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钧
(甘肃省永昌县第四中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致力于打造更高质量的教育。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地方的教育质为未升反降,主要原因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将知识真正提炼成帮助其自身能力发展的养分。因此,对分课堂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从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对分课堂是我国的原创课堂,最初是由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来提出的。对分课堂主要包含了讲授、作业和讨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传统课堂中,通常是先教后学,即教师先集中讲解重点知识,学生再根据自身能力吸收;在研讨式的课堂中,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以上两种不同的是,对分课堂将教师集中讲解的时间与学生讨论的时间严格区分开,在这两个阶段中间留出大约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形成个性化的学习风格。这就很好地避免了课堂讲授之后立刻讨论,而学生并没有完全吸收重点内容的情况。同时,在讲授、作业以及讨论这三个部分,教师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课程内容决定是当堂对分、隔堂对分或者隔周对分。
1.教师要建立心理相容的班级氛围
对分课堂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要建立心理相容的班级氛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重要推动力,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势必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并且其言行举止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无精打采,不能单纯归因于学生学习动机不高,而是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需要改进。比如在生物的学习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教师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势必会比单纯讲解理论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严重僵化,模式化的学习环节也使学生无法体会课堂的乐趣,创新能力低下。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并且极度依赖课本。因此对分课堂就是要改变教师和学生传统的观念。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应将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关心学生、尊重学生,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在对分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改变学生以往学习的被动状态,积极发掘其潜能。其次,为了提升课堂的实效性,教师要精心做好备课工作,正式上课时做到重难点分明,让学生能够更加简洁快速地理解重点知识,要注意讨论时间的把控以及讨论内容的质量,如果讨论环节只是走形式就无法保证讨论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最后,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询问等方式掌握学生该堂课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4.对分课堂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之所以说对分课堂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因为对分课堂毕竟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推行之初,由于好奇心的趋势,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但是一定时间过后,新奇感开始消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不爱发言、不爱参与讨论的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持续被这种教学方式所吸引,教师就需要花费更多心思去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对分课堂的提出给中学教师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但在实践的过程之中难免会遇到些许阻碍。比如,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超出了教师的研究范围,教师无法及时给出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专业能力不过关,而是当下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而教师也应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在对分课堂的实践中总结经验,适时反思,才能得到更高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安晓丽.关于“对分课堂”是否适合高中课堂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5,(05).
[2]陈家胜.高中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教学新论,2016,(10).
本文是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7]GHB05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