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恒,张 星
(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2.新疆北元-泰瑞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剪羊毛是畜牧养殖业中紧张而又繁重的作业项目,其特点是季节性强、适剪期短、占用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受气候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完成剪毛作业,会影响羊采食,遇到阴雨天会导致羊皮肤病,增加饲养管理成本。机械化剪羊毛是指在剪羊毛生产中,用电动剪羊毛机械对羊进行剪毛作业,机械剪羊毛毛茬高度低,有力于药浴、浴透性好,能够有效治疗和防治羊体外寄生虫。机械化剪羊毛是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项非常普及的生产技术。采用机械化剪毛是减轻劳动者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在羊毛产业上我们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他畜牧业发达国家,最显著的差距就是机械化剪毛不普及,手工剪毛不分选羊毛,优劣混杂。这一生产环节的差距降低了羊毛的等级质量,严重影响了中国羊毛在毛纺行业和流通市场的占有量,拉大了与澳毛的差距[1]。为此,推广应用机械化剪羊毛技术对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剪毛作业周期、提高羊毛质量和产量,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养羊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我国机械化剪羊毛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先后引进美国POWDYPOK型、PETN型、COOYN型剪羊毛机、前苏联PCA——12型剪毛机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省试验示范,在此基础上内蒙古呼和浩特电动工具厂于60年代中后期研发生产了9MJ-4R型小动力机械剪毛机、9MDS-20型手扶拖拉机流动剪毛机组、青海电动工具厂研发生产9MD-4机动剪毛机组等,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下大型剪毛机组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代末内蒙古、新疆、青海省、上海市等多家研究机构联合攻关“剪毛机刀片的磨损机理与热处理加工工艺”,并通过国家一机部和冶金部联合验收,至此剪毛机械和刀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80年代初随着所有制体制的转变,大型剪毛机组逐渐失去了优势,同时,受电力能源供给、剪羊毛技术、购买力和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剪羊毛机械的研发生产一度搁浅。90年代初期国内只有新疆北元——泰瑞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BYM-1型软轴式剪毛机和新联集团剪毛机厂研发的9MR76.2A型软轴式电动剪毛机。
我国机械化剪毛机研发历程始于60年代,兴于70年代,强于新世纪,历经半个多世纪通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剪毛机械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种到软轴、固定轴、直接传动式等不同结构形式的系列剪羊毛机械,以及适用于牛、马、羊、羊驼等不同畜种的剪毛刀片,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保障。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剪毛机械主要生产国和剪毛刀片出口国。
以新疆北元——泰瑞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为例:公司现有员工160余人,研发人员30人,先后获得十余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包括:BYM系列软轴式剪羊毛机及一体机,BEH系列直动式电动剪羊毛机,BYG系列磨刀机,及上千种不同规格剪毛刀片;2018年,国际新一代剪毛机“BXS-1型至元电动剪毛机”及“BYS-5型功夫三速硬轴剪毛机”研发成功,原机型经过澳大利亚专业剪毛选手检测和试用、反响非常热烈。
该公司产品长期出口世界30多个主要羊毛产区,市场份额居全球领先。在中国,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已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通过组织剪毛知识宣讲、现场剪毛演示、征集全国优秀剪毛手主办国内剪毛大赛,大力推广机械剪毛,得到了各地区畜牧局、农机推广站及专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专业机械化剪毛队伍,为国内各主要羊产区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各地经济发展。
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由于我国的养殖方式、畜种结构与国外有所不同,畜牧养殖业主要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传统自然放牧为主,居住分散,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农牧交错带养殖业以舍饲半舍饲为主,养殖规模较小,仍然沿用人工剪毛,与畜牧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机械化剪毛工作发展缓慢。到1982年全国剪毛机组保有量1 770台套,机械剪绵羊总数为320万只,仅占全国绵羊总数的2.92%,占细毛、半细毛的8.57%。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综合开发等一系列惠农惠牧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广大农牧民和养殖企业购买剪毛机械的积极性。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2012~2016年期间全区机械化剪毛率分别为:2012年5%、2013年8%、2014年为10%、2015年为13%、2016年为15%,平均为10.2%,机械化剪毛率逐年增长[3,4]。
当前,我国实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改饲政策,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促进了规模化养羊业的发展,肉羊产业实现了四季出栏。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规模化养羊企业四季剪毛,对从事机械化剪毛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带动了机械化剪羊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目前,全国从事专业剪羊毛的人员近20 000人,由于剪毛机械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刀片刃磨、剪毛方法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技巧,需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此外,机械剪毛作业是一项重体力劳动,剪毛环境恶略,收入偏低,从业人员较少,与国内肉羊产业养殖规模相比需求量远远不够。以畜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大省,农机购置补贴除了对剪毛设备进行补贴外,累加机械化剪毛作业补贴,增加了从业者的收入,吸引大量农牧民参与到机械化剪毛队伍中,满足养殖业的用人需求,使我国的养羊业沿着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对于加快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2.2.1 产品标准滞后于产品更新换代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产品标准是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的依据和遵循的法规。目前涉及机械化剪羊毛机的标准有JB/T7881.1-2010~JB/T7881.5-2010五个新修订的标准,都是在原标准基础上修订的。标准、技术规程、操作规范只是在格式上作了修订,术语、参数、技术条件、试验方法仍然沿用老旧版的规定,没有注入新的内容。导致企业在改进和研制新产品无标准可依,同时影响了新产品的鉴定。由于我国畜牧养殖业对标准化宣传、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工作欠缺,机械化剪羊毛操作规范规定的剪毛方法仍然沿用70年代的方式方法,剪毛过程中控制羊的方法落后、粗暴,机械化剪羊毛操作的流畅性、观赏性不强。澳大利亚已把机械化剪羊毛作为旅游观光的一个表演项目,向游客展示。借鉴国外机械化剪毛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开展机械化剪毛研究应有所启发[4]。
