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娥 计永光
(陆良县马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 655605)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的起源地,至今已有5 000年的发展历史。蚕丝业是我国最具创新优势的行业,是可以垄断和占据国际市场的传统产业。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天然”和“保养”等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具备“吸热”和“美容”等特点的丝绸服饰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促使丝绸产品消费水平持续上升。因此,加强种桑养蚕技术的研究可谓是意义重大。
1.1.1 温度。桑树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健康生长。通常,气温在5℃以上时,桑根开始呼吸。气温处于12℃以上且水分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萌发冬芽;温度上升到25~30 ℃时,枝芽慢慢长出[1]。
1.1.2 光照。桑树是喜欢阳光的物种,具备充裕的阳光才能保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为其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1.1.3 水分。桑树整株含水量约为60%,水分不充裕将会影响桑根和新梢的生长,导致叶片低垂,严重情况下会有枯叶飘落;在水分过多的情况下,土壤的通透性不佳,缺少氧气,叶片生长情况较差,长时间的水淹会导致桑树死亡,并且长出的桑叶不能用于养蚕。
1.1.4 空气。空气是桑树生长的重要因素,桑树在夜晚需要吸入氧气,在白天要吸入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此产生营养物。
1.1.5 营养元素。桑树生长需要多样化的营养元素,例如,磷元素可以引导细胞分裂,促进根茎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形成,提升树体的抗逆性;钾元素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充实根部,加速成熟;氮元素是桑叶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上述3种物质外,还需要铁、铜及锰等微量元素。
1.1.6 土壤。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桑树的生长情况与土壤结构、酸碱度、水分及养分等有紧密的联系。桑树的适应力很高,可以在酸碱值为4.5~9.0即偏酸、偏碱性的土壤中生长,如沙土、红壤土均可以种植桑树,但在中性沙质土中种植效果最佳。
1.2.1 种植时期。一是春播,选择清明节前后,也就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迟不能超过4月末,因为会受到雨水和高温的影响,雨水会冲刷刚种好的桑苗,高温会影响嫩苗的生长。二是秋播,选择在秋分时节前后,也就是9月下旬种植。此时期若存在干旱问题,要加强肥水管理。其中春播效果更佳。
1.2.2 种植方法。一是散播,667 m2用桑种1.00 kg左右;二是条播,667 m2用桑种约0.65 kg,沟深宽可以达到1 cm×1 cm,沟间距为17~20 cm。为保证撒种更加均衡,可以混入四五倍的细沙或细土,撒后薄散一层草木灰,然后盖上草节并喷水,出2叶后揭开草节,也可以利用遮阳网实施防护[2]。
1.2.3 种桑。首先,准备桑苗。自繁桑苗最佳时间是在冬季桑树休眠阶段,若是购买苗木,要购买那些没有问题的苗木,尤其要注意青枯病,而且苗木不能受到风、光照的影响。其次,通常杂交桑667 m2种植5 000~7 000株,有单行和宽窄行植,单行植更利于实施除草、施肥;行向选择东西为宜,以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单行种的规格为行距0.60~0.67 m,株距0.10~0.13 m。
为了预防蚕病的出现,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消毒,这是提升养蚕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通常在养蚕前7 d开展消毒工作。在消毒之前,要先清洁养蚕室以及叶室和周边环境。消毒蚕室时,可将NaClO原液500 g溶入12 kg清水中,配制成0.4%的NaClO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3]。在消毒蚕房或者餐具的过程中,要确保喷湿、喷透,或者是直接将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溶液中浸泡,达到消毒目的。
另外,工作者要经常洗手和换鞋,也就是在进入蚕室前先洗手,之后再采叶或是喂蚕,同时去除蚕沙后也要进行洗手。不管是进入蚕室还是叶室都要及时换鞋,预防鞋底下带入病毒或者是不利于蚕生长的物质。
在养蚕过程中,喂养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提升实际养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喂养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蚕座均匀,保证每个蚕可以占据2头左右的空间。饲喂蚕时,要坚持多次喂食、合理控制数量的原则。另一方面需确保桑叶的新鲜度,保证蚕健康生长。
在养小蚕时,需要选择专用的小蚕室;在养大蚕(壮蚕)时,要记住下述20字真言,“小蚕尼龙育,大蚕地抗育,彻底消防毒,饱食防热焗。”[4]
具体而言,其一,扩座匀座,进行合理的眠起处理,科学划分批次,适当喂食;其二,调桑大小要适当,给桑要平衡,看蚕给桑,做好补给工作;其三,及时除沙,确保蚕座是清洁无污染的,大蚕需要做好通风排湿工作,增强蚕体蚕座的消毒力度;其四,进行有效的桑叶采集、运输等工作,保障适龄适热,优化桑叶的保鲜工作;其五,消毒防病工作不能放松,确保蚕前整体消毒,养蚕过程中随时消毒,养蚕之后即刻消毒,为了预防疾病的侵害,还要做到洗手喂食,换鞋进入养蚕室;其六,适当上蔟,预防出现过于生疏和紧密的情况,上蔟密度要适宜,花簇600~700头塑料折簇300头左右;其七,做好簇中保护和养蚕工作。上蔟之后,通常两三天吐丝结束,再等2 d左右蜕皮,蚕上蔟要排出身体中50%的水分,因此上蔟室内温度应非常高,并做好通风和排湿工作,上蔟结蚕的位置要达到三干燥的要求。
同时适当采蚕,可以预防过早的行为伤及蛹或者毛脚,过晚出现化蛾、出蛆的情况,通常可以依据剥蚕进行研究,若是发现已经化蛹的,蛹皮变成黄色时就可以采蚕。在采蚕时,要将簿皮、内、外染等划分开。采下来的蚕不能堆积发热,避免影响蚕的质量。
2.4.1 蚕病分类。一是传染性蚕病。通常多为微粒子病、病毒性及真菌性等表现形式。在我国农村养蚕工作中,一般传染性蚕病的影响力最大,例如,如果出现严重的脓病,则会导致蚕无法结茧,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二是非传染性蚕病。这种非传染性蚕病多为寄生虫的寄生,亦或是蚕体中毒、刺伤等对其造成的生理性疾病。
2.4.2 预防和治疗措施。因为蚕病的种类非常多,所以应因地制宜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往往蚕病的治愈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养蚕过程中应以预防工作为主。首先,增强消毒工作力度,预防病原的出现,全面阻碍蚕病的传播。并加强对蚕室的管理,提升蚕的抵抗力,有效保障蚕体的安全。其次,一旦发现疑似病虫害问题,要及时判断和甄别,并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全面预防病虫的影响,为其他健康蚕体的生长提供保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过去高档的真丝服饰成了普通人家可以购买的物品。同时,因为生产厂家不断创新产品,拓展自身发展道路,促使各个阶层消费者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以此提升了丝绸市场的销售数量。因此,加强对种桑养蚕技术要点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1]宁开德.省力化种桑养蚕的综合技术要点浅析[J].南方农业,2016(27):119-120.
[2]蒙霜.广西农村闲置房屋改造为蚕房技术要点[J].广东蚕业,2015(4):16-17.
[3]曾灿辉.种桑养蚕的五大技术要点[J].农家科技,2017(4):29.
[4]黎大勋.南宁地区桑树栽培与养蚕技术要点[J].广西蚕业,2014(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