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倩
(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全宋诗》为有宋一代诗歌的渊薮,为世人提供了一份详备的两宋诗歌图景。所收两宋名家之诗,除据其本集外,遍考典籍以作辑佚,收获颇丰。断代诗文全集的编纂,难以避免的疏漏就是重收诗、未收诗、异文等现象,笔者在查阅《全宋诗》的过程中,注意到其中有一些问题,有待考订。下以各诗在《全宋诗》出现的卷数为次第,分四类二十余则,诸条皆为《全宋诗订补》及诸家订正之作所未提及。
(1)《全宋诗》卷五四收古成之《五仙观二首》其一:“拨破浮尘入紫烟,五羊坛上访神仙。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暖映芝田。吟余池畔聊欹枕,风雨萧萧吹白莲。”所据出处为明姚良弼嘉靖《惠州府志》卷一六[1](删1,P584)。 按本诗前二联又收作《全宋诗》卷六八七蒋之奇《菖蒲涧》诗[1](册12,P8026),属重收,当删去。又翁方纲《粤东金石略》卷一“五仙观古成之诗碑”条:“隶额曰‘古仙旧题’,中二段草书七律一首、五律十韵一首,下段跋云:‘紫虚真仙古成之字亚奭所题遗什,再勒翠珉。’不书年月,跋以古为增城人,与《惠州志》不同。 ”[2](卷1,P588、589)康熙《南海县志》卷十六亦引古成之此诗[3](卷16,P319),可证。
(2)《全宋诗》卷七四收彭应求《宿崇圣寺》诗:“公程无暇日,暂得宿清幽。始觉空门客,不生浮世愁。温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楼。彻晓都忘寐,心疑在沃洲。 ”[1](册2,P856)本诗重收作《全宋诗》卷四一一周敦颐诗,标出处为周敦颐《周元公集》卷二[1](册8,P5066)。惟诗题作《宿崇圣》,“寒磬”作“晚磬”。覆检宋本周敦颐《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二,《彭推官诗序》后注曰:“附彭推官诗。”《宿崇圣院》诗题后复注:“渠阳幕史彭应求”[4](卷2,P149)。 上明显是因收《彭推官诗序》而附载彭应求诗。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周元公集》卷二径作周敦颐诗,《全宋诗》编者当是据四库本收录,遂有此误。由此例也可见底本选择的重要性。
(3)《全宋诗》卷一一四收季咸《均庆寺》诗:“一方灵迹两峰间,左右芒山与砀山。胜地昔曾钟王气,高僧谁此掩柴关。翚飞巍殿烟瓴碧,翠削层崖苔藓斑。千古英雄无处问,岭头依旧白云闲。”所据出处为抄本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九[1](册2,P1316)。此诗重收作卷三七七八李咸《游均庆寺》,所据出处为乾隆《砀山县志》卷一四[1](册72,P45600)。本诗亦见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五,署作“季缄”,且谓作者“武进人,咸平进士”[5](卷5,P347)。 疑《砀山县志》偶讹“季”作“李”。
(4)《全宋诗》卷一五二收毕田《朱陵洞水帘》诗:“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钩。”所据出处为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六引《湘中故事》[1](册3,P1725)。本诗重收于《全宋诗》卷二三五九石诗,所据为明田琯万历《新昌县志》卷三[1](册43,P27077)。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四、明李贤《明一统志》卷六四、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亦作毕田诗。当以阮阅《诗话总龟》为正。
(5)《全宋诗》卷二二五收宋祁《望仙亭》诗:“尝闻淮南王,鸡犬从此去。至今山头石,马迹尚有处。使臣辞从官,终日绝尘虑。望望云汉间,想见宾天驭。 ”[1](册4,P2337)本诗重见于《全宋诗》卷二六一梅尧臣《和寿州宋待制九题·望仙亭》诗[1](册5,P2817)。 宋祁《景文集》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宋祁《西州猥稿》中无此诗,当以梅尧臣《宛陵集》为正。
