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经济社会学思想研究

2018-02-10 20:50
关键词:物质利益张闻天社会学

(1.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视角在经济现象研究中的运用〔1〕,是运用社会学基本理论、变量和解释性模型研究稀缺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复杂行为。这表明经济社会学有两个研究重点:一是经济行为本身,二是经济背景中社会学变量同非经济背景中的社会学变量之间的关系〔2〕。经济社会学还承认调查方法、人种史、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合法性〔3〕。而张闻天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调查研究、重视各方利益平衡、重视经济规律等方面。

一、调查研究:张闻天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基石

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有多个不同来源。从教育和科学研究系统看,中国的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大多起始于20世纪初一些教会学校或一些学校中的外籍教授。1925年沪江大学社会学教授葛学溥的《华南农村生活》在美国出版后,社会调查活动在国内逐渐盛行〔4〕。从党内看,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和《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两个重要文件对张闻天参与调查研究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第一,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前提。抗战期间,为了贯彻中央整风运动,张闻天亲自带队参加社会调查,获取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1942年他主要调查了山西神府县的贺家川村、兴县的任家湾和碧村。一年多调查期间,他吃住都在农民家,坑头田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张晋西”“张团长”。张闻天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总是口问手写,一丝不苟地记录每一条有用的素材,事后及时整理研究,发现问题再到群众中核实。他强调调查材料一定要在当地写好,有不确切、不清楚的再作核对,随时修改。1942年2月至4月,神府县调查后,他亲自整理材料汇总写成《陕甘宁边区神府县直属乡八个自然村调查》。同年4月至9月兴县调查后,他写成《兴县二区十四村的土地问题研究》。9月下旬,他又到陕甘宁边区杨家沟村,做了三个多月调查,写了《米脂杨家沟调查》。该调查整理了杨家沟地主集团近一百年租佃关系账簿,具有丰富可信的资料,不仅对研究近代经济史有重要价值〔5〕,也为边区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和策略奠定了基础①〔6〕。

第二,调查研究使政策、法律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20世纪40年代,张闻天担任东北合江地方领导期间,有地方政府发生违反城市工商业政策的现象,主要是对地主兼工商业者挖后门(指追查和没收金钱、财务等动产。工商业者前门开店,后门进货、堆货,挖后门一语即由此而来)、挖家底,有的在挖家底之外还实行罚款,结果使他们全部破产,或者关门歇业。有原为地主,但在日本没收其土地后已转为工商业者,仍被定为地主,有被挖家底者。“八一五”后、土地改革以前,已全部或部分转为工商业者的地主,有全部被没收或被挖家底者。有曾在伪满做了点事,而后转为工商业者,或与敌伪稍有关系者,都被认为是敌伪残余,有被没收被挖者。还有因与地主、富农有亲戚关系,而被没收被挖者〔7〕。张闻天在平分土地运动中保护城市工商业的正确经济政策,为稳定合江地区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张闻天起草的这些指示报中共中央东北局转中共中央后,中共中央指示、合江省的这一做法,适用于东北各地。

这正是张闻天一直坚持的,无论是政策还是法律,总是一种“死”统治“活”的方式的思想〔8〕,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张闻天认为,要重视调查研究,重视实际需要,既然政策、法律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那就应该被修正和调整。调查研究能使政策、法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利益平衡:张闻天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内在动力

按照社会冲突理论,所有的理论家都有着共同的理论取向,那就是重视和承认人最基本的“利益”〔9〕。马克思认为,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脱离利益的思想是空洞而不实在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10〕。当社会学应用于经济现象时,将行为视为主要是通过物质利益驱动的并决定行为的其他方面〔11〕。因此,经济社会学必然关注利益问题。张闻天非常重视利益平衡,这是他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内在动力,这种平衡主要体现在:

