叶、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在种植下一茬作物时需要将其运走,为了省事省力,农民往往会就地焚烧处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严重污染当地的大气环境,并且秸秆焚烧会破坏土壤有益微生物,导致土壤失墒严重等,会对下季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人们还可能把畜禽和人所产生的排泄物等未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而直接使用,不仅会因发酵发热烧根,还会滋生病菌、害虫,部分有机物会随水下渗,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污染当地水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农民会使用地膜,用完后不及时清理,长期丢弃在耕地中,逐渐风化成微小颗粒,由于塑料极难降解,会污染土壤和农作物,引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1]。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们不合理使用农药、农膜、化肥及人畜粪便,以及采用不合理的种养模式,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首先,当前农业从业者大多年龄偏大,年轻青壮劳力常年外出打工,从事二三产业。农业从业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思想相对比较落后,仍然采用先辈留下来的比较传统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栽培管理新技术,更不具备现代农业品牌意识,过于依赖化肥和农药,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缺乏农产品安全意识,没有认识到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们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来判断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对自己劳作的耕地以及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在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时候就会出现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其次,当前农民只是片面追求土地所能带来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随意加大使用浓度或者使用量,对其土地进行施肥和喷药,缺少科学依据和合理规划,管理很随性、很粗放。
最后,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农民没有能力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也无法检测农药残留,他们所种植的作物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轮作及套作,不能有效地进行秸秆还田来提高土壤肥力,畜禽养殖废水横流,蚊虫滋生,导致农村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从农民手中流转大片土地,发展种植养殖、花卉苗木、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吸引大批青年农民返乡就业,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很多绿色环保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并培养了大批新型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振兴乡村农业经济。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的扶持,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将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他们有知识、懂经济、会管理,也非常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他们的加入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绿色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各地要加大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同时,要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经常组织一些专门的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服务。也可以多制作一些视频在电视、网络多媒体上对群众进行农业环保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和绿色环保意识,引领他们逐步采用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过上生态文明、自然和谐的新生活[2]。
加大土壤肥力检测力度,给农民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有的放矢地去施肥,既不浪费,也不污染环境。继续扶持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合作社发展,给农户提供收割、秸秆还田、小型无人机喷药等服务,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农药用量。继续鼓励养殖场(户)应用沼气技术,既能使用绿色能源,又能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变成优质有机肥,有条件的养殖场也可以利用粪便生产有机生物肥,增加经济效益[3]。继续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让秸秆过腹还田,同时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播种时,选择一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通过种子晾晒、温汤浸种等物理方法或者种子包衣来杀死虫卵、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时候,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使用杀虫灯来杀虫,保护地栽培也可以使用粘虫板、防虫网等物理办法来杀灭成虫,降低危害。另外,可以采取农艺措施,合理密植,适时中耕除草,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发展。在病虫害不可控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喷洒农药,要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或者生物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出现耐药性问题,可以每次更换新药。而且要及时清理病枝、烂叶及地头杂草,防止病害二次感染,避免虫蛹或卵在此越冬。同时及时清理农膜、用完农药的包装袋、瓶等。
除此之外,要研发、生产、推广更多高效、低毒、生态农药新品种,同时要把绿色无公害的生产技术不断传授给农民,使他们能够科学规范地进行农业生产。
农药、化肥及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加强新型农民培养,加快新型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应用,并推广农业综合技术措施,使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