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2018-02-10 01:14巩树梅王怡沁毛海颖薛剑瑛瞿颖华
军事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异物气管患儿

巩树梅,王怡沁,毛海颖,薛剑瑛,瞿颖华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儿外科,上海 20009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护理部)

气管内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因婴幼儿喜爱用嘴探索周围环境,缺少行为能力,对安全认知不足等,故易发生气管内异物,尤其是6岁以下儿童[1-2]。异物呛入患儿气管后,会立即出现剧烈的反射性咳嗽、缺氧(发绀),甚至窒息等,其症状随异物大小、阻塞位置的不同而程度不同,若异物较大,阻塞声门、气管、主支气管等主干或大分支则会迅速引起呼吸困难、缺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3-4]。气管内异物重在预防,但以往研究[2,5]表明,虽然大多数父母了解这个疾病,但其安全意识及行为仍较为薄弱。研究[6]表明,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术前焦虑水平较高,文化程度低、消极应对方式者焦虑水平越高。患儿父母的不良情绪不利于其接受健康宣教等信息,或不利于提高其安全意识,致患儿再次发生气管内异物。本研究旨在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分析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照护体验,了解其身心反应、照护需求等,为加大医院、社区的安全知识宣讲提供依据,提高家庭的安全意识、急救知识掌握率等,以减少气管内异物发生率,降低社会卫生经济成本。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收治的10名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大差异法选样策略,根据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制定抽样框架。纳入标准:(1)患儿父母,具有一定的表达和沟通能力;(2)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3)知情同意者。研究样本量以信息达到饱和为准,即访谈中资料重复出现,无新的主题呈现。纳入的气管内异物患儿及其父母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气管内异物患儿及其父母一般资料

1.2 资料收集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经作者所在单位的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较深入了解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的就医体验。研究信息以口头形式告知,有意向参与者与责任护士确认后,研究者以受访者便利为原则安排访谈的地点、时间。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向患儿父母(受访者)解释研究目的及意义,承诺保护其家庭隐私,取得知情同意后方可现场录音,并辅以笔录。访谈从询问患儿及受访者一般状况开始,建立信任关系,逐步过渡到以下问题:(1)说说您的孩子是如何呛入异物的?(2)呛入异物后,您及家人是如何处理的?(3)对气管内异物的认识怎样?从何处了解相关知识?(4)对于您孩子的安全问题,如预防发生气管内异物,您是如何看待的?平时是如何做的?(5)您认为医院或社区,可给予什么帮助或知识宣讲?(6)到医院后,您及家人有什么样的反应?(7)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如何?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在访谈过程中,不断予以补充修订访谈提纲。每次访谈约30~60 min。

1.3 资料分析 依据Miles和Hurberman[7-8]提出的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法及时予以整理分析:(1)转录:按照英文字母顺序为访谈资料编号,访谈结束后即由2名研究者于24 h内采用背靠背的形式,转录成文本资料。并交叉检验转录文本的准确性,为每位受访者建立一份单独的文档。(2)编码:以开放的心态对转录文本进行评注。(3)类属分析:寻找编码后观点间的关联,从理论视角将相关联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过程中确保每个类属均来源于转录文本,确保详细、无遗漏。(4)描述和组织:结合类属分析所获资料,描述每位受访者的真实体验。

1.4 质量保证 基于研究目的设计访谈提纲。资料收集与分析阶段,研究者均尽量做到悬置已有的观点和想法,尽量以受访者的视角去感受其想法、观点等,以提高资料的真实性。访谈中,研究者以反复设问、及时反馈、确认等技巧确保受访者能正确理解问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由2名研究者背靠背完成,再与研究团队其他成员讨论予以修订。最后还将所得主题反馈给3名受访者,请其再次确认“主题”能否较准确反映他们的体验、感受。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满溢 此指患儿父母遭遇从未碰到过的意外事件(气管内异物),从网络或医生处获得相关信息后,因担忧患儿生命、预后等,而表现出的后悔自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2.1.1 后悔/愧疚:孩子遭罪是我的错 此主题指患儿父母不断地自责因其监护不当、安全意识薄弱等而导致患儿遭受伤害,尤其是所有患儿的母亲均有此表现。如A:“我没注意到,在桌子上,他爸爸放了一碟花生米,我们都没注意到他怎么就把它塞在嘴里了,等到他咳得很厉害的时候才发现,可能卡到花生了。唉!如果我们把孩子看住,或者把花生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就不会遭这个罪了。”母亲B:“孩子一直是她奶奶照顾,我和她爸爸平时比较忙,所以、唉……我也不能怪老人,他们帮我们照顾孩子已经很感谢了。如果我能花多点时间在孩子身上,或许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吧(神情沮丧)。为啥我不能替他难受呢,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也无所谓。”

