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婷, 景 影
(解放军南京总医院 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肾脏科, 江苏 南京, 210002)
多发性肌炎(PM)是由于炎症细胞浸润在横纹肌组织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坏死性肌病,临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和对称性肌无力,可以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1-2],作为一种少见病,其发病率约1/100 000[3]。间质性肺病是其非常重要的并发症,具有约40.00%的患病率[4],但并发肾小球损害的病例国内外少有报道。关于PM合并肾损害的护理方法国内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例确诊为PM合并肾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临床治疗和护理报告如下。
患者甲,男,45岁,已婚,因“痛风3年,尿检异常20 d,乏力15 d”入院。病例特点:反复发作痛风3年,15 d前出现双肩关节、双肘关节、双膝关节疼痛,伴乏力。肾损害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无镜下血尿,肾功能临界,血白蛋白正常低值,尿酸偏高,肝酶明显升高,后背部可见融合性红色皮疹,伴瘙痒,无严重脱发、反复口腔溃疡等肾外表现。入院查体:体温 37.5 ℃,脉搏 100次/min,呼吸 20次/min,收缩压/舒张压140/87 mmH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营养一般,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后背部可见融合性红色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咽不红,扁桃体不大。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轻度浮肿。肺部CT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3+),隐血(+),24 h尿蛋白定量2.48 g/24 h,尿沉渣红细胞(RBC) 10 000/mL,白细胞(WBC) 0-1/HP;血常规:血红蛋白(Hb)15.3 g/dL,WBC 13 000/mm3,中性粒细胞(N):75.9%,血小板(PLT) 247 000/mm3;C-反应蛋白(CRP) 13.6 mg/L;血生化:血白蛋白35 g/L,球蛋白26.8 g/L,胆固醇4.48 mmol/L,甘油三酯2.83 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7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62 U/L、肌酸激酶10 426 U/L、K+4.43 mmol/L,Na+134.6 mmol/L,Cl-100.4 mmol/L,TCO223.2 mmol/L,Ca2+2.15 mmol/L,肌酸激酶MB同工酶153 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137.43 ng/mL,肌酐324μmol/L,尿素19.2 mmol/L,乳酸脱氢酶2 100 U/L,降钙素原0.231μg/L,TCO226 mmol/L,肌钙蛋白I 0.36 ng/mL,肌钙蛋白T 0.84 ng/mL,肌红蛋白2 412.0 ng/mL;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1.53 mg/L;ANA、抗dsDNA阴性,补体C3 0.878 g/L,C4 0.299 g/L。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合并肾损伤。
患者乙,男,47岁,已婚,因“乏力、肌痛10余天,尿检异常1周余”入院。病例特点:急性起病,病程10余天。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伴蛋白尿,无镜下血尿,血压正常,无关节痛、皮疹等肾外表现。间断咳嗽、咳痰,查肝酶、肌酶普遍升高,肺部CT提示慢性肺部炎症,右肺散在肺大泡;双侧胸膜增厚,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入院查体:体温36 ℃,脉搏88次/min,呼吸18次/min,收缩压/舒张压119/67 mmHg,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或病理性心音,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膨隆,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感觉正常,肌力IV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2+),隐血(+),24 h尿蛋白定量2.18 g/d,尿沉渣:20 000/mL,多形型;血常规:Hb 13.1g/dL,WBC 11 000/mm3,N55.9%,PLT 212 000/mm3;CRP 43.1 mg/L;血生化:血白蛋白28.6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51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81 U/L,肌酸激酶12 602 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279 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289.58 ng/mL,肌酐162μmol/L,尿素12.2 mmol/L,乳酸脱氢酶2 500 U/L,降钙素原0.178μg/L,TCO230 mmol/L,肌钙蛋白I 0.66 ng/mL,肌钙蛋白T 0.857 ng/mL,肌红蛋白2 326.0 ng/mL;尿肌红蛋白1 085.0 ng/mL。ANA、抗dsDNA阴性,补体C3 0.436g/L,C4 0.175g/L。诊断为PM合并肾损伤。
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并通过循证护理和个体化护理相结合,2例患者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乏力、肌痛、皮疹、心悸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肾功能趋于正常,尿蛋白减少;体格检查基本正常。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严格合理的配合药物治疗,使医疗技术在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治疗作用,2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肝肾功能恢复,取得预定效果。分别于2016年1月29日和2016年3月5日治疗转归,予以出院。
