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靖靖,金丹,赵一,冯瑜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党建档案的管理工作是衡量高校党建工作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基层党建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找出存在于传统党建档案管理模式下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的党建档案管理模式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党建档案是高校档案构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组织制度、思想、组织与作风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利用和参考价值的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料,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了高校的党建工作情况,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客观历史反映。它对高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正确的办学方针政策起着指引和导向作用。党建档案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其他文献材料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没有高质量的党建档案,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高校党建档案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党建档案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体现。党建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党建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各项党建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为学校宣传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提供重要素材,是培养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资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参考。
2.党建档案是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高校党建工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和谐校园建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群团统战以及宣传思想工作等方面的档案材料,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而最直接、最真实的材料依据就是党建档案[1]。
3.党建档案的建立健全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档案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高校党建工作历史进程、建设现状、未来发展的最好见证、现实反映、参考依据和决策佐证。党建档案工作的落实切实关系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基层党建档案工作,实现党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将进一步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经实践调研发现,高校基层党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对党建档案重视不够,档案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档案开发与利用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地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于党建档案的内容和分类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管理方式的相对滞后,致使基层党建档案管理水平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而难以突破。档案管理与基层党建工作脱钩造成了党建工作的不扎实。
2.党建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党建档案收集制度不完善,基层党建档案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各级管理人员职责的准确界定缺乏实用性、系统性的标准。党建档案是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高校内部的各级组织机构,均对档案收集负有责任,但由于归档范围和内容等太过抽象,使档案管理制度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导致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2]。
3.党建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目前,高校的纸质党建档案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高校对党建档案的编研工作重视不够,仍停留在对案卷的立卷、装订和保管工作上,再加工整合程度不足,党建档案利用率较低。另外,在大数据的新时代下,党建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将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1.运用高校内部分级、分类管理方式,提升党建档案建设水平。第一,党建档案分级管理模式。高校党建档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党务工作从纵向结构上看,分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基层党支部不同层次的党务工作。分级管理就是根据高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基层各学生、教工、机关、后勤党支部三级管理方式,将党建档案总体内容进行分解细化、统筹掌握、科学分级、准确分类。主要是在学校档案管理机构规范管理下,各二级党组织分别设专职组织员,基层党支部由支委会派专人,这样对党建档案实行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基层党支部三级管理模式。学校层面的党建档案以总体管理为根本,即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科学界定党建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立卷归档的原则和规范等。对于涉及全校的上级或学校党委下发的文件、制度、规划、总结、报告、党组织机构设置、开办党校培训有关材料、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党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学习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相关会议记录(如党代会、党委常委会、全委会、书记会、校长办公会)等档案材料,统一由学校档案馆管理。院系等二级管理是以过程管理为侧重点,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工作中,在党的组织建设、廉政建设、党支部建设及专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计划、方案、总结以及照片、视频等过程档案,由院系建档保存,由院系组织员负责党建档案的收集和查借阅管理。基层党支部管理则更加注重细节,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和完善基层党支部管理台账,包括党支部工作计划、活动方案、三会一课记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记录、谈心谈话记录等,由党支部派专人负责建立和管理支部党建工作台账。同时,学校健全和完善党建档案管理制度,严格监督执行机制,确保党建档案分级管理有效运行[3]。第二,党建档案的分类管理。高校党务工作是由不同内容的工作构成的有机整体,从横向联系上看,包括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统战工作、群团工作、人才工作、群众工作、干部考察监督工作及党校工作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完整性。所谓分类管理就是按照党建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将其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六大类:第一类是党组织建设,包括党组织设置、制度、换届、调整、审批及干部选举任命等文件材料,上级、本级党建方面文件及贯彻落实工作的计划、方案、总结要点等材料。第二类是党员队伍建设,包括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关怀激励帮扶党员工作、党内表彰、处分党员等文件材料及党员干部人才培养、廉政教育监督、考核审核材料以及党员名册统计表和党组织统计报表等。第三类是会议记录类,包括党代会、教代会、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党政联席会、党支部会议、支委会、党课培训会等各类文字记录、照片视频类声像资料等。第四类是党费收缴及使用管理,包括党费收缴名册及使用明细等。第五类是党代表及统战工作,包括党代表及政协委员任期制、提案、意见建议办理情况、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情况等。第六类是重大党建工作专项档案,包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
2.实现党建档案管理方式创新,探索党建档案开发利用新途径。第一,大力开展党建档案编研工作,全方位开发党建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建工作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及时建立重大党建活动专项档案,通过征集学校在党建方面先进典型人物档案,学习党史校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师生爱党、爱国和爱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发挥党建档案的育人功能。建立学校干部廉政档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和举措通过档案建设的途径有力地发挥出来。深入研究学校党的建设历史进程,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高校事业具有以史鉴今的突出作用。对党建档案进行整理编研,是对平时工作的总结凝练,有利于发掘特色性工作,推广先进经验。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管用并重”意识,主动调查了解使用者对党建档案的需求情况,结合实际查询利用频率,制定编研规划,最大限度地挖掘党建档案的有用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方式。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了档案信息收集获取方式,改进了研究加工手段,提高了编研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档案编研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依托信息编辑技术的支撑,档案编研可以做到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并用,实现较强的感官冲击,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提高汇编质量和观赏性,全方位、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第二,积极推进党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大党建档案宣传利用力度。在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党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档案管理与信息电子化有机结合,在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等管理过程中不断融入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检索效率,更好地推动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存量数字化、增量信息化”的方式,逐步提高党建档案信息化水平,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极大地提高检索效率,可达到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并且可对调阅信息资源作脱机处理,从而保证查询不受空间限制。
同时,党建档案信息化为传播和交流先进文化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和重要资源。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载体搭建党建档案展示平台,共享红色档案资源,通过高校党建资料、实物、声像、影音等档案的收集,精心制作党建专栏,做到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声像具备,使严肃的党建档案鲜活起来,宣传党的建设、传播先进思想、弘扬党建文化,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学校各院系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分享特色活动经验,学习优秀党建研究成果,以党建档案为载体,为高校党建工作做好服务和支撑[4]。
党的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强调“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党建档案的文化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围绕领导决策重点、师生关注热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档案资政研究,把档案资源转化为思想素材,把档案信息升华为政策智慧,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积极推进党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建设,既能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又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充足的历史材料,让高校党建档案发挥好、实现好对高校内部的参考、佐证作用和对社会的宣传、服务作用,让高校党建档案切实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推动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