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芬, 高 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儿科, 江苏 南京, 210006)
护理质量安全是医院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指标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数据反映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其结果能够敏感地反映护理质量水平,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核心和关键内容[1-2]。医院儿科于自2017年5月起开展了以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护理敏感指标的护理质量持续监测活动,旨在降低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儿科收治的常见疾病为支气管炎、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腹泻、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抽取2017年2月—4月的住院患儿232例进行调查,发生留置针非计划拔管63例,非计划拔管率27.16%。
1.2.1 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7年2月—4月的住院患儿232例中发生留置针非计划拔管63例。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药液外渗49.21%(31/63),家长要求26.98%(17/63),软管堵塞7.94%(5/63),针芯打折4.76%(3/63),意外拔出4.76%(3/63),固定不良3.17%(2/63),贴膜过敏3.17%(2/63)。
1.2.2 确定护理敏感指标及目标值: 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成员,小组成员自愿参加,最终在科内形成护士长1名和责任组长4名的控制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3],参加院内及院外护理敏感指标知识的学习。拟定护理敏感指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4-6],召开小组会议并结合本科以往质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儿科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原因,选择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护理敏感指标。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7.16%-(27.16%×76.10%×77.10%)=11.22%。
1.2.3 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护理质量敏感小组对导致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原因进行头脑风暴分析,发现主要有穿刺技术不熟练、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良、消毒未待干、健康宣教不到位、病区缺乏相关宣传资料、封管方法不对等原因。根据真因验证结果,发现根本原因为血管选择不当、封管方法不对和健康教育不到位。拟定改进措施并实施:①全员培训血管选择方法,年轻护士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制指导,排班按照新老搭配原则。根据不同年龄、疾病特点、静脉分布状况、药物性质、药物用量及输液速度来选择穿刺静脉[7]。②全体护士进行封管手法的学习,并进行考核。护士长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好实习带教,一对一固定带教实习护士生,做到“放手不放眼”。③制作留置针护理手册,对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发放手册,手册中包括常见问题的解释和处理(如洗澡、穿衣、出血等)。准备留置针护理包,对有外出需求的家长,提供护理包,护理包内有创口贴、消毒棉片等物品,向家长说明物品的作用,对家长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解除家长的担忧。
1.2.4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敏感小组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柏拉图的分析,统计累计频率和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达80.00%的问题作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问题,利用护理查房及晨会时,展开头脑风暴进行原因解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形成PDCA循环,以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效果。
比较护理敏感指标监测活动开展前后患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单位时间留置针拔管人次/单位时间留置针使用人次×100.00%。在患儿出院时,发放医院儿科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7年8月—10月的住院患儿中随机调查228例患儿,发生留置针非计划拔管25例,非计划拔管率10.96%(25/228),达到目标值。与活动前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27.16%(63/2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83,P<0.01)。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开展活动前232例患儿家属中非常满意168例,比较满意23例,不满意41例,满意度82.33%(191/232);开展活动后228例患儿家属中非常满意186例,比较满意3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96.05%(219/232)。活动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留置针的操作与维护是儿科最常见且至关重要的护理质量监控内容[8]。留置针的正确使用对于家长而言,能够减轻看护负担,缓解焦虑心理;对于患儿而言,能减轻二次穿刺的痛苦,缓解患儿恐惧心理;对于护士而言,能减轻工作量,减少护患纠纷,缓解心理压力;对于医院而言,能提高输液质量,保证输液安全。留置针的使用,可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儿科护理质量[9-10]。将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作为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通过科学的、客观的数据监测,不断进行PDCA循环改善,使得留置针的正确操作和维护更标准化,从而使非计划拔管率从27.16%降低到10.96%,达到目标值。
护理质量管理不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问题,护理敏感指标监测活动能推动科内护理人员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护理质量[11]。用护理敏感监测指标来评价护理质量,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它是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和管理,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不断PDCA良性循环,它是客观评价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活动成效的科学工具[12]。临床常用的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等,这些指标不仅和护理有关,与医疗活动也密切相关,对反映护理质量特异性较差[13-14]。因此需要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从质量管理的源头上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护理敏感指标监测活动,促进了儿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降低了留置针的非计划拔管率。本研究局限于医院儿科病区,样本量相对不足,且研究人员知识和经验相对不足。对如何选定护理敏感指标、如何客观的收集数据、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指标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1] 匡玲, 温贤秀, 唐颖, 等. 中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研究现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 13(2): 183-185.
[2] STRATTON K M. Pediatric nurse staffing and quality of care in the hospital setting.[J]. J Nurs Care Qual, 2008, 23(2): 105-114.
[3]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护理质量指标研发小组.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 2016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4] 汤磊雯, 叶志弘, 潘红英.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9): 801-803.
[5] 张晓侠, 杨晓蓉, 张玉莲. 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7, 24(6): 63-66.
[6] 张华芳, 黄丽华.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8): 991-993.
[7] 庞继艾.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1): 39-41.
[8] 朱振云, 叶天惠, 王颖,等. 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3): 40-42.
[9] 张菊明, 于海英, 姚新美. 品质管理活动在降低儿科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3): 56-58.
[10] 闫亚敏, 龚梅, 李爱求,等. 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20): 1558-1561.
[11] 汤磊雯, 叶志弘, 潘红英.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9): 801-803.
[12] 李智英, 成守珍, 吕林华, 等.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10): 1168-1171.
[13] 陈赟, 郭欣, 田梅梅,等. 医院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筛选及评价的研究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3): 329-332.
[14] 施雁. 护理质量指标的相关概念与应用[J]. 上海护理, 2015, 15(2): 91-94.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