2.2.2 养殖业重品种改良,轻机械投入
畜牧养殖业重视良种繁育、品种改良、疫病防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用机械化装备养殖业,用机械化、现代化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国内许多现代化、工厂化大型养羊场,也只是把羊舍建造成钢结构圈舍,生产环节机械化、自动化仅限于TMR全日粮饲料混合机及自动上饲喂装置、自动饮水装置、自动分栏装置。养牛、养猪设备经过改制应用在羊场,出现了羊当猪养的不良现象。目前,标准化剪羊房、剪毛车间、固定轴剪羊毛机在国内尚属空白。养殖生产环节机械化投入不足,也是机械化剪毛推广普及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2.2.3 基层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方式缺乏创新性
农业推广是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体制是五级农技推广组织体制[6],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由各省、市、自治区推广总站负责开展,县、区级推广站作为纽带,将农业技术推广要求下达至各乡镇的推广站,进行纵向推广。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在推广理念、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主要通过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行,推广活动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受行政干预较多,与现行经济体制下农牧业生产发展有诸多不适应。
乡镇级农业推广机构工作条件艰苦,人员待遇偏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推广队伍人员年龄偏大,推广经费短缺。由于推广经费普遍不足,推广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机会,业务水平难以提升,知识老化,推广手段老套,距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相差甚远[7,8]。机械化剪羊毛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大部分由剪毛机械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去做,由于企业技术人员、师资有限,服务范围往往顾此失彼,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推广机构服务能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化剪毛技术迅速推广、普及应用。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支持国内剪羊毛机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共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和畜牧养殖业的特色的行业标准,同时鼓励生产企业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农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推广机构加强标准化的贯彻和宣传工作,制定和完善机械化剪毛技术标准、规范。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促进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机械化是我国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畜牧养殖业全面机械化、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的载体。在研发资金上各级财政部门对畜牧机械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给予适当的政策性投入,加大畜牧养殖机械的研发力度,以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重点生产环节为研究对象的重点科技攻关,加快先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规模化养殖企业在规划设计羊场的同时应设计专用剪毛房或剪毛车间及配套围栏,改善剪毛人员的工作环境。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扩大畜牧养殖机械的补贴范围,增加补贴机械设备品种。提高对畜牧业机械化的认识,引导农牧民、养殖企业树立机械化是实现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养殖的意识,只有提高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推动畜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相对薄弱的现状,加强基层推广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不仅要从技术方面加强培训力度,还应从推广经费上给与适当的支持,政策上给予倾斜,提高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待遇和工作环境,激发基层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械化剪毛专业队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开展剪毛机械和剪毛技术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机械化剪毛操作技能和作业技术,充分利用他们的设备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拓展机械化剪毛推广应用范围。
推广机构创新推广模式,推广过程中针对养殖区域、养殖规模、养殖品种,推广适应本地区生产需要的剪毛机械。应根据饲养羊的品种和毛质推荐剪毛刀片,不能一蹴而就,搞“一刀切”式推广,剪毛设备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和售后服务等原则。在培训时应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重要的是让农牧民真正的掌握相关的技术,以实际操作、现场演示为主,理论培训为辅,特别是刀片刃磨技术的培训应做到手把手,面对面,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组织多种形式的剪毛比赛,通过比赛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以竞赛促推广。加强同畜牧业学会、羊业协会、养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学会、协会平台了解养殖信息及剪毛机械需求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机械化剪毛技术,并在畜牧养殖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