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心理痛苦对护理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

2018-02-10 01:14董超群周帅帅毕婧文徐梦颖徐凡凌周影
军事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性生活消化道痛苦

董超群,周帅帅,毕婧文,徐梦颖,徐凡凌,周影

(温州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表现为长期腹痛、腹部不适伴有大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的症候群。IBS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社区人群患病率约为5.7%~9.0%[1],且女性高于男性。而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因过重的学习负担、临床实践压力等,其IBS的发生率常高于一般人群[2]。IBS是公认的对其病因了解较少的疾病之一,其病因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因素。近年来,“心理应激能够对胃肠功能产生影响”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同[3]。有学者[4]指出应激对IBS的作用大多是长期或慢性的,长期心理应激不仅可以可引起IBS症状发作或加重,还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痛苦症状[5]。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作为最常见的应激源对IBS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探索护生这一特殊人群,其所经历的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痛苦对IBS发病及症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7月,目的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干预组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IBS罗马Ⅲ诊断标准[6],并已确诊。(3)无器质性消化道病变。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无IBS疾病史或其他慢性消化道疾病或疼痛史;(3)未服用任何精神药物或参与心理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共纳入186名研究对象,其中将62名IBS护生设为观察组,124名健康护生设为对照组。

1.2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自行设计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IBS病程等。(2)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由Heitkemper等[7]研制的IBS症状日记修订而成的问卷。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部不适、腹胀、餐后饱胀、嗳气、反酸、反食、烧心、腹泻、便秘等12个症状。根据近1个月实际情况对各个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从“无症状”到“症状非常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依次计为0~4分,症状总分为0~48分,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3)负性生活事件:采用刘贤臣等[8]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评定大学生过去12个月内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该量表包括6个维度(共27个条目),即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每个条目先回答该事件是否发生,若发生过,则根据心理感受选择从“无影响”到“极重影响”依次记为1~5分。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4)抑郁程度:采用由Zung[9]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用以反映个体抑郁的严重程度。该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所得粗分乘以1.25后取整即为标准分,标准分越高,个体的抑郁程度越严重。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5)焦虑程度:采用由Zung[10]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用以反映个体的焦虑程度。该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所得粗分乘以1.25后取整即为标准分,标准分越高,个体的焦虑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1.3 资料收集 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完成时间为15~20 min,所有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观察组护生中男3名(4.8%),女59名(95.2%);年龄18~23岁,平均(20.59±1.23)岁;病程为1~8年,平均(3.05±1.71)年;BMI为(20.22±2.17)。对照组护生中男6名(4.8%),女118名(95.2%)。年龄18~24岁,平均(20.93±1.23)岁;BMI为(19.92±2.37)。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和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2 IBS护生与健康对照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心理痛苦得分比较 本组研究对象中,观察组有62名(100%)护生报告了在过去12个月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近期生活事件,对照组仅有7名(5.6%)护生认为未发生任何生活事件。观察组护生生活事件总分及6个分维度的得分、SAS得分、SD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2 护生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痛苦与IBS发病的关系 以研究对象有、无IBS为因变量(IBS=1,无IBS=0),以负性生活事件各维度、SAS、SDS的得分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OR=1.150,P<0.001)和SDS(OR=1.075,P=0.001)与IBS的发生有关,见表2。

表1 两组护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心理痛苦得分比较分)

表2 生活事件、心理痛苦与IBS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N=186)

2.3 护生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痛苦与IBS消化道症状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生所经历的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这两种心理痛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147~0.425(P<0.05)。负性生活事件总分(r=0.158,P<0.05)、人际关系(r=0.266,P<0.01)和学习压力(r=0.219,P<0.01)与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他维度与消化道症状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r=0.032~0.106,P>0.05),见表3。

表3 护生生活事件、心理痛苦与IBS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r)

a:P<0.05;b:P<0.01

2.4 护生心理痛苦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IBS消化道症状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考察心理痛苦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IBS消化道症状间可能存在的预测关系和中介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和BMI的影响下,以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总分为自变量,SAS和SDS为中介变量,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分别引入中介变量SDS和SAS后,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对IBS消化道症状的预测作用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焦虑和抑郁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IBS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见表4。

3 讨论

3.1 IBS护生的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心理痛苦水平高于对照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躯体适应、丧失等方面所经历的近期生活事件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虽然所调查负性生活事件的内容不同,但本研究结果与丛衍群[10]在社区人群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IBS患者经历了较多的近期负性生活事件,这表明近期经历较多负性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个体易患IBS。此外,观察组护生报告了更多的焦虑和抑郁,这与Okami等[11]在护生及医学生中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IBS护生通常伴发较多的心理痛苦症状,也证实了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间存在相互影响[12]。