第一,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密不可分。张闻天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物质鼓励加精神鼓励,怕说物质鼓励是不对的,不能谈物质鼓励就是卑鄙,谈精神就是高尚。道理很简单,因为精神不能离开物质,无物质就无精神。只追求物质享受,不愿意劳动,那才是卑鄙的。劳动之后得到物质享受,则是理所当然的。张闻天反对提到物质利益就是离经叛道,就应该戴上修正主义大帽子的做法。他认为这是非常愚蠢、糊涂、有害的观点。张闻天谈到,为何穷人最革命,就是因为他们生活最艰苦,迫切需要改善生活。改善生活无疑是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发展生产的伟大动力,它们达到同一个目的就是促使人们努力生产、努力创造发明〔12〕。张闻天所说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实际上就是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问题。

物质利益问题本来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却成了理论研究的禁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林彪、“四人帮”不仅不准谈论物质利益,还以此罗织罪名,残酷迫害所有正直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然而,张闻天却挺身而出,痛斥他们的荒诞谬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理,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纯洁性〔13〕。众所周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方面就是需要正确调整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客观上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经济规律〔14〕。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做了早期探索和大胆论述,他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

第二,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公私利益关系。张闻天认为,在社会主义公私关系中,由于公有制占据主体,私的、个人的利益必须要服从公的、集体利益。所以,我们党一贯提倡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作为对个人,首先是对共产党员和一切国家机关、军队和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的行动准则,而反对旧社会遗留的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为了集体和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好现象逐渐增多。但社会主义社会,公和私不能完全隔绝,反对自私自利,却不反对应该得到的个人利益〔15〕。公私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确认个人利益就需要重视按劳分配。

保护并承认个人利益,就要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而贯彻按劳分配则必须取消吃饭不要钱的现象。张闻天认为吃饭不要钱违背了经济规律,对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可以实行该政策,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样就不对,是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还要保护消费品个人所有制,比如自留地、小农具等。生产越多,消费也越多。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则多得,多劳对国家贡献大,在社会主义,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结合的,不能否定个人利益。共产主义风格,为集体牺牲个人的思想,可以宣传,可以要求少数人,包括先锋队、先进分子,但对多数人不行〔15〕。

尊重个人利益是衡量制度设计是否科学的关键。制度设计的目标是实现私利公益,而只有建立在尊重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制度设计才能实现社会公益的目标〔16〕。个人既然是社会的现实主体,个人利益也就是本体利益,是客观必然的个人需要的确证方式和表现方式,个人利益就需要得到确认和保障〔17〕。张闻天在“一大二公”的年代就提出要尊重个人合理利益,不啻为阳春白雪,也正因为如此才反映张闻天经济社会学思想的高瞻远瞩。

第三,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张闻天关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认识中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眼前利益中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在长远利益中也有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者是统一、矛盾的关系。不能谈到眼前利益,就是在搞物质刺激,谈到长远利益,就是高尚。眼前利益中包含了精神刺激,长远利益亦囊括了物质刺激。生活比较困难的人,重视眼前利益,这是正常现象。党的力量就在于采取办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空谈长远利益,不解决眼前困难,党就无法得到群众信任。长远利益能够动员群众,鼓励群众加强斗争和生产,从而改善目前生活〔15〕。

1962年,张闻天大胆提出,可以研究包产到户问题。他首先对包产到户的性质做了分析,认为包产到户实质是经营管理问题、劳动组织问题,而不是所谓的道路问题,也不是个体经济,而是个人责任制和产品责任制相结合的一种较完善的责任制。其次,他预测了包产到户的趋势。他认为包产到户应该进一步扩大,这样才能够改善群众生活,改善群众眼前利益,增强群众对集体的信心,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这是解决群众生死的大问题〔15〕,从眼前利益看,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从长远利益看,则能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贡献在于他将所有的人类都假设为“理性经济人”,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18〕。张闻天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尽可能地将周围这些“理性经济人”转变为“理性行为人”〔19〕,使他们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并适当进行平衡,从而达到使大多数人实现共赢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张闻天大胆提出扩大包产到户,振兴经济,平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三、重视利用经济规律、推动社会发展:张闻天经济社会学思想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诸经济规律如按比例发展规律、计划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等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形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20〕。利用经济规律,必须研究各种条件,使经济规律得到最有利的结果。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否则就会相反〔12〕。

