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巫闾山祭祀考略*

2018-02-12 02:23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北镇康熙乾隆

陈 鹏

(渤海大学 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镇山祭祀源于山岳崇拜,在古代,受生产力、自然科学水平低等条件的影响,先民们赋予山岳以神性,认为“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即神小也。”[1]128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自然山神的神性逐渐与政治相结合,成为大一统的象征。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封建帝王开始构建山岳祭祀体系,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最终五岳五镇脱颖而出,成为华夏最为显赫的名山,享有国家祭祀的地位,成为帝王统治天下的工具。医巫闾山即是中国古代五大镇山之北镇,为中原王朝的东北边疆镇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赢得数代王朝的青睐。自隋诏封医巫闾山为“北镇”并建庙设主始,此后历代对其的祭祀从未间断,给其加封各种桂冠,唐封广宁公,宋金加封王号,元封贞德广宁王,明封北镇医巫闾山之神。封建帝王通过祭祀镇山,表达君权神授和疆域统一,强化自身统治。

清朝入关后,医巫闾山作为肇兴之地的镇山,格外受到推崇:“医巫闾山雄峙辽河之右,与长白山夹护王气,以壮鸿图者也”[2]卷九:山川志,在镇山祭祀中享有特殊礼遇。医巫闾山等镇山与岳、海、渎一道属于地祗的祭祀范畴,处于国家祭祀中祀地位,有清一代未有改变。清承明制,称北镇医巫闾山之神,光绪时称灵应神。本文主要对清朝推崇医巫闾山的情况,与祭祀的不同形式及其政治文化内涵作简要探讨和分析,以期增补山岳文化的研究。

一、清帝对医巫闾山的推崇

镇山祭祀自隋诏定四大镇山以来便是中原王朝的官方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自然继承了这一传统。医巫闾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受清帝推崇,地位一度堪比五岳。

顺治定鼎燕京后,即开始构建岳镇海渎祭祀体系,以彰显其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定“岳镇海渎所在地方,有司岁以春秋仲月诹日致祭”[3]卷四百四十二:礼部·中祀。其中祭医巫闾山于辽东广宁卫(后改县),医巫闾山等镇山正式被纳入清代祀典。其后,顺治又开清代遣官致祭岳镇海渎之先河,以四品以上堂官一人往祭医巫闾山、北海[3]卷四百四十一:礼部·中祀。

顺治时期正处清朝入主中原初期,国内政局未稳,且尚未统一,很多制度尚属开创,此时医巫闾山也未在镇山中显露出特殊之处。而到了康雍乾时期,则是国家大一统、经济发展的鼎盛期,医巫闾山也随之迎来了其最受推崇期。

康熙即位,特遣官员祭告北镇。《祭文》曰:“朕诞膺天命,祇荷神休,特遣专官,用申殷荐,惟神鉴焉”[4]865。此篇祭文表达了对山神的敬畏,更是向世人昭告其皇权是由上天赋予的。此后,又至少12次遣官祭祀医巫闾山。康熙时期,医巫闾山的地位逐渐提升。康熙十六年,敕封长白山之神,照祭岳镇之礼,由祭祀医巫闾山的官员兼祭长白山。康熙二十一年,东巡盛京过医巫闾山留下“万古镇幽州,秩祀同岱宗”[5]289的诗句,表明医巫闾山与泰山享有同样的祭祀地位。康熙在御祭祝文中强调北镇为“发祥兆迹,王气攸钟”,或“灵瑞所钟,实护王气”[6]113,125,可见地位之重。此外,康熙认为“庙貌未隆无以昭显”[7]卷二百三十二:康熙四十七年闰三月戊寅对北镇的褒崇,遂特敕官员维修北镇庙。告成后,再次强调有司要岁以春秋致祭。

雍正对医巫闾山的推崇热度丝毫不减,其在康熙五十九年替父躬诣祖陵期间“道经山麓,谒北镇庙,洁蠲致祭”[8]卷七十七:雍正七年春正月庚申,亲自祭拜了北镇庙,两年后,便登上了皇位。登极之初,即遣官祭告医巫闾山。此后,又至少3次遣官祭祀医巫闾山。为感谢山神的庇佑,于雍正元年下诏重修北镇庙,扩大了北镇庙的规模。重修御香殿五楹、大殿七楹、更衣殿三楹、内香殿三楹、寝宫五楹、碑亭四座、马神殿五楹、大门五楹、石牌坊一座、左右朝房各五楹、左右钟楼二座、左右配殿各十三楹、神厨三楹、神库三楹[9]174。康熙六十年至雍正七年,“盛京年谷,悉登丰稔”[8]卷七十七:雍正七年春正月庚申。雍正认为是其亲祭医巫闾山而得到了山神的护佑,既表达了对医巫闾山的崇敬,又彰显了其皇权神圣。