表4 SDS和SAS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IBS消化道症状间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

3.2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心理痛苦为IBS发病及其症状的重要预测因子 Roohafza等[13]研究表明,高强度的日常生活或情感应激源可使个体罹患IBS的风险增加,且加重其临床症状。相关研究[14]表明,医学生IBS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并推断这可能与其特定的高压力学习环境有关。本研究中学习压力与IBS消化道症状呈正相关,这证实了医学院校的高压力学习环境可加重IBS的症状。人际关系应激与IBS消化道症状呈正相关,且人际关系应激是护生IBS发病的风险因素(OR=1.150),这证实了Crocker等[15]质性研究的结果,即人际关系是IBS消化道症状的诱发因素,人际孤立、人际冲突、缺乏社会支持等可对IBS的发病及症状产生影响。本研究中焦虑、抑郁与IBS症状呈正相关,这可能与心理痛苦可导致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影响IBS患者对直肠扩张感、以及增加患者腹痛和腹胀感有关。Sibelli 等[16]指出,心理痛苦与抑郁可能在IBS的整个病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本研究中抑郁是护生IBS患病的另一危险因素,表明心理痛苦可通过脑-肠轴的调节作用,引起IBS患者的肠道感知、运动感知和分泌的改变,从而产生各种症状。

3.3 心理痛苦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及IBS消化道症状间起完全中介效应 研究[17]显示,并非所有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的个体均会产生IBS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焦虑和抑郁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消化道症状间起完全中介效应,表明只有负性生活事件引起的焦虑状态与症状才能对IBS的症状产生影响。IBS患者对由负性生活事件常采取“情绪”应对策略,故产生较多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痛苦症状,进而加重IBS的症状。因此,关注IBS护生的心理痛苦症状,并设法通过改善IBS护生对负性事件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等缓解其心理痛苦,将有助于IBS护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对其症状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4 小结

IBS护生近期经历了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痛苦。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可触发IBS,并通过心理痛苦加重IBS消化道症状。因此,有必要关注IBS护生心理、精神状况的调节以增强其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鉴于人际关系应激是护生IBS发病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增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以减少护生IBS发病及症状的影响。本研究仅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其所得因果关系尚待纵向研究的验证。此外,有必要进一步探讨IBS护生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等其他心理变量在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痛苦、IBS症状间的关系,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更好地帮助护生进行积极的症状自我管理。

[1] 张璐,段丽萍,刘懿萱,等.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2):969-975.

[2] Qureshi S R,Abdelaal A M,Janjua Z A,et al.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global challenge among medical students[J].Cureus,2016,8(8):e721.

[3] Moloney R D,Johnson A C,O’Mahony S M,et al.Stress and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in visceral pain:Relevance to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CNS Neurosci Ther,2016,22(2):102-117.

[4] Chey W D,Kurlander J,Eswaran 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clinical review [J]. JAMA,2015,313(9):949-958.

[5] Cheng P,Shih W,Alberto M,et al.Autonomic response to a visceral stressor is dysregulated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correlates with duration of disease[J].Neurogastroenterol Mot,2013,25(10):e650-e659.

[6] 张万岱.功能性胃肠病罗马标准的简介和解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2):120-124.

[7] Heitkemper M M,Cain K C,Jarrett M E,et al.Relationship of bloating to other GI and menstrual symptoms in women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Dig Dis Sci,2004,49(1):88-95.

[8]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1):34-36.

[9]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

[10]丛衍群.乳糖、应激性生活事件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1]Okami Y,Kato T,Nin G,et al.Lifestyle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related to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nursing and medical school students[J].J Gastroenterol,2011,46(12):1403-1410.

[12]王超,王巧民,宋继中,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J].胃肠病学,2016,21(1):34-38.

[13]Roohafza H,Keshteli A H,Daghaghzadeh H,et al.Life stressors,coping strategies,and social supports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EB/OL].(2016-09-29).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70037/.

[14]Ibrahim N K.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mong medical students [J].Turk J Gastroenterol,2016,27(1):10-16.

[15]Crocker K,Chur-Hansen A,Andrews J.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qualitative study of GPs’ perceptions[J].Aust Fam Physician,2013,42(11): 805-810.

[16]Sibelli A,Chalder T,Everitt H,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the rol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nset [J].Psychol Med,2016,46(15): 3065-3080.

[17]严晋,王跃,朱海杭,等.压力及个性因素在IB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干预机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34(1):12-14.

猜你喜欢
性生活消化道痛苦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谁痛苦,谁改变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分担痛苦
性爱和谐有秘诀
性生活有“ 八 忌 ”
痛苦力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