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018-02-12 02:38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7期
关键词:阻滞剂类药物研究进展

米 红

(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北海536000)

近年来,高血压的临床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高血压长期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患者的靶器官受损,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2]。因此,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三个阶段,药物降压无疑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3]。临床医学实践中,关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的研究成果丰厚,笔者在此加以阐述。

1 高血压药物治疗现状

老年人为高血压的主要发病群体[4]。多数老年人均需要长期通过服药进行血压控制,但由于老年人多数缺乏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加之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平日用药种类和数量较多,而老年人的听力以及记忆能力也多有所减退,因而,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科学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5]。

2 高血压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很多,常用药物有利尿药物、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α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2.1 利尿药物

利尿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最主要药物,应用也最为广泛[6]。其作用机制是使患者内的体液和钠的含量降低,继而降低血容量,以此达到降血压的目的[7]。

这类药物能够使患者左心室肥大病例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而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间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此类药物会影响患者的血钾以及血脂的代谢功能,易出现低钾血症[9]。因而,临床应用利尿药物治疗高血压时,应适当与补钾类药物联合使用,降低对患者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证用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利尿药物主要有氯噻嗪、氯噻酮及氢氯噻嗪。

2.2 钙通道阻滞剂

这类药物在临床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也较为广泛[10]。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对平滑肌的L型钙通道产生抑制,从而降低人体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起到松弛患者平滑肌的作用,因而具有比较突出的扩张血管的作用,降压效果突出[11]。但是,这类药物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因此,作用时间普遍较短,效果受限[12]。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共有三类,第一类即苯烷胺类药物,常用的有依莫帕米、维拉帕米和阿尼帕米;第二类即硫氮杂卓类药物,一般用硫氮卓酮;第三类即二氢吡啶类药物,硝苯地平是应用做多的一种,其次是尼索地平和尼莫地平;以氨氯地平为代表的第三类钙通道阻滞剂不仅作用时间长,且不会受限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第一类和第二类[13]。

2.3 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的降压效果比较突出。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和β肾上腺素实现有效结合,进而使患者的心率减缓,心肌收缩能力下降,心肌耗氧量便随之降低,最终实现降压效果,另外,这类药物对患者左室病征有重要作用,还能促进血管的重构[14]。

目前应用的β受体阻滞剂也有三类,第一类的作用效果主要针对β1受体和β2受体,是非选择性的药物,但临床应用不够广泛[15];第二类的作用效果主要针对β1受体,是选择性的药物,比较常用的两种为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第三类的作用效果主要针对β受体和α受体,是非选择性的药物,比较常用的为卡维地洛。

2.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可对患者血液循环以及部分组织中的转换酶产生有效抑制,阻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向血管紧张素的转化,从而达到降低血压水平的目的[16]。

这类药物还能使患者体内缓激肽降解的速率降低,使患者体内缓激肽的含量不断增加,同样能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17]。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并不会加快患者的心率,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血管重构,可使患者肾脏血流与肾小球的滤过率得到一定的增加,比较安全[18]。目前应用较多的药物有苯那普利、福辛普利和卡托普利。

2.5 α受体阻断剂

这类药物临床应用的针对性较高,小动脉未发生结构性改变的高血压患者使用这类药物,降压效果较好[19]。这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就是对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的α1受体进行有效阻断,进而达到扩张血管的效果,这样一来,外周血管的阻力也随之变小,患者的回心血量也会减少,最终的效果便是降低血压水平。这类药物可长期服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且还能够促进患者体内脂质的代谢作用,是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以提升[20]。常用的药物有特拉唑嗪、哌唑嗪与曲马唑嗪。

2.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这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室肥厚症状,且具有重塑血管的作用,提升患者心脏的舒张功能[21]。这类药物的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有效抑制糖尿病肾病的恶性发展,保护肾脏的作用相对突出,比较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分为两个亚型:AT1与AT2,AT1的使用较多,主要药物为联苯四氮唑类药物与非联苯四氮唑类药物,临床比较常用的药物有缬沙坦等。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接近。但有临床研究表明,使用这类药物后,患者的血钾水平可能会升高,仍需做进一步的探究[22]。