严密监测血压、体温、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尤其尿色、尿量等。同时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尿素氮、血肌酐、肝功能、心肌酶,监测血气值,特别是监测钾离子的变化,注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2.1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护理: PM作为一种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在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的作用下发挥免疫作用,T细胞可能直接参与细胞毒性作用,导致肌肉纤维坏死和肌肉无力[5-6]。所以治疗PM首选糖皮质激素,有时需要大剂量冲击疗法。其药物不良反应为高血压、类固醇糖尿病、感染、库欣综合征(如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皮肤痤疮) 等不良反应。治疗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详细介绍激素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嘱患者多饮水,并观察血压变化及头痛改善情况。用药期间必须严格给药时间及剂量,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记录大便颜色、性质。
2.2.2丙种球蛋白经静脉输注后护理: 使用时禁止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以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在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如发现患者有发热、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必要的处理。
2.2.3细胞毒免疫抑制剂: 别嘌呤醇治疗过程中观察有无皮疹和胃肠道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检查血常规,预防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或骨髓抑制。
2.2.4其他: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加用其他药物,并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法。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保肝治疗过程中,预防出现低钾血症和血压上升,以及体液潴留、浮肿、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注意观察血清钾值的测定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时感注射处疼痛,嘱停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注射剂保肝治疗过程中,为防止出现过敏性休克,充分询问用药史,并做好紧急处置的准备。
2.3.1心脏损害: 2例患者均合并心肌损伤。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稳定情绪。禁烟酒、饱餐、劳累。指导患者进食时应缓慢吞咽,少量多餐,宜进食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禁用刺激心脏血管的药物,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2.3.2肺炎: 患者乙合并肺炎,由于PM累及肋间肌、膈肌和吞咽肌,使其肌力减弱、肺活量降低,气管分泌物排泄障碍,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紫绀、喉头水肿等危重病情。病程中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生命体征变化,精神和意识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嗽,从呼吸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教会患者四步有效咳嗽:第一步:雾化吸入刺激患者呼吸道;第二步:用鼻腔深吸气;第三步:屏气呼吸3~5 s;第四步:手扶住上腹部协助用力咳嗽。每2 h监测血气分析1次,每1 h监测1次血氧饱和度。
2.3.3预防院内感染: 2例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其药物不良反应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增加感染的风险,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7],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患者后均应洗手,采取六步洗手法,防止交叉感染,并且每天紫外线消毒病房。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进行双向保护,管床护士要交代患者病情好转时多活动,加强营养,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2.3.4肾损伤: 2例患者均合并肾损伤,存在轻度水肿,需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做好皮肤护理。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液体入量,进液量等于前1天尿量加上500 mL。每日监测体质量并记录,病房每8 h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天限制1人探视。其中患者甲,为排除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曾进行B超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由于PM患者多系统损伤,肾活检术前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必过分紧张,肾活检所取的组织只有一侧肾脏的1/100 000,且医院科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基本不会造成肾脏的损害。术前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尿量,完善各种检查,如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B超查肾大小等。术前避免进食产气食物,练习俯卧位的呼吸与屏气动作。术中肾活检体位为俯卧位,头偏向一侧,两手放于头的两侧,暴露手术野,将上衣和裤子分别向两侧拉开,向上至两肩胛下缘,向下至臀裂,连接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及心率,协助患者配合手术包括屏气及心理调试。术毕协助粘贴胶布,并用沙袋加压保护,将患者送出手术间。穿刺当天协助患者留取尿标本,穿刺后告知患者应绝对卧床4 h,有血压及尿色正常的情况下,4 h以后可以轻微翻身,24 h可下床轻微活动,缓慢起床以防止低血压,1周内不可剧烈运动,这期间严禁用力排便及做腹部的侧伸运动,以卧床休息为主。穿刺后正常饮水,观察术后第1次排尿情况,穿刺后次日晨需要抽取静脉血送检。该例患者未见肾穿刺的并发症。
2.4.1避免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摄入量应视肾功能的情况而定,避免非蛋白氮在体内的积存,告知患者不宜用豆类及豆制品作为营养补充。
2.4.2避免高脂食物: 患者有高血压和贫血的症状,因为脂肪能加重动脉硬化和抑制造血功能,患者不宜过多食用。
