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 敏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1130;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然而,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仍不够完善。民族地区养老问题能不能够解决,养老保险体系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建立,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养老保障事业,要求民族地区政府必须加强对养老保障问题的重视。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近些年来,该州依托其丰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打造出了旅游经济,从而促进了该州经济的长足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地人民收入显著提高,社会养老保障事业也是逐步发展了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州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六十万人,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已经达到了四十多亿,全州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档次已经达到了13种,参保金额最低100元,最高3000元,适合社会各类人群参保,政府财政补贴也随着档次的升高而增加。该州政府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年增加,从而促进了该州养老保障事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近些年来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加快了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了党中央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措施,主动适应新情况,加快了经济发展动力,在着力保稳、求进、攻坚的努力下,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一定的增速,经济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自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开展新的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州政府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了这项工作。从2009年到现在,州政府财政对于社会保障领域的资金投入逐年提高,使得全州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不断提高,从当初的不到百分之四十的覆盖率提高到了现在的百分之百。2016年,全州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人数一共有五十多万人,整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共缴纳了四十多亿元,一年基金总共出纳了将近五十亿元,年底基金累积结余4.8亿元。整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共收入了一亿多元,其中个人缴纳保险0.39亿,中央财政转移支持0.85亿元,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补贴是0.15亿元,基本养老基金总共出纳了0.94亿元,年底基金累积结余3.1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障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州政府除了在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财政额外补贴之外,在养老设施的建设上也是给予了极大的投入,兴建了很多的养老院。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把全州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部交给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权管理和运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财政有关部门在切实执行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责成这些部门对养老保险的各种业务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对养老保险业务的办理程序进行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上交、划拨和支付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控,并且要定期公布有关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支付情况,从而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化。同时也指出广大参保居民也要对政府的养老保险管理的各个部门进行有力的监督。
1.问题分析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养老保障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养老保障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健全,老有所养正在逐步实现。但是,该州的养老形势比较严峻。从经济发展来看,该州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较快,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快的发展,虽然该州的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但是其参保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同等地区相比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从居民自愿参保方面来讲,政府财政支持补贴如果多的话,那么居民参保的意愿就会明显增强;如果少的话,那么居民参保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又因为该州农民人口较多,而收入较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还是有着较大差距,虽然农民的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用在养老问题上的投入却很少。很多的农民不愿意去参保档次高的养老保险,他们更愿意去参加档次低的养老保险,许多农民未富先老的情况也使得他们只能够参加水平低的养老保险,这样一来,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缴费标准低的养老保险。从政府对养老保障的财政资源配置来看,政府财政支持投入不足,在养老保障上的财政补贴和支持还需要不断加大。在财政配置上,因为存在着法律法规上的规定,使得养老基金在充分考虑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只可以存放到国有商业银行得到一些利息或者买进国家一级国债保证养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但是不管是放在银行里还是购买国债,其利率都是比较低的,使得养老基金的收益比较少,并没有得到多少增值。在财政的监管上,因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没有建立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所以养老保险的监管和管理都是由政府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担任的,这就形成了责任交叉的状况。虽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也制定出了养老保险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和办法,但是还不够完善和健全。这也使得政府财政在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责任错位、失位的现象。
2.问题的成因
首先是新的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其次是政府财政在新的养老保险特别是新农保的运营过程中责任错位和失位。最后是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独特性。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这里居住的居民大都是少数民族,养老保险意识淡薄,再加上经济收入不高,不愿意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养老保险中来,从而造成了该州养老保险水平的低下。
在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视角下完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养老保障,需要因地制宜,需要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对策。
由于推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什么经验,从而导致了该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了一定的弊端和不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对养老保险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使这项制度更加合理、科学。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地方政府要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专题研究机构,对全州特别是农村地区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界民众的意见,及时把调查到的养老保险执行情况汇报给政府有关部门,并把听取的意见和发现的问题也及时上报给有关政府部门。政府还要给参保人员建立一个数据库,把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个人账号资金情况、政府和集体财政补贴情况等各种参保信息录入到信息库中去,使参保居民能够方便查询到自己的参保信息,也方便民众对政府的养老保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立法上,州人大可以依据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定出符合地方特点的,带有地方特色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来规范养老保险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与此同时,政府还要给予有关部门一定的执法权力,使其能够对养老保险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有关养老保险法律法规能够被彻底执行,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在宪法中,明确指出了公民具有老有所养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广大公民解决好养老问题,进而给广大公民带来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障体系,使得广大公民能够老有所养,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为了使得广大公民能够享受到必要养老保障权利,政府首先一定要确认自己的财政职能,要明确自己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体财政责任,也就是财政资源的投入支持、财政资源的分配以及财政资源的监督和管理等主体财政责任,把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划入财政计划的范围里,构建起适合当地状况的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收支体系,以此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政府应该根据自身的财政状况,不断调整财政支出比例,进一步加大对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政府应该依据当地的财政收入水平,在对养老保障的财政投入上要适当提高,并要保证政府所投入的每一分资金上能够运用到提高全州居民的养老水平上去。此外,政府财政还要时刻做好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准备,要做好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坚强后盾,在养老保险基金增值少、收益低下的状况下,政府要构建起一整套养老保险财政应急和投入机制,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证广大州居民的养老需求,保证州居民在物价快速上涨情况下能够领取到基本的养老金,使其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在新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对政府做出了担当责任主体的规定,这也是国际上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政府担当责任主体,久远担负应该负的责任。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财政投入、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上的功能和作用,坚决保障养老保险顺利、有效地执行下去。在财政资源的分配上,要构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机构和体系,打造一支与之相符合的人才团队,在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运营养老基金,把庞大的养老保险基金从死钱激活为活钱,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能够保值增值,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再把运营赚来的养老基金当作补贴返还给参保人员,进而提高州居民的养老待遇水平,进一步满足州参保人员的老年生活需求。在财政监管上,一是要成立专门的财政监督管理机构,二是要成立一个由地方政府各个部门的代表组成的听证会,落实养老保险的各个项目和财政的投入。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居民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而且大都居住在农村山林地区,他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养老保险知之甚少,甚至不了解,养老保险意识淡薄。尤其是缴费在前,拿钱在后的养老保险方式,使得该州的居民感觉不到养老保险的好处和有用的地方。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养老保险知识,提高他们养老保险的意识,把他们从过去传统的养老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观念。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好。政府作为养老保险发展的责任主体,一定要充分明确自身职责,充分发挥财政资源投入、财政资源配置、财政监管的作用,不断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养老保险水平,促进民族地区养老保险事业的长足发展。
[1]安华.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养老保障差异化制度设计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13-118.
[2]白维军.流动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服务创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2):9-13.
[3]张文政,郭婷,高元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J].科学社会主义,2014,(2):98-101.
[4]李捷枚.少数民族养老保障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启示——基于完善政府养老保障政策的角度[J].贵州民族研究,2014,(10):37-40.
[5]谢冰,叶慧.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
[6]韩旭峰,夏敏,韩建民.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18.
[7]公衍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新型养老保障模式构建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2,(6):29-32.
[8]谢冰,张慧.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问题与路径探析——基于中南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09,(5):103-107.
[9]张邦辉,杨乐.农村苗族社区居家养老供给研究——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7,(3):53-59.
[10]陈千柳.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11]刘玉邦,眭海霞,徐云峰.新常态下四川民族地区发展路径优化[J].开放导报,2015,(4):56-60.
[12]余敏.康巴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