2.7 复合制剂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往往单一用药效果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有难以保障,因此,复合制剂的应用逐渐广泛,作用突出。由于综合多种降压药物的优点,其降压效果一般较单一降压药的效果突出。目前比较常用的药物有复方降压片和复方卡托普利片,复方罗布麻片等,但复方制剂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成熟,且考虑到应用复方制剂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应用时,特别是应用中药时,一般尽量避免使用复方制剂。目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氨氯地平片等的应用也较多,不仅能增强临床效果,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比较和缓且为暂时性的,是较为理想的用药。

2.8 其他新兴药物

2.8.1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内皮素效力的发挥,主要通过ETA及ETB受体介导所实现,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呈亚型分布,收缩血管的功能突出,还可对多种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刺激,使醛固酮与血管紧张素的分泌增多,而抑制抗利尿素的分泌。目前,此类药物较多,tezosentan静脉注射,可有效降低肺水肿的发生,Bosentan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左心室纤维化,从而减少左室扩张。

2.8.2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如有所下降,会影响一氧化碳的生成,血压便会升高;导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可使患者血浆内的一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实现长期降压的效果,还能延缓高血压对各相关靶器官的损伤,效果突出。

2.8.3 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依普利酮是第一种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效果具有选择性,针对醛固酮受体发挥作用,相比于螺内酯,其对盐皮质激素有高出15~20倍的亲和力,相反,对雄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其亲和力则又低于螺内酯数百倍,因此,也显著降低了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依普利酮逆转左室肥厚、减轻肾小球超滤、减轻蛋白尿等作用突出,尤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对肾脏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2.8.4 直接肾素抑制剂 肾素抑制剂可对血管紧张素向血管紧张素的转化产生阻断,使血浆肾素活性得以降低,从而能起到比较确切的降压效果,阿利克仑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可以降低利尿剂等导致的血浆肾素升高,对靶器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8.5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双重阻滞剂 这是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兴药物,对脑啡肽酶对降解肽类有抑制作用,防止尿钠肽水平上升,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还能对肾脏的拍哪和排水产生有益刺激,保护肾脏。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为奥马曲拉。

2.8.6 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这类药物,对血管紧张素Ⅱ可发挥强力抗拮作用,对其与肾小球内的AT1受体的结合产生抑制,且对多巴胺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与心血管调节相关的系统无作用。临床常用的药物为泰咪沙坦。

2.8.7 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 不同于常规β阻滞剂,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扩张血管、改善新功能的作用突出,且不会对脂类代谢产生影响;药物绝大部分可经肾脏代谢,直接经肾脏清除的较少,肾脏功能不全不会影响药效;同时,还可使肺楔压、体循环、肺循环的血管阻力、左室舒张与收缩的末容积降低,心指数随之增加,对心输血量不会产生影响。临床常用的药物为卡维地洛。

3 总 结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临床治疗最为常见且有效的方法,目前,用药方案和用药种类均较多,各自有各自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也各有不同,在临床应用时,应该在了解患者具体病情的基础上,确认适应证,选择无禁忌的药物,另外,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应该加以重视并予以科学处理,可通过联合用药的手段加以调节。

[1]陈静雯.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9):47-48.

[2]李嘉,吴慧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1196-1197.

[3]陈建新.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合理应用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6,29(18):200-201.

[4]孙英贤.高血压治疗新药研究进展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4):290-294.

[5]赵鹏杰,赵旭.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2):215-216.

[6]刘璠,丁秀婷.高血压药物治疗方式及常用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5,24(23):253-255.

[7]江昌勇.对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8):31-32.

[8]潘敬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3):101-103.

[9]张生潭,兰新宇,杨达宇等.国产与进口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632-637.

[10]金锋,周丽文,赵婉月.降压药物治疗社区高血压的效果评估[J].海峡药学,2016,28(3):190-191.

[11]潘春梅,周英,陈晓聪等.长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10):8-11.

[12]盛传玲.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J].药品评价,2016,13(14):46-47.

[13]孙阳,胡威.耳穴贴压联合降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5):87-87.

[14]胡美杰.应用中草药补脾益气法结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100-100.

[15]彭正芳.高血压急症急诊降压药物的选择与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4):223-224.

[16]江昌勇.对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8):31-32.

[17]廖胜华.长效降压药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24-25.

[18]马晓庆,杨建芳,郭从芳.降压药联合调脂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19):162-163.

[19]杨绍鹏.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7,15(7):45-46.

[20]邝洁瑜.四联降压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12):164-163.

[21]朱雷.老年高血压病降压药物治疗的药学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5):65-66.

[22]赵永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6):24-25.

猜你喜欢
阻滞剂类药物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