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在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提供相关和适当的方案,为全球劳动力市场准备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1]。此外,还要求大学毕业生不仅拥有知识还拥有在职场上有效的适当技能。传统教育侧重于将记忆作为默认“学习”的输入,结果导致许多针对传统的课程设计的批评[2]。其中一个限制是课程过度拥挤,过分强调某些科目,并纳入一些较不相关的科目,这些科目已被证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鉴于这些限制和所需的任务,医疗机构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使课程更有意义的挑战,并将重点放在教育成果上,以生产针对实际需求的医生[4]。教育成果是学习者因特定教育经历而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5]是由美国人Spady在1988年首先提出的,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6]。教学和学习发生在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输入、过程、输出[7]。OBE可以影响整个教育过程,包括对课程内容的决定、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设计、评估程序和教育环境,主要理念是能够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进行评定,使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富有成效地学习并精准熟练地掌握学习内容,让毕业生进入工作场所之前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能力[8-9]。
为了更好地将成果导向教育应用于医学课程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尊重我国目前医学教育专业的认证要求,同时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基础来设计医学课程。
以成果导向教育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更多的是坚持反向设计的原则。反向设计的特点是从需求开始向前设计,其在需求形成后再树立培养目标,然后再制订毕业的要求,最后把毕业的要求当作课程体系设计的最终目标。与其相反的正向设计则是把课程体系作为设计的起点,然后到毕业的要求,接着是培养的目标,最后才是需求。
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说课的设计要以教什么进行设计,而怎样去教学生就决定了怎样的教学过程,另外教的效果如何就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这些都是以学科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所决定的。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就是在设计课程时应考虑到学生学哪些知识,如何去学就决定了教学的过程,而学的效果如何就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些就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所决定的。
成果导向教育观点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因为任何教育成果的达成,都由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想要学的内容是制订教学内容的依据;学生预期需要达成的目标则是对教学师资力量的判断依据;学生最终学习的成果和表现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同时所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象应是全体学生。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学管理仍然停留在最为基础的阶段,对于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调控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任何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应该体现其闭环的特点,简而言之,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异常后,应通过调控来对异常进行纠正,然后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系统进行改进。也就是说,这三个功能是首尾搭接,互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成果导向的医学教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它要求建立一种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从而实现如下功能: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能够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
以目标作为导向的医学教育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把需求作为培养的目的;第二,把毕业的要求来指导培养目标的方向;第三,毕业的要求指引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第四,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应该为达到毕业要求和培养的目标来服务。
应该严格按照以下两个原则来确定培养目标。首先要使得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其次,要对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首先要准确的表述培养目标内涵;其次要确保表述思维严谨,条理清晰。“能干什么”是培养定位的重点。“能有什么”则是培养目标的重点。“能有什么”对“能干什么”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能有什么”是一个人从事职业的缘由。
课程体系的构建有两个基本原则。首先,要确保课程体系可以对培养要求搭建能力结构产生有力支撑;其次,要确保课程体系科学,符合实际教学情况。培养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毕业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十分成熟的能力结构。所以,能力结构形成的关键还是在于课程体系的设计[6]。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所有课程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对各种课程之间的学分比例进行明确,在学生完成基本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第二,正确处理课内和课外关系。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很多问题,这样就能延伸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三,正确处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有教师、学生以及固定场所形成的传统课程称之为显性课程。在显性课程当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从整体上来讲,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前者是局部层面的对应关系,后者是整体层面的对应关系。成果导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大纲,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对培养要求产生什么贡献,根据培养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6]。
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十分成熟的理论体系。经过几年在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已被我校老师所认可,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模式的推广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莫教条化和功利化,要真正做到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