2.1.2 焦虑/恐惧:若孩子受伤害,我该怎么办 此主题指当患儿父母主动或被动接收各种有关气管内异物相关治疗、预后信息后,恐惧患儿生命威胁、手术失败、全身麻醉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如D:“我把孩子带到我们当地的妇幼保健院,那边就不收,说是治不了,让我们直接到上海,到你们医院来,当时我就吓到了,以为这就是个小毛病,怎么会治不了?怎么需要到上海来治疗?”尤其是手术谈话后,患儿父母的恐惧感达到顶峰,如E:“前天晚上,我们急诊入院嘛,当天晚上医生就跟我们谈话了。说了很多,其实我们都不懂,但是知道很有可能取不出来,因为我们孩子这个位置太低了,很容易往下跑,取不出来,就要开胸。听着就好吓人。当时满脑子都是‘如果取不出来,我该怎么办?’”G也提到:“我听说全身麻醉会对孩子的脑子产生影响,会影响到他的生长发育,这个是真的吗?虽然医生跟我说,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这个有长远的影响吧,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我这心里就老是想着这个问题。”

2.2 冲动行为增多 此指患儿父母因负性情绪满溢,导致的行为异常,常表现为痛哭、易激惹等。

2.2.1 痛哭流涕:我需要发泄 此主题指当自己心理负荷过多,无法排解时,采用哭泣来宣泄情绪,这在部分母亲有所体现。如C:“我担心得不行,孩子喘得非常厉害,我还抱着她一起哭,她哭嘛,喘得更严重……”笔者在访谈过程中,有4位母亲在描述其孩子患病过程时,均出现了哭泣反应。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父亲被认为是家庭顶梁柱,他们认为在别人面前哭泣是软弱的行为,但各种愧疚、焦虑情绪交加下,他们或许会独自流泪以宣泄情绪。如D:“我也很急,看到孩子他妈不停地哭,我不可能跟她一起哭呀,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J:“我有偷偷哭过,非常后悔怎么没有照顾好孩子,她那么小,没有行动、思考能力,她不知道这个东西往嘴里送是个非常危险的行为。都怪我……”

2.2.2 易激惹:我总是想发火 此主题指患儿父母因心情烦躁,若他人(包括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出现不当时,易与之发生口角或肢体冲突。由于是急诊,或已经历过多次转诊,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已经负荷过多;加之大多是夜间入院,此时多为值班医生、护士在岗,因其年龄小、工作经验欠缺,导致与患儿父母的沟通易出现中断、误解等,更易发生医/护患矛盾。如F:“我应该跟你们护士说声对不起的,那天晚上很晚才住进来,我们本来就很急躁。孩子小加上胖,一天都没吃饭,血管条件不好,所以护士就多扎了几针,当时是无法理解这个行为的,就骂她了,搞得大家都不开心。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需要发泄,看什么都不顺眼。”H:“我那天在家里,就和我妈吵了起来,心里知道这不是她的错,我是在无理取闹,可是我没办法。看到妈妈哭了,我心里也难受。后来到医院,医生护士见孩子这种情况比较多,但在我看来他们就显得特别冷漠,其实他们还是按部就班地照顾着我的孩子,可是我当时就是觉得这不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不够上心,就老是想找他们的碴。现在想想自己也太不应该这样了,我们应该相互理解。”

2.3 不同应对方式 此指患儿父母在遭遇应激性事件(孩子意外呛入气管内异物)后,不同个体所采用的应对困境方式不同,如部分父母采用问题解决方式、部分父母采用自责/逃避方式。