(6)《全宋诗》卷三七九据邵雍《伊川击壤集》收《留题龙门二首》[1](册7,P4498),二诗又重收入《全宋诗》卷四五二吕公著诗,所据为乾隆《洛阳县志》卷二一[1](册8,P5470)。 当以《伊川击壤集》为正。
(7)《全宋诗》卷四九〇收刘敞《赠别长安妓蔡娇》诗:“玳筵银烛彻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更尽一杯须起舞,关河秋月不胜情”[1](册9,P5941)。 本诗重收作《全宋诗》卷六一五刘攽《别茶娇》诗[1](册11,P7315)。按: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刘原父别官妓茶娇诗”:“刘原父晩守长安,眷官妓茶娇所谓添酥者也。其召还,作诗别之曰:‘玳筵银烛彻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更尽一杯须起舞,关河秋月不胜情。 ’”[6](卷8,P193)可证此诗为刘敞之作。
(8)《全宋诗》卷四九〇录刘敞《游平山堂寄欧阳永叔内翰》诗[1](册9,P5883),前两联“芜城此地远人寰,尽借江南万叠山。水气横浮飞鸟外,岚光平堕酒杯间”重收作《全宋诗》卷六一五刘攽《句》其五、其六[1](册11,P7320)。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七恰引此四句,皆注曰“刘敞《平山堂》”[7](卷37,P1596、1597),《全宋诗》属误辑。
(9)《全宋诗》卷五一四辑王皙句:“当利江头最僻州,怀人惟是数登楼。 ”[1](册9,P6250)按:此句实为傅尧俞《寄王微之》诗前两句,见《全宋诗》卷六一九[1](册11,P7354)。 又《大明一统志》卷十七和州“山川·当利浦”亦录宋傅尧俞此诗[8](卷17,P267),可为佐证。
(10)《全宋诗》卷六七五据《无为集》收杨杰《潜山行》,文繁不录[1](册12,P7848),又重见于《全宋诗》卷一三八〇徐俯《游潜峰》二首其一,所据为《两宋名贤小集》之《东湖居士集》[1](册24,P15833)。 此诗因未见宋人征引,故尚无法判断其归属究竟为谁,姑阙疑。
(11)《全宋诗》卷一七三据清曾燠《江西诗征》卷五收晏殊《过华夫书屋》诗[1](册3,P1964)。 按:本诗又见于明章潢《(万历)新修南昌府志》卷三十,题作《华林书院》,前后尚有杨亿、钱若水、王禹偁的同题诗作[9](卷30,P627)。 故诗题当以《华林书院》为正。
(12)《全宋诗》卷一七四录滕宗谅 《白云楼》一首,所据出处为清人程鹏起《钟祥县志》卷九[1](册3,P1975)。 按:本诗又见于明孙文龙《(万历)承天府志》卷十六《艺文志》[10](卷16,P299),诗题作《白雪楼》。考滕宗谅此诗尾句“《折杨》虽俚亦知名,犹欲楼中赓《白雪》”,知当以“白雪楼”为是。又《承天府志》《白雪楼》诗后录唐志淳《晚登阳春台》、梅询《郢州白雪楼》[10](卷16,P299),可佐证两建筑命名用《阳春》《白雪》的典故,《钟祥县志》当是“雲”“雪”形近而讹。
(13)《全宋诗》卷三一五据《苏学士集》收苏舜钦《寄题周源家亭》一首:“君家有虚亭,跨涧复面山。泉声碎环佩,绕自窗户间。潜鳞俯共钓,佳树坐可攀。我思醉其上,与子开尘颜。微吟对一枰,放此白日闲。 ”[1](册6,P3923)按: 本诗又见于清宋俊纂《(康熙)江山县志》卷十四《艺文志》,题作《寄题萃贤亭》,无“泉声碎环佩,绕自窗户间”一句,尾句作“缅邈未曾到,东望空长叹”[11](卷14)。 可资校勘。
(14)《全宋诗》卷三三二九辑录郑觉民《游虎丘》一首,所据为清顾湄《虎丘山志》[1]((册63,P39708))。按:本诗又载于清陆肇域纂、钱大昕审定《(乾隆)虎阜志》卷九“艺文”,题作《虎丘和范希文韵》[12](卷9上)。范仲淹尝有《虎丘》诗,范、郑二诗韵脚皆为岩、潭、庵、南四字,可见诗题当以《虎丘和范希文韵》更为确当。
(15)《全宋诗》卷三七九据邵雍《伊川击壤集》收《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一首[1](册7,P4532)。 按此诗又载于姚德闻等增修《(康熙)滑县志》卷九之中,题作《答李复圭龙图天吟篇并序》,其中序文为《伊川击壤集》及《全宋诗》所无:
“李复圭临事有断,年二十八知滑州,与郡官夜会。有衙兵持铁锤杀人,一府惊扰。公捕至立斩之,上章待罪。仁宗曰:“李复圭帅才也。”擢知庆州。复圭才高,为众所忌,仕宦不进,雍器重之,作《天吟篇》。 ”[13](卷 9,P693)
(16)《全宋诗》卷九一〇据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八辑录王岩叟《延庆寺》诗前三句“龙影函潭寺已空,惟余翠竹混青松。路穷西北无他景”,后注“下缺”[1](册16,P10714)。 按: 本诗见载于清萧应植纂修《(乾隆)济源县志》卷一六“艺文·诗”,第四句为“只有青山一万重”,可以补为完璧[14](卷16,P854)。 又前三句“函潭”作“幽潭”,“混青松”作“杂青松”。
(17)《全宋诗》卷一二七五收黄潜《三高堂》诗:“三贤同一隐,所遇时则异。不居云水乡,讵泄英雄气。”所据出处为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1](册22,P14408)。 今明弘治《吴江志》卷一七载有全诗,后四句如下:
“秔鱼足充肥,薇蕨何臞瘁。二者谁最优,聊书俟清议。 ”[15](卷17,P714)
(18)《全宋诗》卷一四二九据清乔腾凤《康熙怀庆府志》卷一八辑录范坦佚诗《题延庆寺二首》[1](册25,P16470)。 按:二诗又载于清萧应植纂修《济源县志》卷一六“艺文”,诗前之序为《全宋诗》所未收:
“盟津、济源,近辅属邑,山水之秀,最为胜异。邑西数里有延庆精舍,古殿山半,虚阁潭上,奇景幽致,又加胜焉。故颍川密相以昔先中令曾制锦是邑,与参预二卿及天雄故师俱肄业于寺。天禧中,密相谢病,乞理此邦。真庙美其若昼锦而归,御制赠行诗传在屋壁,暨昆季题纪,咸列于右。予屡得游览,因成七言四韵诗,离为二首,留题是寺,以志其美。 ”[14](卷16,P849)
(19)《全宋诗》卷一九三四收胡铨《又用过铁坑山韵》前三联“县古杉枫老,人居水竹间。字民无狱讼,携客有江山。路远旅愁积,病多诗思悭。”注谓“下缺颜字一韵”[1](册34,P21589)。 按:今全诗具载康熙《重修阳春县志》卷十七,因诗多异文,故全诗迻录于此:
“县古松枫老,人居水竹间。化民无狱讼,留客有江山。路远旅愁积,病多诗思悭。主人情义笃,不饮愧吾颜。 ”[16](卷17,P321)
(20)《全宋诗》卷九四九列孙迪一人,从元佚名《无锡县志》中收诗四首[1](册16,P11149)。 按:所收孙迪《见旧题》二首,实即《全宋诗》卷一四八七孙觌《过慧山见旧题二首》[1](册26,P16951);所收孙迪《过惠山皓老试茶二首》,实即《全宋诗》卷一四八七孙觌《过慧山方丈皥老酌泉试茶赋两诗遗之》两首[1](册26,P16959)。 孙觌此四诗皆见其本集《鸿庆居士集》。故可知实际上并无孙迪其人,不过是由于同音,元佚名《无锡县志》讹“觌”作“迪”。
(21)《全宋诗》卷一六二收王致《题袁学士像》一首:“平生有志惜分阴,经济功夫着力深。一日高飞成远举,几回怀古作豪吟。春风频梦丹墀月,夏日长思玉馆琴。天下弦歌声已旧,化成都只在公心。”所据为清袁钧《四明诗萃》引《汝南袁氏谱》[1](册3,P1830)。 然考明万历《巨野县志》卷九载晁补之《读书有感》:“当年有志惜分阴,萤雪工夫着力深。一日折腰赋归去,几回抱膝自长吟。春风难梦池塘草,夏日还思松竹林。近喜弦歌声颇密,顿教惹起读书心。 ”[17](卷9,P502)《全宋诗》晁补之卷未辑《读书有感》诗,因两诗出处皆为孤证,尚无法判定作者为谁,姑志疑于此。
(22)《全宋诗》卷一五三六收周紫芝《元佑元年己巳正月三十日同太史薄达夫来游概作六咏又作长篇以广其意景尔》一首,编者按语曰:“元佑元年干支为丙寅,非己巳,且其时周尚在幼年,诗题中六咏亦不见集中。疑为他人作品误入,姑录作附录。”[1](册26,P17434)《全宋诗》按语颇有理据,杨名远等修《(顺治)宁国县志》卷六亦载此诗,题作《游灵岩》,作者署姓为“雷”,且注曰“旧史失其名,元祐时人”[18](卷6,P565), 可以补证此诗为雷某作,非周紫芝诗。
(23)《全宋诗》卷一六七七据宋郑虎臣《吴都文粹》卷四收沈与求《草堂二首》,其一曰:“全家高隐白云关,事不萦怀梦亦闲。欸乃交歌渔市散,隔江城郭是人间。 ”[1](册29,P18802)按:本诗宋范成大《(绍定)吴郡志》卷十四亦载,署为王铚诗[19](卷14,P797)。 明莫旦《(弘治)吴江志》[15](卷19,P788)著亦录为王铚诗。