张闻天利用经济规律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充分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利用经济规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必然涉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问题。张闻天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在思想意识上还将长期存在,在生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也还多少存在,但已不再占据主要地位。张闻天谨慎地使用了“能否说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做出了判断,即基本矛盾在于生产力发展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与个人需要。从1949到1957年,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但是1958年之后就不能这样说了〔15〕。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矛盾——基本上不是对抗性矛盾,是劳动人民内部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主要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阶级斗争。把它们一律称为阶级斗争,是扩大化。消灭资本主义残余同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消灭同建设相比较,建设是主要的,消灭是为了建设〔15〕。

如果认识清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那么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成为这些认识的逻辑结果。革命改变生产关系,而后释放生产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再次改变生产关系。只有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总产品,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国民财富,增加公共积累,把主要力量以及劳动力直接用在物质生产方面,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5〕。

张闻天不仅在理论上认识到这一点,在实践中也尽力实施。1949年辽宁营口人民处于极度困难之中,国民党抢掠了三年,又连遭三年外洪内涝病虫害等袭扰,全县62万亩土地半数被淹,许多农田遭病虫害毁坏。农民以野菜、草籽合糠充饥。很多老人小孩面目浮肿,举步艰难。值此困难之际,张闻天鼓励大家大力开展生产自救,充分发展生产力。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宣传,全市27万人口中,有5.5万多人从事打草袋子、编席子、淘金、捕鱼等副业生产。经过一冬的奋战,终于战胜了灾荒,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增添了寒衣〔5〕。

第二,在生产关系方面,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存在,促进经济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如此朴素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已深入人心,但在改革开放前能够从理论上认识并贯彻实施者,张闻天属于其中少有的一位。其实早在解放战争期间,张闻天就认识到解放区生产力落后,应该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如此才能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时他提出东北的经济构成应该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小商品经济以及秋林式社会主义经济〔12〕。这些思想既有对列宁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分思想的吸收,也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六种经济成分,归根到底仍然是由当时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是这种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在生产关系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张闻天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这一观点后来为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所深化并成为江泽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思想的滥觞〔21〕。

张闻天不仅在理论方面对中国的经济形式进行了思考,在实践中也有所行动和建树。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调任辽东省委书记期间,他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供销合作社,从本省实际出发,提出供销社的任务是扶持社员发展生产,供给社员生产与生活上比较廉价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品,从而减少商人中间剥削,并以公道的价格收购社员的生产品,保护社员群众利益。张闻天认为,供销社不能以赢利分红为中心,但也不能亏本卖出或任意赊账而使合作社垮台。它要在为群众服务的前提下,实行经济核算,适当积累资金,一定程度上满足社员的分红要求。这一利益平衡思想,使辽东供销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合作社在实现真正扶助社员发展生产,满足群众供销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使社员得到了经济利益,树立了合作社在群众中的威信。1949年8月到当年底,营口的合作社增加了一倍,平均每三个行政村就有一个供销社。1950年合作社的资金由1949年36亿东北币增至485亿。由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对组织副业生产,特别是在解决生产原料,产品销售资金等具体困难上起了重大作用〔5〕。

针对解放前中国生产力落后的情况,张闻天认为需要大力支持小手工业的发展,鼓励商品流通。苏维埃政权所统治的区域,经济方面比较落后,农民小生产商品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同样,在工业方面,小手工业生产者占主要地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则相对较少。苏维埃国营企业主要限于必要的军事工业如造币厂与印刷厂,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基本没有。因此小手工业的发展尤其对于军事、对于群众特别需要的如煤铁、石灰、农具、布匹、竹木、油纸烟等都非常重要。只有工商业的发展才能更有力量在经济上帮助革命战争的胜利,改善工农群众生活,并在经济上巩固同他们的联合〔22〕。

