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虹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现代医学的发展迅速,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医学护理模式的更新,提高医学护理质量成为了普遍趋势,成为了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需求也对护理质量提出不同的要求。护理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是对病人的服务,既涉及到技术标准,也涉及到对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它是一种持续性的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最终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本文将从目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护理质量两个方面入手。
技术标准的符合是传统质量管理的理念,即通过细化的技术标准要求,将护理变为流水线上的工作,一味只停留在技术操作合格率、病区质量管理合格率、护理事故发生数、年度褥疮发生数等基本技术操作数据上,并没有包括心理护理结果、出院指导准确率、病人心理健康辅导程度等深层次当中,给人一种只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值就是完成了工作的错误导向,不利于良好职业道德和高标准的质量意识的形成。
个别的医院过于注重绩效和标准,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理念的教育较少,对出现的影响护理质量思想倾向没有及时纠正和引导,不注重和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只以简单的奖金激励等经济手段作为管理方式。在该方针的引导下,思想教育手段缺失,导致有一部分护理人员丧失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和高度责任心。因为职业素质的缺失,使得护士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不能得到及时提高和更新,对护理理论的动态掌握不够。
在护理管理当中,医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奖惩机制,比如对于优秀护理人员的表彰奖励力度不够,对于优秀的护理事例宣传较少,难以形成风向标式的整体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对不安心工作,不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出现工作错误的护理人员处罚没有及时有效,缺乏对于纪律遵守的权威性,难以起到警示和教育全体护理人员的作用。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干好干坏差不多的氛围下,很难持续去提高护理质量,有时反而会造成损害。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医学学科越分越细,医疗手段越来越精细化,使得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出现层出不穷,对于护理的要求不断增加。虽然工作任务和内容不断增加,但科室在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环境下,为了减少支出成本,并不会去想增加护理人员,而会严格控制其数量增长,导致原本科室短缺护理人员的情况更加严重。这使得本来工作就超负荷的护理人员工作更加繁重,缺乏整理和思考,比如没有更多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对日常护理病历书的撰写存在应付现象,缺乏一种系统的护理理念,使得护理质量的提高流于形式。
提高护理质量,应该将现代管理理念引入到护理当中,现代管理中追求在最经济的水平上生产出具有适用性,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与此同时为了这个目标发动力量去协调各个生产部门,从而去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质量提高,要求每一次做事都要追求准确性,并且做到事前预防比事后检验更为重要。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通过理念的吸收建立现代医护质量管理的思路、方法,比如护理质量的高低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对病人的日常性、事务性的服务或是简单的服务态度优劣,而应是有更加具体和细化的护理质量标准,让护士能够充分了解应该如何去做和解决问题。此外,对于护理全过程的监督把控也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前馈控制,在过程控制中避免缺陷,用积极有效的控制让病人能够得到他所需服务。在将管理理念引入到护理质量当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方式,将以前护理中的以完成标准目标为重点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方向,以动态的方式保证护理过程不偏离护理理念。
护理工作有着重复性高、强度大和风险高的特点,而且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达到零差错的要求,作为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十分重要,他们是开展好护理工作,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一是建立有效的思想教育体系,更新思想教育内容,并将其纳入到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当中,建立相应的有针对性、经常性、激励性的专题教育,从而进一步形成由多种教育形式组成的思想体系。二是应该多关心护理人员的日常生活,多谈心,多送温暖,改变以往的单一教授形式,转向文化、生活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交流,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三是作为管理人员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通过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相关纪律,做好护理群体人员的表率,形成正向引导作用。四是要巩固好护理文化建设的成果,一方面通过技术练兵、多维度评比等方式评出技术能手,树立其技术先锋形象,带动护理人员争创技术标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表彰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数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护理人员,建立工作典型,教育和引导护理人员进一步加深对爱岗敬业的认识,争创先进标兵。
在现阶段的医院管理方式,普遍采用的是院科二级管理模式,即经济分配主要通过科室的核算实现,因此护士的收入和科室的收益是相挂钩的。该种分配方式导致了收入在科室平均分配,不能根据所在岗位的特点、任务量、工作强度等来来开收入差距,即不利于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工资分配体系,根据岗位的细化分工,以劳动强度、工作风险作为一个分配标准,根据不同的群体、职称、班次和岗位建立相应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比如作为护士长,绩效工资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为岗位工资,同岗应该统筹;第二个部分是工作量多少,通过对工作量进行核算,根据工作量大小确定工资额度;第三个部分是工作质量高低,建议一个考评标准,设立一个考核工资上限,每月进行核算,根据工作情况进行扣减考核工资,没有扣分可以领取到考核工资。
作为护士,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难以将其每一项工作都进行量化考核,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建立相应绩效工资体系。一方面是绩效系数测算,根据班次大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设定不同的绩效系数,比如工作量大则绩效系数大,每个月的相加就是其绩效系数,根据确定的绩效系数和绩效工资比算出实际的绩效工资;另一方面则是将工作质量考核放入绩效工资当中,根据岗位、班次设定相应的考核评分表,通过考评分值计算出工作质量绩效工资部分。通过绩效工资制度,避免出现因为科室强弱、资历大小出现的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工资分配,使绩效考核由单一的经济效益向注重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转变,建立起公平的分配制度,既能稳定护理队伍,也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因为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具有工作量大、强度大的特点,常年都在工作,节假日还要在第一线,她们的付出需要获得尊重、理解和支持,因此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护理人员的奖励可以参照规定标准,严格设定相关要求。比如可以根据年中和年末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并以起树立典型,宣传相应的事迹,从而起到一个鼓舞人、引导人的作用。
提高护理质量不仅需要奖励机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做到优者奖,劣者惩的良好态势。建立的惩罚机制应该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那些因不遵守纪律,出现差错,造成事故的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根据规定进行惩罚,将惩罚和升职、奖金相挂钩,从而形成相应的震慑作用。
护理质量的提高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病人需要的变化都决定着护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形成和支持这种服务的过程的质量必须随之变化和提高,因此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护理质量不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程薇.《对现行护理质量管理思路与方法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第9期.
[2]李娟.《影响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因素及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09年第8期.
[3]钟慕贤,黎俊红.《完善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当代医学》,2012年第21期.
[4]丁巧芳.《改进护理查房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第13期.
[5]徐勤,汤哲.《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2期.
[6]颜丽,朱红燕,杨丽.《浅谈护士素质和护理质量》,《新疆中医药》,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