乾隆完全承袭了康雍对医巫闾山的尊崇,并发挥到极致。即位之初,按例遣官祭告。此后,又至少16次遣官祭祀医巫闾山。乾隆已不满足于遣官祭祀,于十九年东巡回銮途中亲诣北镇庙行礼,开清帝亲祭北镇庙之嚆矢。清代礼制规定,巡行途中,如遇名山大川,“凡方岳,特行亲祭盛典。凡镇,均遣官致祭”[10]卷12。可见,只有岳山才能享有皇帝亲祭之礼,镇山只有代祭之礼。乾隆亲祭北镇庙,用实际行动表明医巫闾山的地位与岳山相当。此后,又2次亲祭北镇庙。其多次游览医巫闾山,留下诸多御制诗篇。如在《过广宁望医巫闾山恭依皇祖元韵》诗中写到:“万古为幽镇,千秋溯舜封。崇功标地纪,秩祀偶天宗”[11]323,表达了对山神的敬畏之情。其多次下诏对北镇庙进行维修,于十五年对正殿、后殿、神库、神厨、钟鼓楼、石碑坊等处以及殿宇墙垣采画涂饰进行了维修;三十年又重修寝宫、会仙亭、览秀亭;四十七年再次重修殿宇等处[3]卷八百六十六:工部·坛庙修理。可以说,乾隆对医巫闾山的推崇达到了清代顶峰。

嘉道时期,清王朝由盛转衰。国力的变化对遣官制度产生影响,按例遣官致祭岳镇海渎皆由皇帝委任中央官员前往,嘉庆元年则改为“派各省副都统总兵就近致祭”,由“锦州副都统祭北镇”[3]卷四百四十一:礼部·中祀。道光即位,沿用嘉庆遣官制度,规定“嗣后恭遇庆典,均沿此例”[3]卷四百四十一:礼部·中祀,使制度定型。以地方武官祭告有强化山川之神保卫国家社稷的政治含义,也从侧面反映了清王朝的衰落。但在乾隆的影响下,嘉庆、道光东巡盛京时,皆亲祭了北镇庙,仍表达对山神的崇敬,成为医巫闾山推崇的余热。

道光以后,清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东巡盛典难以继续举行,亦再无亲祭北镇庙之例。至光绪中期,昔日备受推崇的北镇医巫闾山神,其山神庙“岁久倾圮”[12]卷二百六十一:光绪十四年十一月丙子,完全受到了冷落。日后庙宇虽有重新修葺,规模如旧,但此时清王朝已日薄西山,不久即灭。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国家祭祀医巫闾山的历史也宣告结束。

二、祭祀的主要形式

医巫闾山祭祀主要分为陪祭、春秋二祭之常规祭祀,与庆典遣官致祭、皇帝时巡之祭等非常规祭祀。

陪祭,每年的京城郊祭要以医巫闾山等镇山作为地祇的配神,配享方泽坛。

春秋二祭,每年于春仲(二月)、秋仲(八月)择日祭祀,由守土正官一人,诣北镇庙致祭。

庆典遣官致祭,朝廷遇有庆典等重大事件,派专官到北镇庙致祭,同时亦遣官致祭其它岳镇海渎。有以下多种情况而致祭。

皇帝登极、亲政。自康熙到光绪,每位皇帝即位,以及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帝亲政,均遣官致祭医巫闾山。此外,康熙御极六十年大庆、乾隆御极五十年大庆,亦遣官致祭医巫闾山。

皇帝、皇太后万寿节。主要在几旬万寿大庆之时遣官致祭医巫闾山。

上皇太后徽号。往往与万寿大庆同时举行,遣官致祭医巫闾山。

册立太子、皇后。康熙十四年、十八年册立太子,以及雍正元年、乾隆二年、乾隆十五年册立皇后,均遣官致祭医巫闾山。

去世之皇帝升配南郊礼成,皇帝、皇太后升祔太庙、上谥号,遣官致祭医巫闾山。

重大战事告捷。如康熙二十一年平定云南;康熙三十六年平定葛尔丹;乾隆十四年平定金川;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乾隆二十四年荡平回部;乾隆四十一年平定金川;同治三年克复南京等,皆遣官致祭医巫闾山。

重修北镇庙告成。如雍正七年重修北镇庙告成,遣官致祭。

此外,康熙三十四年畿辅灾伤,山西地震,亦遣官致祭。

遣官致祭礼节。作为祭祀必备的祭文和香帛皆“自京赍送”,祭品则由地方官豫备,用“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3]卷四百四十一:礼部·中祀。祭文、香帛乃是统治者将其意志转达给神灵的媒介,其均出自京城,而不由地方豫备,体现了皇权对国家祭祀权的控制。皇帝登极、亲政是国家头等大事,皇帝为彰显其君权神授,需亲阅祭文、香帛,然后再授有司赍往所祭地。其他庆典之事不需亲阅,由礼部堂官敬阅,再授有司赍往所祭地。

皇帝时巡之祭,清帝东巡盛京途经广宁,或遣官或亲诣北镇庙祭祀。康熙二十一年东巡盛京,遣佟国维、明珠往北镇庙行礼。乾隆八年东巡盛京,遣官致祭北镇庙。此后,乾隆十九年回銮、四十三年启銮、四十八年回銮,嘉庆十年启銮、二十三年往返,道光九年启銮,均亲祭北镇庙。

