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2018-02-10 04:38刘臣宇李卫灵孙伟奇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

◆刘臣宇 李卫灵 孙伟奇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但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为目标。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启发式教学都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正确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动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扬教学民主。

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做法

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形式和做法,众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各有所长,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是根据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根据教学目的与任务,结合课程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而设计、创造、总结出来的。其最基本的要求和做法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1.充分准备,做好铺垫

进行启发式教学,关键是课前准备。应该事先摸清教学双方的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做好课前准备。启发,必须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要有计划的事先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关知识,使新旧知识的接口鲜明突出。如果已有知识尚嫌不够,应在上一课自习时或在上课开始时介绍必须的预备知识,做好铺垫,从而为顺利进行启发开辟道路。

2.选择方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是常用的一种。图示法、演示法和实验法都能形成优势兴奋灶,引发直接兴趣。激发了兴趣,唤起了注意,启发式教学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3.形象描述,引起关注

在没有适合的直观教具可供利用的情况下,教师形象地描绘即将要解决的问题,激化认知冲突,展现矛盾,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往往可以把学生带入即将研究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网络谣言的危害》时,可以先描述一下“蝴蝶效应”,即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煽了几下翅膀,两周后就可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产生一场龙卷风。由此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进而让学生讨论如果网络谣言不加以控制,即使是很小的问题,也将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网络谣言危害的认识。

4.研究学生,善于激疑

“疑”就是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朱熹说过:“大疑则大进”。提出问题是探究真理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也是从问题开始的。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一旦没有问题,学习就会中断,智慧的火花就会熄灭。

善于激发疑问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特点,存在哪些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启发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障碍,了解学生的工作经历和内心需求,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哪些问题尚未感兴趣,使启发时提出的问题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有针对性。二是要善于选定突破口,“疑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明显的,一眼就能看到的,一类是隐藏的,学生似懂非懂的。似懂非懂的蕴含性疑惑是“激疑”的重点,因为这种问题更有深度,要纠正误解或使认识有所突破,难度也更大;一旦有所收获,学生也有更大的乐趣。还有一种情况,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根本提不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设“障”立“疑”“制造矛盾”,善于从已有的知识中引出矛盾,使学生“于无疑处又生疑”。不断地设疑才能不断地启发学生由不思或少思,到多思、到深思,引导学生通过“生疑—质疑—释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5.设计问题,注意衔接

整个启发过程,不是提出一次疑问就会取得成功,而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一般来说,一节课中学习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一个原理,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提出若干个问题才能逐步引导,最后得出结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的“衔接”问题。即问题与问题之间跨度不能太大,要循序渐进,这直接关系到启发式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它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分段与完整,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6.抓准时机,注重引导

疑问已经有了,或者问题的情境已经创设了,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就应该调拨开导、排除障碍,解开疑团,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揭示内在联系),不失时机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里有两个“时机”要特别注意。

一是要想方设法,运用直观教具或用语言描绘,“以情动情”,引导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迫不及待,跃跃欲试。这是启发的重要前提,是正确启发的时机。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就不要急于进行启发,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实践表明,达到这种状态的程度越高,启发的效果就越好。正像运动员一样,没有达到“憋足了劲”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最佳竞技状态,是跑不出最佳成绩的。

二是在启发时,脑子里一定要想到:要千方百计使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要做到“开而弗达”,即把弓张的满满的,但箭并不发出去。这个关键时机的动作,要学生去做。教师千万别图省事,一张嘴就和盘托出,学生不费力气、不动脑筋就得到了结论,解决了问题。事实证明,教师越俎代庖,错过了这个培养学生求知欲的最后时机,表面上看也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学生得到的只是死知识,形启而实注,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最为可惜。

这种“开而弗达”“引而不发”的启发艺术,就是扶(教师指导)和放(学生独立探索)的辩证统一。扶放结合,相辅相成。扶中有放,敢于放,且善于放。其目的在于有计划地逐步引导学生由不会独立探索,到半独立探索,走向完全独立探索。这就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从多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什么启发式教学十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呢?这不仅是因为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通过实践,学会思维方法,发展心智,增长才干,而且还在于只有这样做,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一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迸发出学习激情,学习主动性也就进入高一层次的境地,从而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力。

7.注重积累,灵活运用

文无定体,教无定法。掌握和运用启发式教学,需要创造性思维。鉴于教学过程复杂多变,要求教师思维活跃,感觉敏锐,富于想象,善于机变,不拘于一种思路,不固守于一种方法。启发的艺术要求教师不但要领悟启发的要领和规律,而且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根深则叶茂,登高而瞻远。有深厚的功底,才能高屋建瓴,得心应手,才能画龙点睛,深入浅出,才能处处紧扣学生心弦,将知识的暖流、思想的乳汁汇入学生的心田。

三、启发式教学的重点

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运用好启发式教学,教师要精通本门专业知识,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积累,丰富经验。启发式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以下两个方面。

1.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可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种启发式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可见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很重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

2.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才真正收到实效。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抽象法、分类法等等,一旦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大大提高,这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提高任职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前,一些国家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掌握启发式教学,关键的问题、核心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掌握了这一条就掌握了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懂得了启发式教学的真谛,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最美教师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教师如何说课
解决问题的设计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