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医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

2018-02-12 13:32马英娄一平
关键词:就业观医学院校医学生

马英,娄一平

(1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2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但是从人才供求关系结构和总量来看,医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并不是毕业生绝对“过剩”,而是医学生社会人才需求与就业观错位造成的结构性失衡,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医学生非理性的、不科学的或滞后的就业观的负面影响。因此,医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以市场需求为本,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理性、科学的就业观。

一、经济新常态对医学生就业观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医学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适应互联网的发展,以信息为手段,以科技为支撑,医院的建设和服务正逐渐地实现智能化。从网上挂号系统到分诊排队叫号系统、从药械自动化系统到临床检验自动化系统、从单个医院的信息化到区域医疗协同发展,医院的智能化对人力资源需求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就意味着医学生去城市大中型医院就业的困难越来越大。

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医学的要求更加全面,不再单单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而转向以维护人的健康为中心,这就使得医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再是单一的医疗系统,还包括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多种就业渠道。同时,随着我国“新医改”及分级诊疗体系的逐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推进,使得偏远农村及社区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大量高素质医疗人才,面向基层就业已成为高校医学生就业的主要趋势。

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鼓励创业将是就业常态,智能化医疗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将成为新常态下医学生的主要就业渠道之一。这就要求医学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念[1],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

二、经济新常态下医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当前医学生就业观念实际情况,本文以锦州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互配合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 000份,实际收回1 0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8份,有效率达96.8%。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经济新常态下医学生整体就业观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从就业意向上,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淡薄。就业意向是医学生通过对自身的认识及就业形势的分析,对毕业后是否就业及如何就业的打算。通过调查发现,受医学专业特点和我国传统“保稳”观念的影响,高达83.8%的医学生选择考研,仅有11.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在选择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中,希望去三级医院工作的学生占到70.89%,二级医院的占12.31%,非医院企事业单位占8.25%,愿意去社区医院或卫生所的只占5.83%。以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医学生向往城市的三级或二级医疗系统,而城市医疗机构的就业容量有限,这就增加了医学生的就业压力。我国新医改实行分级诊疗体系,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严重短缺,但是这些地方往往生活、工作条件艰苦,很多医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就业;有一些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学生也只是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城市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才转向基层,而不是以社会需要为就业出发点,这就造成了医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最终导致就业难现象发生。

2.从就业预期看,医学生就业薪酬期望值普遍偏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回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些医学生抱有快速走向成功的浮躁心理,金钱至上,功利思想严重,物质利益考虑较多,缺乏长远追求考虑。另一方面,医学生在学校确实付出了比其他专业更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这种投入高、耗时长的医学教育付出,使得医学生就业时期望得到更高的薪酬回报。我们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希望毕业后每月薪酬达到4 000元以上的占66.9%,希望月薪3 001~4 000元的占24.8%,而目前我国本科生的实际平均就业工资在2 000元左右。医学生薪酬的期望值远高于本科毕业生的实际平均薪酬,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使得他们在就业时步履维艰,屡遭碰壁,最终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现象。

3.从职业选择上看,医学生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五年的本科医学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生,受这种传统的就业思维影响,目前医学生就业仍追求专业对口。调查中89.03%的医学生会选择去医疗机构工作,只有8.25%人愿意去其他相邻或相近行业找工作,改行去做与医学无关专业则少之又少了。这种片面强调专业对口的就业观无形中限制了医学生的就业空间,导致更激烈的同行竞争,其就业难度可想而知。

4.从创业态度看,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在创业态度调查中,16.12%的医学生认为“创业能实现人生价值”,47.56%的医学生认为“创业条件并不成熟”,29.9%的医学生认为“创业风险大,难成功”,只有6.42%的医学生认为可以尝试创业。可以看出目前医学生对创业没有充分的自信,认为自身能力不足以达到创业要求,同时也与医学院校只注重传授知识,忽略了医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关,致使医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愿意冒险去创业,最终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现象。

三、经济新常态下对医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引导

当前医学生的就业观与新常态下的国家对医学院校毕业生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2]。什么样的就业观,决定有什么样的就业行为和结果。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医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和国家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实现满意就业。

1.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医学生认清就业形势。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社会对医学院校毕业生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院校应调整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及时向学生宣讲新常态下医学生的就业形势、国家医疗改革方向、“新医改”政策及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举措,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发展同国家需要相结合,找准就业定位,树立符合新常态要求的就业观。可邀请卫生部门有关专家进课堂,或邀请省就业部门工作人员、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与医学生进行面对面咨询,努力做到最新政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鼓励医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到农村、到社区、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

2.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调整就业期望值。[3]医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医学生对就业的倾向性行为和意识,是医学生就业的社会行为目的。主要体现在医学生的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和就业行为取向,它是医学生就业过程的驱动力,是就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医学学习和医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理想,指导和调节医学生的就业思想和就业行为。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才能实现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目前,医院的公益性价值目标更加凸显,这就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去实现,要求医学生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医学技能,更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远大目标,作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医生。而目前大部分医学生有功利化价值取向,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引导,通过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适应当前医疗事业改革的需要,提高使命感。

同时,医学院校还要通过宣传、教育、辅导等各种方法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形势,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不过多思考薪酬的高低,不拘泥于专门从事医疗事业,积极拓展就业途径,比如从事药品营销、疾病预防控制、检疫防疫、美容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卫生监督等相关专业,也可以报考公务员,服务于基层卫生服务部门。

3.培养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经济新常态下,尤其随着分级诊疗体系的逐步建立,医学生的就业重心将下移,基层就业的空间将越来越大。比如国家的“三支一扶”项目就是医学生就业的一个可行性选择,服务期满毕业生可通过参加考试转为正式事业编制人员;也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进行一些疾病的初级诊断、康复服务、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第一,医学院校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的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医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障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把个人理想同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就业意识。例如,利用校庆或者老校友联谊会等机会,把一些事业有成的老校友请回来介绍他们的就业史,给医学生一些现实的指导。第二,医学院校应加强高等教育发展的分析和预测,明确办学宗旨和定位,如随着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医学院校应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加设与基层就业需求密切联系的学科专业,对基层服务人才要重点培养,满足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需要。第三,学校要重视对扎根基层的医学生进行后续培养和帮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医学毕业生进行跟踪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发展动态,了解他们的技能需求和知识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如主动将学校的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实验基地与基层就业单位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实现身份认同。同时,要定期开展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培训,使扎根基层的毕业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第四,政府职能部门应从医疗条件、医疗设备、工资待遇、业务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打造适合医学生发展的工作平台,鼓励医学生投身基层就业。

4.加强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经济新常态下,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这就需要医学生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创新源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名校经验,成立卓越医师班,大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基本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医德高尚的医学毕业生。同时,高校应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课堂讲授、网络学习、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等形式,对医学生的人生规划、就业技巧、职业能力提升、创业意识与技巧进行全方位指导,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医学本科生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使更多医学生勇敢面对新常态下各种社会挑战,走上创新创业道路。

猜你喜欢
就业观医学院校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