此外,康熙、乾隆东巡山东亲祭泰山,亦遣官致祭医巫闾山等岳镇海渎。

皇帝亲祭北镇庙礼节。皇帝亲祭北镇庙,规定“一应典礼,均如祭岳庙之仪,惟不用乐”[3]卷四百四十一:礼部·中祀。祭祀当日,皇帝御龙袍衮服,行二跪六拜礼,祝文内不填写御名、不阅视祝版。随驾之王公、二品大臣以上及二品以上地方官员俱斋戒一日,穿蟒袍补服陪祀,其不斋戒之官员于行宫两傍跪迎、跪送。皇帝乘舆进北镇庙中门,然后换亮轿由东边门升阶至御香殿东山墙南降舆,步入御香殿进大殿行礼[13]2557。其行礼程序主要是: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瘗祝帛─礼成还行宫[14]5733。值得注意的是,皇帝亲祭北镇庙,仪注规定要斋戒一日。嘉庆二十三年谕“因思斋戒之礼,向不举于行在”[3]卷四百四十一:礼部·中祀,遂取消了斋戒之礼。

三、医巫闾山祭祀的政治文化内涵

有清一代,清帝对医巫闾山的推崇远高于其他镇山,地位一度堪比五岳,尤其是皇帝亲祭北镇庙,为五大镇山庙所仅有。究其原因,医巫闾山是率先“归顺”于清王朝的镇山,攻克其所在的广宁对清王朝定鼎中原具有重要意义。其位于清帝东巡盛京的必经之路,拥有皇帝亲临的交通之便。但除此两点之外,似乎还远远不够,清帝推崇医巫闾山更重要的原因是因其有着独特的政治文化内涵。

医巫闾山是历代中原王朝的东北边疆镇山,故其“神职”即是替帝王镇守东北边疆。历史证明,至少在隋代以后,东北边疆的安定与否关系中原王朝之兴衰、灭亡。因此,医巫闾山的守土之责重于其他镇山。隋炀帝为恢复辽东故土,举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却以失败告终,间接导致隋朝灭亡。唐亡后,契丹族建立辽朝,以燕云之地为跳板与北宋经年争战,雄踞北方,威胁北宋统治。辽末,女真族建立金朝,以摧枯拉朽之势灭辽,并南下攻灭北宋,与南宋均分天下。金末,蒙古族建立了蒙古政权,攻灭金、南宋等政权,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辽、金、元三朝皆起源于东北,然后走向中原,或建半壁江山或一统天下。明朝建立,深知东北边防之重,陆续修建辽东边墙、设卫所,强化辽东边防。怎奈明末朝纲败坏,统治腐朽,最终满清自身亦如契丹如女真如蒙古人之故事,由东北走向中原,取代明朝,一统天下。因此,清帝给予医巫闾山崇高的地位,希望通过亲祭之礼,以示对北镇山神的虔诚,从而强化其守土之责,永保东北太平,使得江山永固。

医巫闾山地处辽西走廊,千百年来即是东北肃慎、东胡、濊貊三大族系民族与中原汉族的迁徙、交流之地,其不仅是中原王朝的边疆镇山,而且也是东北各族人民心中的圣山。因此,清帝对医巫闾山的高度推崇,能够整合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信仰崇拜,更容易达到各民族融合、认同之效果,从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康熙帝在其《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一文中不但论证泰山龙脉发源于长白山,而且视医巫闾山为长白山的支系[6]577。将中原王朝的岳山、镇山与长白山联系在一起,意为东北与中原实为一体,满族与汉族本是“一家”,而医巫闾山在其中即起着关键的衔接作用。可见,极力推崇并祭祀医巫闾山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清代与前代的镇山祭祀活动并无两样,根本目的在于强化自身统治。但清帝亲祭和登临医巫闾山,提高了医巫闾山的知名度,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前来欣赏医巫闾山的神奇和壮美,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医巫闾地区的文化发展。乾隆诗中所赋之翠云屏、道隐谷、圣水盆、旷观亭等名胜,更是成为了现今医巫闾山旅游景点中的热点。

[参 考 文 献]

[1]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伊巴汉.盛京通志[O].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3]昆冈.钦定大清会典事例[O].光绪二十五年石印本.

[4]刘源溥,孙成.锦州府志[M]//金毓黻.辽海丛书:2.沈阳:辽沈书社,1985.

[5]清圣祖.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M]//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于志刚.北镇庙碑文解析[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

[7]清圣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清世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吕中清.北镇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4.

[10]来保.钦定大清通礼[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清高宗.御制诗集[M]//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清德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嘉庆东巡纪事[M]//金毓黻.辽海丛书:4.沈阳:辽沈书社,1985.

[14]清朝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北镇康熙乾隆
辽宁:2021 年北镇葡萄减产不减收
农产品地理标志——北镇葡萄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北镇葡萄品牌产业振兴发展计划
北镇市巨峰葡萄优质绿色健康栽培的技术探讨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