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华
(绩溪县临溪农服中心,安徽 绩溪 245300)
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巧川村,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早在2012年,公司就积极与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开展技术合作与难题公关。2015年,乘省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强劲东风,合作更加深入,于2015年10月与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安徽大学正式签订了安徽省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对接项目合作协议书,2016年5月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在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创新驱动工程专家工作站。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合作共赢,开展了食用菌生产技术标准规范、机械设备改进等一系列技术攻关,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成功注册了“龙峰”“徽菜宝”商标。目前,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家集技术研发、咨询推广、生产、收购贮存和销售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食用菌示范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在安徽省同行处于前列。2016年,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生产经营香菇250万棒,产值1 800万元;2017年,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生产经营香菇菌棒300万棒,预计产值可达2 250万元。近3年来,扶贫团队共帮助193个贫困户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2018年,创新驱动工程专家工作站被安徽省科技厅列为省级科特派工作站,为今后产业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食用菌基质着眼于农业下脚料利用,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对山核桃脯、油茶壳、桑枝等农业下脚料做食用菌基质的尝试,形成了农业下脚料→食用菌基质原料→菌棒生产→产出食用菌产品→废弃棒回收→新菌棒消毒燃料→优质有机肥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
2017年,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具有新型现代农业特色的生产模式(公司+农户+基地):将作坊式的全过程生产香菇进行了社会化再分工,将菌棒生产这一复杂的技术程序与菌棒排场出菇的简单管理进行分离,前一程序由公司进行工厂化生产,而农户则直接进入简单的田间管理,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也减少了农户的生产周期。曾经是一家一户的低效率的作坊式生产变身为高效率的社会化分工生产,使食用菌生产转变为新型现代农业生产。
在菌棒工厂化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的专家组给予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精心的指导,其中包括菌棒生产流水线的合理布局、常压灭菌灶在蒸汽灭菌中的漏气、保温问题、灭菌中的铁架堆砌问题、自动化接种中的环境消毒保持问题以及菌棒立体培养问题等一系列的技术难关,2016年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一种香菇棒灭菌室”的两项发明。
在香菇的田间管理过程中,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专家组提出了变菌棒面积单层排场管理为立体栽培管理,使香菇的单位面积效益得到大大提升。同时使香菇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以前只向市场提供中低级产品转变为提供中高档产品,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一种香菇周年生产大棚”的两项发明。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与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期间,多次派出专家到公司现场指导生产,并为公司开展技术培训450人次,为公司的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早期与协会专家合作,自主创新,制订了《山核桃蒲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山核桃蒲香菇生产技术规程》,被列为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用菌地方标准。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鲜香菇获得了“绿色认证”证书。
此外,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培育了“徽菇9号”“徽菇10号”“徽菇11号”“徽耳4号”香菇新品种和1个黑木耳新品种。
在绩溪县人社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扶贫驿站。就业扶贫驿站建有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培训教室、食用菌实习基地,制定了扶贫车间生产管理制度、电商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就业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培训服务中心管理制度。绩溪县徽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扶贫驿站”平台,创新“企业+驿站+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专家工作站专家和绩溪县人社局的指导下,通过扶贫驿站,上挂企业,下联农户,让一大批贫困户获得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走出一条“输血变造血、驿站助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达到贫困户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实施精准扶贫就业先行的目的。
贫困户“带资增收”食用菌种植是食用菌种植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2014年,共直接带动62户贫困户种植香菇4.13 hm2;2015年,带动61户贫困户种植香菇,户均获得利润分红3 500.00元;2016年,带动70户贫困户,种植香菇4.67 hm2,共70万棒,合计净利润392 702.99元,按分配原则每个贫困户获得分红3 500.00元;2017年,共吸纳30个贫困户“带资增收”种植食用菌,扶贫已见成效。
食用菌种植精准扶贫中主要采取分散种植和集中种植2种模式。分散种植模式就是合作社负责技术培训,引导有闯劲、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自主种植管理和销售,合作社与这些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合同,若食用菌市场价低、销售不畅时,合作社按照6元/kg的保护价收购贫困户的食用菌放进冷库贮藏,确保分散农户食用菌及时卖出。例如,伏岭镇石川村贫困户胡秋红,种667 m2香菇1万棒,产出鲜香菇7 000 kg,销售收入5.8万元,毛收入2.8万元,除去扶贫资金扶持菌棒的0.8万元,还有纯收入2.0万元。集中种植模式就是合作社将没有劳动力、没有市场营销能力、想脱贫又没有胆量或有思想顾虑的贫困户组织起来,集中培训技术和参加生产管理,没有技术的在集中种植中学到技术,没有胆量的在集中管理中得到锻炼,促进贫困户增收,把他们引上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2015年,绩溪县有60户贫困户利用政府的扶贫资金参加集中种植4.00 hm2,产鲜香菇320 t,销售收入240.0万元,除去大棚等生产资料和人工费成本,平均每个贫困户有3 500.00元利润分红。此外,贫困户中有劳力的通过合作社安排就业获得了工资。随着产业的发展,产品的深加工渠道进一步拓展,如香菇的等级分选、分选后的细加工所需的劳动力可以是非正当劳动力,这就解决了60岁以上和伤、残、病等非正当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收获。这样一来,农户获得的收入就超过了3 500.00元。瀛洲镇巧川村贫困户章基有、胡正修就是其中的扶贫受益者,通过精准扶贫帮助他们迈过缺资金、缺技术这“两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