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天一,张春梅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之时,它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党在创建之初就展现出来的精神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不懈追求的充分体现。在当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程中,发挥红船精神的育人功能,引导高校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践行首创、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对高校学生绽放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精神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意蕴,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1]正如习近平同志将红船精神概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遵循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将红船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文化领域自身以及对外交流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所产生的问题与外来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2]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要强调“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对红船精神进行时效性解读,探索、研究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首先,要学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丰富高校学生精神世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坚持用红船精神强化自身,不懈进取、努力创新。其次,要学习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析能力,坚决抵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在学生群体中滋生,使红船精神在高校学生头脑思维中占据绝对高度。再次,要学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新时代要对祖国和人民充满无限的热爱与忠诚,坚定远大理想信念,使红船精神转化为高校学生内在的思想动力,发挥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对高校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用红船精神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指导实践行动,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因此,将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通过培养高校学生勇于攀登、坚韧不拔、爱国敬业的意志品质,形成首创、奋斗与奉献的精神理念,从而引领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朴素生活、服务人民,将红船精神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高校学生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高校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干力量,用首创精神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实现自身创新价值。同时,要致力于将学生的创新创意转化为可行性项目,在高校领域设立研究平台、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创业外部环境条件,将红船精神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学生的思想领域要强化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使奋斗精神融入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老一辈革命者吃苦耐劳、勤勉耕耘的优良传统,要“补好精神之钙”,肩负起青年学生的“今日之责任”,在工作学习当中不断超越自我、刻苦钻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奉献精神为引领,要求高校学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懈努力、不求回报,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之奋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于心,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加强学生在工作学习中领会首创、奋斗和奉献的精神实质,做出相应的价值评判,规范自身思想与言行,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红船精神拥有丰富的育人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红船精神融入课堂理论教学,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4]带领学生对红船精神的实质与启示进行交流与研讨,使红船精神由课堂理论教学进入学生头脑,引导他们形成思考的习惯和自觉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性,[5]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为高校学生成长与成才打下科学的思想基础。同时,将红船精神的育人理念深入到高校各类专业课教学,让其他各门课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将红船精神融入高校具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青年学生受到良好教育氛围的熏陶,健全学生人格,形成高尚的情操,让学生的价值判断与思想观念受到红船精神的影响,使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贯穿始终。
“思想离不开时代,理论离不开实践。”[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善于将红船精神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善于用科学理念去感悟、体会、认识,并最终指导实践。高校应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革命老区,对红色革命历史实地考察,设身处地的感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感受中华民族是如何在红船精神指引下站起来;组织参观身边的工厂、企业、社区、模范家庭,在实地考察中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感受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回眸自身人生的改变与发展,感悟国家从贫穷落后逐渐走向富强的过程;通过查阅材料、参观历史展,尤其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等领域,是如何走向世界前列的。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强化红船精神的感染力,使学生切身感受首创精神、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的实质精髓。
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打造优良的校园文化,就要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将优质文化资源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红船精神,我们要着力推进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开展校园红船精神学习活动,使红船精神成为高校办学、运营、科研与治学的灵魂。
校园文化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推进红船精神中首创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首创精神融入高校文化领域,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在敢为人先的精神指引下,培养高校师生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展现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从校园的实际生活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捕捉校园内创新因素,并悉心培育促进其成长,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宣扬艰苦奋斗的红船精神,形成吃苦耐劳、勤勉自强校园风气,反对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求从业教师本着奉献精神,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与归宿。同时,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奉献精神注入校园文化,影响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抱负,使之突显奉献精神的文化印记,让学生在实现自身理想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奉献社会、回馈社会,并最终把先进的精神理念从校园传播到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以红船精神为主题开展论坛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汇演、寝室文化周等活动,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积极的精神文化促进学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调节他们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7]高校学生党组织,是高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主要阵地。“红船精神的实质就是伟大的建党精神,是历史的开端、逻辑的起点、动力的源头”,[8]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特别是在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将红船精神贯穿始终,进行传承与对接,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甘于奉献的红船精神,提升学生党员服务人民的意识。以学生党员为先锋,激励学生群体刻苦钻研、发奋图强,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党员服务人民的能力。在培养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学生党员,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和不同培养对象的客观情况,制定不同培养方案,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将红船精神自然而然地刻入学生党员的内心,把红船精神的抽象内涵具化为学生党员实际的言行举止,使之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学生党员服务人民的信念。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在学生群体中建立红船精神学习小组,并形成榜样激励机制,有意识的先培养一批红船精神学习群体,在学生群体里树立优秀党员的模范,以优秀学生党员作为践行红船精神的实践主体,对高校红船精神的弘扬与传承起到导向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以优秀学生党员的榜样事迹激励全体学生提升自身思想境界与实践水平,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培养学生学习红船精神的主动性,做到见贤思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高质量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