2.3.1 问题解决:我要寻求帮助 此主题指父母在照护患儿时,若遇到问题,就会立即寻求网络或医护人员等资源的帮助,以求问题解决,大多学历较高的父母采用此类应对方式。如D:“我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孩子也是第一次住院,所以有很多不懂。我一开始就上网查哪家医院做这个比较好,还不停地询问我的亲戚朋友。后来到了医院,又问了医生护士。当被告知不要给孩子吃坚果、果冻等食物时,我记下了,以后会注意。还有要去学习如何急救,以免再发生类似事件,我手足无措。”F也说道:“通过这次事情,我发现自己对于如何做好一名好妈妈,还是有错误的理解。以前一直以为给她吃好、穿好就行,原来我还需要保护好她,不要她受到伤害。这就要求我今后要去学习更多东西了,我现在虽然不知道该去哪学,但是我会去找的。我就是这样在磕磕碰碰中不断学习,学做一位称职的妈妈。”

2.3.2 自责/逃避:我该怎么办 此主题指父母遭遇应激性事件(孩子意外呛入气管内异物)后,陷入不断自责情绪中,逃避现实问题,不能成功应对困境。在此组受访者中,I的孩子是二次气管内异物入院的,访谈发现她并未在首次气管内异物后吸取教训,回家后对孩子的照护同前,故患儿又再次意外呛入异物。I:“我孩子这是第2次呛入的(非常弱弱的声音),上次是在五官科医院做的手术,这次不敢过去了,怕被骂。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又呛进去了(沮丧)……没有去过多了解这个,上次的医生、护士有告诉我们,可是我们也没多注意,就想应该不会这么倒霉吧,有过一次还会再来?”C:“全程都是孩子爸爸在弄这个事情,联系医院啊之类的。孩子就由我婆婆照顾着,我没办法,一直哭,孩子如果我抱着,他也会跟哭,就会透不过气。所以家里人就不让我照顾她。”

2.4 知识缺乏 此主题指父母在养育患儿时,其安全意识薄弱;对于如何预防气管内异物的相关知识缺乏;急救知识缺乏,上述原因导致了意外呛入异物,危及患儿生命安全。

2.4.1 安全意识薄弱 此指患儿父母因其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照顾压力过大、无力细致照顾孩子等原因,未意识到孩子易发生气管内异物的危险。如H:“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呀,身边其他小孩子也是这样,大多都由爷爷奶奶照顾,从来没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般我们就会说小孩子可能会摔跤、马路上要注意安全之类的。”I:“这次我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呛进去的,只是最近感觉他的呼吸变粗了,老是发低烧。后来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告诉我说气管里面有东西,然后我们全家才开始想,好像10天前呛进去了什么东西,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后面发现孩子脸也不紫,跟第一次完全不一样,就以为没事了。”还如J:“我家有3个孩子需要养,老人也没工作,我们就只好到城里打工,然后孩子扔给老人照顾。我们也想自己照顾的,可是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们的压力真的很大。”

2.4.2 安全知识缺乏 此主题指父母因安全意识欠缺、对预防气管内异物知识及抢救知识的求知欲低、相关获取渠道较少或网络中信息量太大,无法甄别其真实性有关。如A:“平时我们没有接触到儿童安全防范之类的知识宣传,更别提气管内异物了,所以哪能意识到有这方面的需要呀。”J:“平时我们忙得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哪有时间去上网啊,或者买书,专门抽出时间去学这些知识。其实最主要的看孩子还是要自己上心,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在这次事件后,要小心不能让气管内异物再次发生,但不会进一步探索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或急救知识。如H:“孩子已经出了事情了,后悔有用吗?我们以后只能注意不要再发生这种事情了。”D:“我们在孩子出生之前,有在网上查过相关知识,发现各种各样的都有,也知道该如何去鉴别。尤其是急救方面的知识,我也学了,可是轮到自己孩子身上,总是会顾忌很多,不敢尝试。”

3 讨论

3.1 疏解患儿父母负性情绪,提高其遵医/护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在孩子发生意外后,表现出后悔、自责、焦虑等情绪,此与赵会玲等[6]报道的“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果相符。因气管内异物“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会令家庭陷入危机情景中,父母常表现出后悔、自责、焦虑等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不仅影响其应对困境的能力,甚至会阻碍遵医/护行为,引发医患或护患冲突[9]。故提示医护工作者需关注患儿父母术前的负性情绪,及时采用观察法或访谈等予以评估,筛选高危人群,及时给予干预。包括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护患关系,以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患儿父母得以疏解其情绪。同时,还应向父母详细讲解术前各项准备事宜,以取得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看护时需避免拍背及患儿哭闹,以免发生异物移位,出现紧急情况及时手术。还可向患儿父母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增强其信心,以缓解父母负性情绪,提高其遵医/护行为。