第三,充分认识价值规律在经济中的作用,重视工资的作用。按照通说,所谓价值即客体对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是其他诸经济规律的基础规律。价值规律的本质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按照价值量的“准尺”要求等价交换。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中只有价值规律能把它们像冰糖葫芦那样串联起来。这样,经济规律在彼此发生作用时,就有机地形成了一个整体力量〔20〕。

张闻天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从生产开始,而非从一般规律开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有了价值才谈得上价格、成本、工资、经济核算盈利等〔1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不是商品,不能买卖,但国家需要雇用劳动者,在商品生产形式下,劳动力就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消费品的价值〔12〕。既然劳动力有价值,那就需要使用工资来衡量,就需要按劳分配的存在。主张按劳分配,可以让劳动者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工资政策,劳动报酬政策,应该研究的首先是物质报酬问题。政策规定的正确,执行得正确,就是政治。把政治同物质报酬脱离,甚至对立,不妥当,必须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来阐明按劳取酬。人民要改善生活,就要提高生产,努力劳动,给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既然劳动光荣,多劳多得是正当的,那么劳动好的人生活得好些,生活富裕些就是应该的,正当的。这样生活好的人,对社会主义会更加积极拥护〔12〕。

事实上,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认识到工资对于激励员工行为的重要性。金钱是至关紧要的刺激物,这是因为作为交换媒介,它是最具有实用性的……任何其他刺激物或激励手段在实用价值方面都无法与金钱相提并论〔23〕。只有好“薪情”才有好“心情”,谈论工资问题,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在提到工资就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年代,张闻天却能够从价值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工资问题,称得上是“世人皆醉独我醒”了。

四、 张闻天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历史意义

张闻天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些错误,构成了改革开放思想的滥觞。张闻天在多方面为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进行了可贵探索。比如重视运用经济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问题、包产到户问题、重视农贸市场建设问题等等,而这些思想基本构成了改革开放思想的滥觞。

张闻天经济社会学思想的历史意义还表现在它们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这些理论主要包括:重视生产力思想、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并重思想、坚持按劳分配思想等。

张闻天多次表示,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压倒一切的任务,这个任务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苦性。物质生产决定一切是唯物史观,要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10〕。在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中,他也多次强调,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有可能是生产力发展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与个人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些高瞻远瞩的论述不但后来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也在中共八大中重新得到肯定。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实际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情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只有认识清楚了国情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特点的政策。

关于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张闻天的论述充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他坚决反对把二者互相分割、互相对立的极端看法,主张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而人民利益原则是邓小平利益观的核心,人民积极性是利益观的逻辑起点。这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如何解决现实各种利益冲突,使利益要求变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24〕,同样是邓小平一直思考的问题。解决利益矛盾,最终需要依靠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丰富社会主义物质财富才能够完成。从1957年到1976年,中国“左”了差不多整整二十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认识到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才会有物质财富,也才会按劳分配〔25〕。所以,重视物质利益的落脚点仍然是发展生产力,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张闻天和邓小平的共识。

关于按劳分配思想,毛泽东在该方面的探索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由于多种原因,他并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26〕。而张闻天却一直基于多方面调查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应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既是由社会主义国情所决定,由不发达生产力状况所决定,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征的必然体现。张闻天还制定了按劳分配提纲十四条,其中的合理成分后来亦为邓小平按劳分配思想所吸收与借鉴。

注释:

①这些调查非常有助于理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部结合带或中共晋西北根据地区域农村社会的基本面貌及其演变历史,同时亦对大致同一时期的其他华北农村社会调查做了最重要的补充,甚至可能会改变先前有关华北农村研究的某些结果。

猜你喜欢
物质利益张闻天社会学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农村空心化及其次生问题的治理路径——以商洛市为例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与物质利益思想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初步探索
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现代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