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旋
(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500)
皮肤问题长期是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如今,心脏手术越来越多,皮肤的护理工作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则愈加重要。因为在心脏手术中,手术的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久,且患者中老人和儿童的比列越来越高,这些患者大多是与好几种内脏的疾病相关,而在手术中,因为需要使用电刀、循环水毯和体外循环机等器材,所以在手术中皮肤的完整性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在体外循环术中,基础代谢较差,面临长时间的缺血和缺氧状况,血液循环不佳,同时手术持续时间较久,而病人中中老年人的比例很高,需要要求深度和高标准的麻醉,心脏病人在手术中常常是处于深度麻醉,致使其身体肌肉较松,垂直压力的存在往往会致使术中压疮的出现,当然长时间身体的固定不动也会引起压疮。所以,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科学的保护措施来预防术中皮肤压疮的出现。
搜集医院内手术室操作的219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的数据信息,其中,95例瓣膜置换术,30例冠状搭桥术,82例房室缺修补术,8例左房黏液瘤,4例法洛式四联症。患者年龄在2岁至72岁之间,手术时长为3-7七小时,病人在术中处于平卧位。
1.2.1 术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手术之前参加病人信息的讨论,充分了解掌握患者的病史,手术进行的方式,在手术开始之前探视病者,检查评估病人的全身皮肤,患者的压疮风险因子一般包含年纪、营养情况、身体重量、皮肤是否存在损伤、有无水肿、皮肤的弹性状况等等。在术前因该多加鼓励患者,向患者简要的表述一下手术室内的基本环境,讲解手术的基本过程还有要向患者讲明必须接受手术的原因,手术对其病情的必要性,通过这些沟通尽量使患者了解手术基本情况,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愫。综合评测手术的麻醉方案、手术时长、手术中体外循环采取的体位、体外循环的时间以及体温变动的程度等要。
1.2.2 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 手术进行中,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在22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手术台的应该选择厚度适中、软硬度合适、性能好的床垫,采用变温毯,使用棉性等透气的材料,整理平整床单。应该尤其注意,不得采用无纺布材质的床单,无纺布的材质的具有一个显著缺点就是透气性和吸湿性不好,经历长久的手术过程,病人的皮肤将长时间置于湿润的环境中,这样会增加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在手术过程中,要随时察看病人的体温和手术的进程,察看体外循环时鼻咽温度的波动,并基于此适时调节变温毯的温度和室内温度。
1.2.3 合理摆放手术体位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需要长时间进行,因此,手术中的体位不但要切合手术的需要,而且因该契合人体力学的原则,尽量降低压疮出现的概率。变动和设置病人的体位时,要放轻动作,和配合者之间保持动作一致,尽可能避免因为拖动体位而导致的皮肤伤害,减少压疮出现的风险。另外,要使用光滑的床单,不要出现褶皱。
1.2.4 合理放置衬垫物 在心血管手术中一般是平卧位,在平卧位中,人体枕部,骶部,足部主要承载着身体的压力,是而这些地方容易出现压疮。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时,为了能控制患者的体温,应在手术用床上铺设变温毯,所以,不能在病人身下放置太多衬垫物,并多用啫喱垫保护皮肤,用赛肤润涂抹受压部位,减少张力。当手术室内的消毒情况良好时,也可以用毯子或棉被覆盖,还可以将约束带当做衬垫利用。
采取以上的护理防御措施后,在本组的219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中,没有1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发生压疮。
3.1.1 患者因素 当今医学能力和手术的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进行外科手术的病例越来越来多。由于年纪较大,老年人一般比较瘦弱,皮肤自我恢复能力也比较弱。同时部分老年人还患有其他类型的疾病,比如呼吸、泌尿系统疾病。而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冠心病病人的脂肪会很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会有比较强的受力区,因此出现压疮的概率较大。由于患者的身体本来就是被疾病影响着,再加之其营养不足,皮肤缺乏弹性,肌肉组织能力不强,易受到压迫,进而发生压疮。
3.1.2 手术相关因素 (1)麻醉与压疮关系:对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尤其是对血管收缩剂的使用,会导致外周组织血管收缩,使受压方位的缺血、缺氧现象加重,加之无氧情况下新陈代谢的产物不能马上排除,更加加大了压疮发生的概率。
(2)手术、麻醉时间与压疮关系研究发现:一般手术时长超于2小时就会增加压疮出现的概率,所以手术时长是压疮出现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手术过程多于4个小时,压疮的发生概率是25%,因此,手术中压疮的出现概率和手术时长以及接受麻醉的时间成正相关。也就是,手术进行的时间越久,身体受压部位置于低灌注或缺血情况下的时间越久,手术过程中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大。根据研究所言,手术和麻醉时长的相异,压疮出现概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即手术进行越久,局部置于低灌注或缺血情况的组织受压越久。根据相关资料所示,因为麻醉药剂的作用,将近55%的病者在手术麻醉中出现过低氧血症,而此等因素都会加重皮肤组织缺氧情况,进而增加术中压疮的概率。
(3)变温毯的使用:在做心脏手术时,有时需要低温环境或者深低温环境,但是在低温条件下,人体的血管会发生收缩变窄,减缓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减少受压区域的血供,同时血压也会上升,这样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手术中变温毯温度提高的过程也可能发生压疮,因为病患皮肤在接触到变温毯时,变温毯在提升温度的时候病患的皮肤温度也会变高,随着皮肤温度的上升,组织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会加快,过快的代谢和氧耗容易引发组织缺血,从而引发压疮的发生。
(4)手术体位:在进行手术时,病人的体位长期被限制,不能主动移动,不能改变,身体的压力会集中在某一部位,当局部皮肤长时间处于压力下,就易在手术期间出现压疮。一般,手术过程中的体位会成为影响压疮部位的主要决定因素,平卧位时骶尾及足跟是多发部位;采用固定器又容易挤压骨节突出部位,造成压疮。所以再手术前必须调整一个合适的体位,减少敏感部位的压迫,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3.2.1 体位摆放与减压措施 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手术时间长,患者术中体温需要升降控制、同时手术床摆放位置,另外变温毯安防也应平稳、合理,避免病人直接躺在变温毯上,应衬垫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吸水性好的纯棉织物,避免使用一次性无纺布床单。放置手术体位时既要满足手术的需要,又要符合人体力学原理,以降低急性压疮的发生率。保持床单、约束带、体位垫柔软、平整、干燥,术中需移动患者时应避免推拉,以免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
3.2.2 加强术中护理 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如骨隆突部位的长时间受压,皮肤潮湿,循环灌注不足,术中低体温,加温毯的使用等,做到及时处理。术中给予输液加温器,温水冲洗,暖轰机复温等保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效果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手术中压疮率的高低,在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比较容易发生压疮,这时就需要我们在手术前做好相关的准备,比如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完备的防护器具,降低手术部位的压力,保护皮肤,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孙莉.心脏手术中皮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07).
[2] 张杰.预防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护理干预及有效防护[J].护理研究2011(18).
[3] 潘雅琴.体外循环手术中压疮预防的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17(06).
[4] 冯聪琴,史露露,焦晶晶.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医刊),2008,5(3):197-198.
[5] 何晓珍,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5(1):1-7.
[6] 吴勤,崔渝敏,陈燕,等.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44(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