(24)《全宋诗》卷二六七六收蒙与义《题臞庵》诗:“一岛风烟水四围,轩亭窈窕更幽奇。眼中泉石论溪买,行处壶觞逐境移。倦马虺隤前日路,寒松偃蹇旧年枝。自嗟老去殊痴绝,一月春愁废作诗。”所据出处为宋范成大《(绍定)吴郡志》卷十四[1](册50,P31453)。 按:宋郑虎臣《吴都文粹》卷四亦题作蒙与义诗。考载籍中无蒙与义任何生平资料,而明莫旦纂《(弘治)吴江志》卷二一收此诗作陈与义《吴江王氏臞庵》诗[15]P856,不知其别有所本,抑或是以意径改“蒙与义”为“陈与义”。
(25)《全宋诗》卷三七三九收沈某 《臞庵》诗:“清江绕槛白鸥飞,坐看潮痕上钓矶。松菊未荒元亮径,芰荷先制屈平衣。窗前枫叶晓初落,亭下鲈鱼秋正肥。安得从君理蓑笠,棹歌相趁入烟霏。”所据出处为宋范成大《(绍定)吴郡志》卷十四[1](册71,P45085)。 按:宋郑虎臣《吴都文粹》卷四亦载此诗,署作者为“沈求”,可据补正。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翁方纲.粤东金石略[M].影印乾隆三十六年刻本[A]//续修四库全书·史部金石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郭尔摲.康熙南海县志[M]//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县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4]周敦颐.元公周先生濂溪集[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
[5]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M]//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赵令畤.侯鲭录[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7]王象之.舆地纪胜[M]//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2.
[8]李贤.大明一统志[M].影印明天顺五年刻本.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9]范涞,章潢.(万历)新修南昌府志[M].影印明万历十六年刻本//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10]孙文龙.(万历)承天府志[M]//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县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1]宋俊.江山县志[M].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序刊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
[12]陆肇域.(乾隆)虎阜志[M].民国乙丑仲夏苏州永昌祥影印乾隆壬子西溪别墅刻本.
[13]姚德闻.(康熙)滑县志[M]//清代孤本方志选·第二辑·第 5册.北京:线装书局,2001.
[14]萧应植.济源县志.影印乾隆二十六年刊本//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四九二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15]莫旦.(弘治)吴江志[M]//中国史学丛书三编.台北:学生书局,1987.
[16]康善述.重修阳春县志[M]//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县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17]吕鹏云.(万历)巨野县志[M]//明代孤本方志选.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0.
[18]杨名远.(顺治)宁国县志[M]//清代孤本方志选·第二辑·第10册.北京:线装书局,2001.
[19]范成大.(绍定)吴郡志[M]//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