2.4.3忌摄入含嘌呤高及含氮高的食物: 应限制刺激肾脏细胞的食物,如菠菜、芹菜、小萝卜、豆类、豆制品、沙丁鱼及鸡汤、鱼汤、肉汤等。此类食物中含嘌呤高及含氮高,在肾功能不全时,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对肾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2.4.4避免食用强烈调味品: 强烈调味品如胡椒、芥末、咖喱、辣椒等对肾功能不利,患者应忌食。味精由于多食后会导致口渴欲饮,在限制饮水量时,患者也应少食用味精。
2.4.5避免过量食盐: 患者如进食过量的食盐,而排尿功能又受损,常会加重水肿症状,血容量增大,造成心力衰竭,故必须限制食盐,给予低盐饮食。
2.4.6其他: 因肌无力造成吞咽困难患者,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时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不可过快,以防吸人性肺炎加重病情。必要时经鼻饲管注入食物,以保证营养供给。
告知患者激素治疗期间会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等症状,停药后会逐渐消退,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取得积极配合。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精神异常,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创造安全环境,室内严禁放置暖水瓶、水果刀等危险物品,以免患者误伤他人或自伤。患者甲在激素治疗期间出现失眠,经告知严格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周后失眠症状缓解。
PM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并尽可能减少操作、针刺等,以免加重病情。合并肾损伤时,患者出现浮肿,为避免血栓形成,尤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但是为防止肌肉萎缩,在水肿症状减轻后,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主动或被动运动,如屈伸肘、膝关节,抬高双臂双手等动作。病情稳定后,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增加锻炼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切忌剧烈运动。
出院前告知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强调合理的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适当进行体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平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避免各种肾损伤因素(妊娠、创伤、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告诉患者及家属掌握出院带药的用法、剂量及副作用,不可随意中断。经常测量血压,定期复诊。若有尿量减少、尿液混浊、水肿、感冒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PM作为一种特发性炎症性肌肉疾病,是由于炎症细胞在肌肉组织浸润而导致肌无力的一种全身性疾病[8]。该疾病涉及多器官损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兼顾多种危重病症。本文中两例患者心脏、肺、肾脏、肝脏均有损伤,要求护理工作具有预见性和准确性,以避免导致多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对于PM患者,目前缺乏统一护理模式,文献报道均为散发病例。目前PM合并肾损伤的相关护理报道较少且不系统,本文涉及病例数目虽然较少,但对于PM这种多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学进行了探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PM合并肾损伤的护理学相关报道的空白,对指导PM合并肾损伤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1]MOROVIC-VERGLES J, MITROVIC J. [Pathogenesis of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J]. Reumatizam, 2012, 59(2): 23-26.
[2]TSUCHIYAMA T, TOSHIDA N, KOUDU T, et al. Effective CRT-D Therapy for End-Stage of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ssociated With Polymyositis: Report of a Case[J]. J Card Fail, 2010, 16(9):175-180.
[3]ROSA J, GARROT L F, NAVARTA D A, et al.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 in a health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Buenos Aires[J]. J Clin Rheumatol, 2013, 19(6):303-307.
[4]KIELY P D, CHUA F.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clinical phenotypes and prognosis.[J]. Curr Rheumatol Rep, 2013, 15(9): 359.
[5]VENALIS P, LUNDBERG I E. Immune mechanisms in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 and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erapy.[J]. Rheumatology, 2013, 53(3): 397-405.
[6]CRUELLAS M G, VIANA V S, LEVYNETO M, et al. Myositis-specific and myositis-associated autoantibody profiles and their clinical associations in a large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polymyositis and dermatomyositis.[J]. Clinics, 2013, 68(7): 909-914.
[7]高晓东, 胡必杰. 不同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8): 1999-2000.
[8]汪汉, 蔡琳.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心脏病变[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 36(3): 33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