3.2 提升专业能力,增强患儿父母对疾病治愈的信心 本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患儿父母因忧虑其孩子病情,常表现出易激惹状态,若由于医护人员态度不妥或者言语不当,易引发其情绪暴发,发生冲动行为,轻者发生争吵,重者可出现肢体冲突等破坏性行为[10]。由于气管内异物大多夜间急诊收治入院,加上国内夜间病房排班多采用医生1~2人值班,护士1~2人上班模式,因上班人员年龄、资历、个人能力等参差不齐,更易发生冲突[11]。这提示临床管理者应合理排班,依据医护工作者处理应激突发状况的能力,资历高/低搭配。同时也提示医护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专业素养等,端正态度,以娴熟的专业技能获得患儿父母的认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降低冲动行为,从而有效促进医/护患和谐关系。

3.3 指导患儿父母掌握积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困境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应激情景时,保持其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6,12]。本研究显示,不同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处理困境,此研究结果同赵会玲等[6]报道的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果不尽相同,这可能与本研究将患儿父母文化程度作为其抽样框架有关,文化程度高者,其接收信息的渠道越多,寻求帮助的方式也越多,故能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文化程度相对低者,则或倾向于消极应对方式,对此还需大样本横断调查研究证实该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医护人员若采用仔细观察或专业测评工具,区分不同患儿父母在面对应激情景时常采用的应对方式及策略,并给予个性化干预指导,可更好地帮助其实现心理平衡。如对于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患儿父母,可提供更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使其获得更多有效的疾病治疗及预防信息等;也可鼓励其与医护工作者、其他患儿父母积极沟通交流,有助于其建立良好心理适应。

3.4 加强知识宣传,提高患儿父母认知水平 以往研究[13]证实,父母的认知水平,如对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及应急处理等,同儿童以往伤害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本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究其原因,或与社会整体关注度不高相关,本组患儿父母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气管内异物更少,在其生活所在小区内,大多仅涉及防火等知识宣传,尚不足以引起患儿父母重视,甚至经历过患儿气管内异物的父母,仍未意识到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性,本研究中就存在1例患儿是二次气管内异物后住院治疗。这提示需要开展大范围的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证据唤起社会的关注。同时也提示,医护人员可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包括口头讲述、纸质宣传、多媒体运用等多方式健康宣教;还需加强在社区或学校内的科普知识宣讲,应急处理演练等,宣传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发生情况及不良后果等,以提高父母的认知水平,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以减少气管内异物等儿童意外事件发生。

[1] Yahyaoui S,Jahaouat I,Brini I,et al.Delayed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foreign body:A case report[J].Int J Surg Case Rep,2017(36):179-181.

[2] 王文超.上海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临床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14:1-10.

[3] Pecorari G,Tavormina P,Riva G,et al.Ear,nose and throat foreign bodies:The experience of the pediatric hospital of Turin[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14,50(12):978-984.

[4] 翟嘉,邹映雪,郭永盛,等.儿童气管支气管内异物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6):467-470.

[5] 叶钦明.家长对预防儿童气管内异物认知程度的调查及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4(31):117-119.

[6] 赵会玲,余蓉.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术前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6):328-330.

[7] Zhang W,Yan T T,Barriball K L,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in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J].Autism,2015,19(1):29-37.

[8] Kirk S,Glendinning C.Supporting ‘expert’ parents-professional support and families caring for a child with complex health care needs in the community[J].Int J Nurs Stud,2002,39(6):625-635.

[9] 曹建华.手部先天并指畸形患儿术前家长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 (4):446-448.

[10]廖建梅.创伤住院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9:25-100.

[11]范淑玉,杨向红.我国护士排班状况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27-29.

[12]史瑞洁,柏璐,关春丽,等.实习护生自测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3):449-453

[13]王文超,张玉侠.儿童意外伤害相关原因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4):7-11.

猜你喜欢
异物气管患儿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KEY G6型异物剔除机轴承损坏频次过高的分析及改进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