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婉娜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鉴赏水平差距大,而传统诗歌鉴赏复习的模式常常机械乏味,收效不大,所以笔者大胆尝试,将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的重心落在如何教学生读懂诗歌上。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借助多种渠道搜集材料,小组有机整合,进行多元鉴赏和有效提升,从而顺畅的读懂诗歌继而顺利答题。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打破传统;读懂诗歌;有效尝试
诗歌鉴赏是高考诗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且古诗文阅读是整套语文卷中最容易拉开差距的版块,而很多学生对高考十一分的古诗鉴赏题却束手无策。
我们打开目前市场上很多高考复习的书籍,发现在“古代诗歌鉴赏复习”的章节中,编写的顺序多是先进行整体阅读指导,接着是题型梳理以及各种题型解题方法指导,这一部分占比最大,最后是训练题。老师如果按照这些资料来复习,自然会将大量时间花在诗歌鑒赏的解题指导上。这样复习或许很有针对性、很集中,但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如果学生读不懂诗歌,怎么去解题呢?读不懂,答题的技巧自然用不上,那么再多的解题方法想必收效不大。
此外,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大都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练习、五总结”这样的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学生每到高考古诗文复习的时候总是很痛苦,复习内容枯燥、难懂,加上乏味的教学过程,一言堂的课堂模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无法吸引学生。
以上便是笔者决定打破传统的的诗歌鉴赏复习模式,作出尝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要如何改变呢?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忙碌的高三复习阶段,一切改变都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以前老师准备好食物来喂大家,吸收如何全看个人能力,现在食物自己找,自己烹饪,自己消化。这个过程必定比之前辛苦,但是精思才能善变,善变才能善行,改变的结果可能是失败的,不去做只会停留在原地。我的想法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学生只要愿意动起来,那么,让学生由以前那种相对麻木、相对混沌的状态转入相对积极、相对主动、相对明确的鉴赏古诗文的状态就容易多了。
其次,改变教学的思路。第一步便是改变复习的内容,笔者把诗歌复习做成一个系列,按照诗歌内容和题材分成八大类:送别抒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羁旅思乡、咏史怀古、爱情闺怨、写景咏物、忧国伤时。这样分类复习,不按传统复习材料编写的顺序走,重心不在指导解题技法,而是教授学生如何读懂诗歌,最后将答题技巧与练习结合起来讲解和归纳。第二,转变课堂角色。教师不是主体,课堂上的主角变成学生,从授课到讲评,全部都由学生主要负责,教师充当的角色是课前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教大家如何读懂这一类诗,让学生参与到从探讨生成、搜集材料、分工合作、制作课件、撰写发言稿、上台讲解以及编写讲义的整个过程。
主要采用的学习方式则是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究,形成统一的认识,进行多元化鉴赏;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与诗歌内容有关的知识,并能有机整合,畅通自己的表达思路。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研修学习的过程进行书面总结,填好“主体系列设计”表,内容包括“专题名称”“小组成员分工”“教师指导时间”“教师指导内容”“所需课时”“专题概述”“专题学习目标”“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同时,加深了印象,得到了提升。而将学生发言稿归档,也方便了日后查阅和提供借鉴。
举例说明,学习鉴赏“边塞征战诗”的时候,老师事先备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接下来召集负责这类诗的学习小组开会,教师从“重温初中所学边塞诗”“边塞诗的标题特点”“边塞诗的典型意象”“边塞诗常见的情感类别”“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边塞诗的一道练习题归纳一类解题技法,老师主要在这几方面进行分工和指导,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内容,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之后汇总形成课件,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每个成员都上台展示自己的研修成果。上完课之后,要求各小组组长搜集小组成员发言的纸质材料,填好上文所说的相应表格,写好学习收获,一并上交存档。
那么采用这样的方式去复习高考诗歌鉴赏,有何意义和效果呢?从知识和技能层面,我希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了解八大类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时代背景;通过深层涵咏,能深入体会诗歌蕴含的复杂的情感,能独立鉴赏八大类诗词;通过练习,学会鉴赏八大类诗歌的基本技巧,规范组织答题语言。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能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对诗歌的感悟的认识,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怀;能树立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念,积累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最终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而实践和考试成绩证明,学生的收获要超出我的预期。
第一,因为参与,学生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然后忙乱的练习,而是在实践中真正去了解一类诗歌,开启读懂诗歌的大门。高考的压力大,时间紧,有些老师认为这样上,时间太长,高三耗不起这个时间。那么如果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准备好食物,拿去喂就行,这样或许是节约了时间,但效果呢?上了半个月的诗歌,学生拿到一首新的诗,照样不会解读。因为他们依然没有读懂,那些解题的技巧成了空中楼阁。只有真正让他们动起来,参与到查阅规整的过程,他们才会真正的了解每一类诗歌的特点,从而轻而易举的读懂诗歌。
第二,因为获得,学生重视,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从而改变学习语文的态度。一位教育家曾说“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火把,用我们的智慧去点燃;而不是把他们看成一个瓶,用我们的知识去浇灌。”学生一旦被点燃,就会自觉的投入,一旦得到启发,哪怕只是一点,也会增加学生很多动力。
第三,最直观的考试数据说明,学生是有所收获的。复习完诗歌鉴赏,在几次月考统考中,我教授的两个班在诗歌鉴赏板块的得分都占有优势,比同类班这一题的得分要高些。我借此不断鼓励学生,自然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世上最难的便是认识你自己。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有用的。高考语文复习,漫长艰辛,唯有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在未来的教学之路,我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