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稳, 赵青华, 张务农, 陈超然, 郑 霞
(1. 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2.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2012年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1]。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估计,到2050年老年痴呆的人数将增长到1.15亿[2],患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其社交与生活能力,降低了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农村地区的老年痴呆患病率远大于城镇[3]。世界卫生组织将“积极老龄化”界定为“参与”“健康”和“保障”,是指老年人要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不仅保持身心健康,而且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4],这就提示应当适度地把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加大预防措施,减少农村老年人患此病的概率,改善农村老年人参与社会的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使农村老年人能够平等的享受积极老龄化,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老年痴呆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预防加强护理干预是延缓病情发展的有效方法[5]。
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致残致死性退行性脑病[6]。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加重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和精神症状[7],2050年预估全球每85人就有1人患有老年痴呆[8],其患病率呈增长趋势[9],同时老年痴呆的患病率有地区差异性,农村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10]。
老年痴呆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患者逐渐失去正常人的思维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所以诊断越早,干预效果越好[11]。有轻度痴呆症状就去医院就诊的患者比例较低[12],原因之一在于,农村患者及家属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对老年痴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非常低,很多老人病情严重了才被家属发现,确诊时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非常大。其次是因为老年痴呆早期症状不易发现,家属应注意观察老人近期是否出现下列情况:经常丢三落四或者经常忘记刚发生的事情,临床称为“瞬时记忆遗忘”;做事不能集中注意力,言语表达不完整;容易发脾气、焦虑、生气,说话时喜欢加“呀、唉”等语气词;睡眠不好,白天睡的多,晚上失眠。家属应高度关注,不能误认为老人的认知障碍问题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症状是自然衰老的结果,应尽早带老人去医院排查是否患有早期的老年痴呆症。
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对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13]。研究[14]表明,从中年开始控制好血压水平,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糖尿病患者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高于常人[15],此类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特别是有家族遗传性的患者。
LADIS研究[16]表明通过运动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而降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性。应鼓励农村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活动,如跳广场舞、下棋、打麻将、看书、听戏,摄影等。参加这些活动可为大脑提供更多的“能量”,使脑储备能力增强,对进行性神经功能衰退有较大的帮助,减慢老化进程。
老年人饮食应荤素搭配,多食新鲜蔬菜,不能偏激的采取完全素食或肉食的方法,进食低糖、低脂、高植物蛋白饮食,动物蛋白可选择鱼类、禽类;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叶酸的食物,维生素B族如叶酸可预防动脉硬化,维生素E能消除人体内的氧化物;戒烟戒酒。此外,也可以进行中药调理,人参、茯苓有良好的抗衰老、抗疲劳功能;枸杞、冬虫夏草、黄芪等有良好的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在尊重患者的睡眠习惯的基础上,制订合适的作息时间表,有助于大脑生物钟保持规律应答。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光线、温、湿度适宜,睡眠过程中避免打扰老人。若老人有失眠的情况,应鼓励其白天应多活动,少睡觉。睡前应保持精神放松,轻松呼吸,夜间尽量少喝水,避免中途起床而影响睡眠[17]。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18]。
发生在任何时期的头部外伤都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因此,在做运动干农活时,应保护好头部;在中年时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作息,积极预防可能导致痴呆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按摩百会穴、足三里、涌泉穴、内外关等穴位,以促进经脉宣通,气血调和,达到醒脑安神、增进智力、预防老年痴呆的目的。
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烦躁的情绪[19]。家属应关心患病老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有条件的家庭尽量安排陪护人员陪伴老人,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通过和老人下棋、聊天、播放他们喜欢的戏曲,以刺激神经细胞活力[20]。王小莉等[21]认为心理护理可延缓老年痴呆的病程进展。对于子女在外务工无条件陪伴老人的家庭,子女要经常打电话给老人,定时回家看望老人,鼓励老人参加集体搞活动,切勿使患者独自一人在家,造成老人拒绝人际交往。和老年患者交流时要和颜悦色,态度真诚,避免使用贬义词,必要时给予握手和拥抱,以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存在思维和行为异常、认知能力障碍,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22]。对生活尚能自理的对轻度、中度痴呆患者,应鼓励他们参加简单的劳动和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23];食物应营养丰富、荤素搭配,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鼓励其自行进食,不宜催促,以防噎食[24];合理安排患者生活和作息,帮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根据天气及时添减衣服。对重度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协助其翻身、叩背及关节肌肉活动,喂食要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以坐姿喂食,进食后不宜立即躺下[25];大小便失禁者及时给予更换衣物, 保证患者清洁卫生,预防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
老年痴呆患者因病理及自身生理因素等原因,易发生意外。农村地区的社区医护人员应定时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预防跌倒、坠床的方法,如穿防滑鞋、加床挡等。研究[26]显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宣传指导,能够减少意外发生,提高居家安全。王友芝[27]也认为安全管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中有较好的作用。做好饮食安全管理,防止呛噎和烫伤;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对于不识字的农村老人,防止患者误服、漏服药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特殊药物,要特殊管理;勿让患者接触煤气、热水、电源[28],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让患者随身携带安全卡片,发现患者走失时应立即寻找,必要时可进行报警。
应告知老人发现记忆力定向力有变化时,应向家人诉说,以获得支持和理解,必要时去医院治疗。对轻度痴呆的老人,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其自己料理生活,如穿脱衣服、打扫卫生、养花、买菜等;鼓励他们多说话,和邻居社区人员多交流,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对中、重度痴呆老人,应科学地给予记忆力和智能方面的训练,比如让其讲解曾经经历过的难忘的人或事;对生活用品进行命名;反复进行简单的运算;说出新年、国庆等节日的日期,培养其对时间的概念;训练患者对周边居住环境的熟悉,降低患者因定向障碍出现的安全隐患。
预防农村地区老年人痴呆发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号召上级医疗和护理专家,长期驻点帮扶基层;加强专科医护人员的培养,壮大农村医疗队伍,提升农村医疗技术水平;继续推进城乡医疗保障服务一体化[29];借助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和报道,提高社会对农村地区老年痴呆早期预防与护理的关注程度,同时增加农村地区老年人对此疾病认知程度,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预防。此外,农村地区应建立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完善相关设施和服务,为老年人参加科学、文明、健康的活动提供便利。
积极老龄化是一种战略,把老年人看成是社会的有利资源而非负担,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优势和各种潜能。由于我国处在急剧转型发展阶段,老年痴呆症作为农村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给个体、社区和卫生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但农村患者和家属由于教育水平以及经济、医疗条件的限制,对疾病认识不足,故应做该类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随着医疗和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延缓老年痴呆病程进展,全面提高农村地区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健康老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