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一丰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文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形态各异的文化形式。音乐是文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都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音乐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及艺术形式,在一方水土的孕育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外来音乐文化及价值利益的冲击,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音乐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同时闭塞的文化生态环境与大众主流文化之间的差距也使得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变得更为艰难,要保护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同时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从而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发展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蕴含着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音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多元化、继承性、地域性等特点。在我国的音乐文化中,民族音乐是其核心,这不仅体现在民族音乐绚丽多彩的曲调上,也体现在民族音乐独特多变的风格上。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发展的民族音乐,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气节,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熠熠生辉。[1]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少数民族智慧、情感与精神,是民族心理的具体体现。最初,少数民族音乐来自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如今的民族音乐中,或多或少会借鉴吸收西方音乐中的一些经验和新鲜元素,但总体上来说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形态和特征仍被保留了下来。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和我国多民族和幅员辽阔等因素有着很大的联系,民族音乐演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也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域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特征与地理环境的结合,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广阔的国土上各个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区域文化下孕育出不同风格和形态的民族音乐。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很多民族通过地方方言进行民族音乐创作,加之地域生活习俗之间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地域文化下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这种差异性具体为:北方的豪迈粗犷表现在民族音乐中带有豪迈奔放的感觉,如《九九艳阳天》等;而南方的儒雅细腻在民族音乐中给人优美温柔之感,如《采槟榔》等。少数民族音乐扎根于民间,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少数民族音乐又具有极大的即兴特征,没有固定的演唱方式,个体在演绎中存在着差异化的理解和体验,在演唱过程中也会根据环境和内心体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加之个体演唱习惯等的特殊性,也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显著的即兴特征和特殊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机遇。文革时期,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呈现出停滞及枯竭的趋势。在改革开放浪潮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商业元素的融入也使少数民族音乐在发展中获得新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和价值认识对我国文化环境的冲击也给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当下社会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继承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年轻一代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局限性,少数民族音乐与当前社会主流文化之间的差距较大,其生态文化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2]
在当前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大量的外来音乐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大众社会生活,人们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少数民族音乐虽然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与外来音乐文化的对比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没有优势。当前社会环境下,大众群体对流行音乐的接受度在不断扩展,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得人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受到较大的干扰。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推动人们审美观念和视听追求的不断变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传统标签和地域性特征也使得大众在审美上产生先入为主的认识,将其归为过时音乐中,这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发展极为不利。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大量外来文化的因素涌入并在社会大环境中落地生根,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中的影响无形中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社会主流审美观念的转变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本身所带有的民族地域特征在社会主流文化中面临不被理解、甚至是被冷落的境遇,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也会逐渐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并逐渐从社会文化中消解,彻底在社会大众视野中消失。[3]
少数民族音乐要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通过教育来不断扩展其基础,但在当前社会环境条件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度不高,缺乏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支持,这都是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青少年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中,缺乏对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很多学校教育中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缺乏深入的认识,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中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本身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在内容上也多是以西方音乐理论知识为主,而在高等教育阶段,西方音乐专业理论仍是主导,这也导致在整体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在其中都不占据重要地位。[4]
从上述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外来音乐文化及主流文化价值引导等多重因素对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冲击,都使得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走得更为艰难。要推动少数民族音乐及文化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还需要跳出当前发展的困境,从多方面入手,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探索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之路。[5]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中珍贵的文化宝藏,因此,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的保护上,应从少数民族音乐本身入手,深入挖掘其内容和价值,对少数民族音乐及其相关的乐谱、乐曲、演奏技巧等进行继承和改革,深化少数民族音乐保护和继承理念,在大众群体中不断拓展其普及度,使人们能够从少数民族音乐中真切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社会文化大环境中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推广。在深入挖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应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音乐民间歌手进行采访,广泛搜集和整理少数民族地区各种类型的音乐素材,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分布情况、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歌谣的保护情况等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建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等的投入,还需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定期回访调查工作,以保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工作计划的制订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6]
在当前社会资源的多元共享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也应深化资源共享意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合作交流之中,使音乐文化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民族音乐发展中,需要聚集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多方合作关系,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在不断的推广中得以建立广泛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在多方合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推广和应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深化少数民族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在少数民族音乐继承与发展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的资源共享理念,拉近少数民族音乐与大众的距离,使少数民族音乐真正走进大众社会生活之中,与时代和社会文化发展相协调。[7]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是后世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做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政府扶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会更为高效。在政府扶持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能够受到来自法律法规等方面更具有实效性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上应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创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形式,通过少数民族音乐比赛等形式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同时拓展少数民族音乐在广大群众中的普及度,使群众通过音乐比赛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走进少数民族音乐,喜欢上少数民族音乐。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上,政府应重视对少数民族音乐工作者、传承者的支持。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举办大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活动,通过这一平台向国内外观众展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8]
拓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途径,还应从教育这一途径入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不断的继承中得以发展,通过教育这一途径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有效缓解当前少数民族音乐继承和保护中面临的继承人匮乏、甚至失传的困境。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从基层教育入手,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通过长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浸染,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应是润物细无声的,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当前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一问题的落实才能更好地使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真正得到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要从基础教育入手,还应重视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体系的构建。当前高校音乐体系建设多是西方音乐教学占主导,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加大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从音乐教育理念和认识入手,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深入到学生的价值认知中,国内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作出调整,给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多空间,增加少数民族音乐选修课程,进一步普及高校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同时从理论知识上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体系。[9]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发展虽然受到社会大环境下商业经济的冲击,但在当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困境下,要想实现少数民族音乐的发扬和壮大,适度进行商业化发展是适宜的选择,在这一问题上,不应将少数民族音乐原生态保护与商业化发展二者之间放在对立矛盾的层面,而应从商业化发展中深入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的价值,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为有力的资金、人力等的支持。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商业化发展,给少数民族音乐的商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少数民族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在商业化的发展契机下挖掘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在理念认识上解放思想。虽然这一商业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抹去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神秘感,在少数民族音乐的区域性、民族性等方面会面临较多的发展阻力,但少数民族音乐的适度商业化发展是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长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进行少数民族音乐商业化发展的探索。
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文化内涵,在当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应从多方面入手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进行保护,强化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意识,帮助少数民族音乐摆脱失传的发展困境,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中,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长足发展,在世界民族艺术的舞台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1]吴媛姣,吐尔洪·司拉吉丁.贵州多民族本土知识的现状及传承保护——以都柳江文化走廊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6).
[2]史小亚.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原始困境与现代传承——基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5,(6).
[3]吴鹏.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复合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2).
[4]薛罗军.民族音乐文化自发的选择和记录研究活动——关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J].中国音乐,2015,(3).
[5]胡宪林.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问题的政策思考——侗族大歌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C].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2015.
[6]梁晶.从民族乐器演化看少数民族音乐文明进程——基于社会人类学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15,(1).
[7]苏军.陕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以汉中市镇巴县苗乡民歌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1).
[8]许飞燕.电视媒体开发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资源的路径探析——以CCTV、西部各省级卫视为例[J].今传媒,2017,(4).
[9]李歆.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人”与“传承人”——以责任主体为中心的民族非遗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