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守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使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教育是幼儿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起始点,将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合到游戏中以达到教育目的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学中的一大趋势。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可行有效的手段之一,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注重游戏的过程体验,而不是结果如何。作为幼儿初期教育的启蒙者,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开展游戏,灵活设计教学,利用生成式教学为幼儿打造快乐成长的空间。
幼儿游戏化课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游戏以幼儿需求为导向,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正处于开发智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启蒙时期,将现有的知识直接教授给幼儿,必然是难以接收理解的,游戏活动减少了教师的过多干涉,而是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从主题的提出到材料的选取,给予幼儿最大限度的自主性,但教师要注意提供充足的资源,并适时地引导幼儿,指明方向。
幼儿游戏化课堂充分考虑了幼儿自身的心理特点,幼儿天性好玩,不受约束,让幼儿规规矩矩地端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必然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游戏课程将孩子的情绪、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看得更为重要,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丰富体验并积累更多经验,实践证明,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幼儿教师要意识到游戏课堂带来的教育意义,积极探索采用多种策略,游戏教学更有助于幼儿的长期发展。
弹性预设,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幼儿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教师在备课时的内容相对较为“粗略”,但却粗中有细,是为了在课堂教学实施时给幼儿更大的思考空间,以避免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面面俱到,步步衔接,会给予幼儿过多的限制,就会由主动探索成为被动接收学习,会影响游戏效果。
每个幼儿的个性各不相同,在幼儿发生分歧时,教师加以正确引导,不能打击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实施鼓励策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自主空间内发扬个性。总之,开展弹性预设可以为课堂实施生成策略做充分铺垫,对游戏活动的展开和幼儿自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区角游戏就是针对幼儿这一性格特点开设的,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水平创设特定的活动环境,合理灵活地投放材料,让幼儿跟随自己的兴趣和资源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游戏,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其中,教师要注意依照区域主题正确投放材料,避免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如,在数学区游戏中,笔者带领幼儿认识并区分基本的几何图形,提前准备了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笔者将图形粘贴在黑板上,告诉幼儿图形名称并让他们观察其特征,三角形是最容易辨别的图形,孩子们都抢答,“有三个角的就是三角形”,其他两个相对容易混淆,笔者耐心地引导他们观察,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而长方形则比正方形扁长一些。之后,让幼儿将同种图形重叠在一起比较其大小,他们很轻松就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活动结束后,发现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3种图形的学习,便及时在数学区投放了其他图形材料,并准备彩纸让幼儿自己剪裁图形,剪刀则由我监督使用,幼儿的学习欲望在丰富的材料中得以满足。
幼儿的安全意识尚不成熟,教师要关注幼儿行为的安全性以及投放材料是否安全。随着幼儿的成长,需要教师增加或调整材料投放以适应幼儿发展,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填充游戏材料才能激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放飞天性,发展个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提倡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日常化,因此,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资源,将幼儿熟悉的人或事融入游戏当中,打破课程单一化的流程设定,将游戏活动与生活背景紧密联系,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活动当中,加深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例如,在美工区活动中,让幼儿学会画简单的小动物。先是鱼的绘画,有的幼儿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好,很快就按照我给出的步骤图画好并涂好颜色,他们只能无聊地等待其他幼儿完成任务,有一个孩子完成后,顺手拿起盒子里的橡皮泥,正当笔者要批评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发现他用橡皮泥捏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鱼,还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点缀鱼的眼睛、花纹。笔者便告诉其他幼儿在完成绘画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橡皮泥制作鱼的泥塑。幼儿无意的行为给区域活动提供了新的灵感,及时打破原先设定,改变教学流程,将活动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幼儿也不需要浪费时间等待。
教师的思维和幼儿的想法大不相同,教学设计与实际情况就会存在一些偏差,这就需要在活动生成过程中灵活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游戏,从日常细节方面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
游戏活动的过程是最大程度调动幼儿感官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积累的过程,游戏活动的目的更注重的是幼儿的个体体验感,而不是旨在完成教育任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组,能够引发新的体验,摩擦出新的火花,激活幼儿思维,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例如,到区域自由游戏时间时,通常幼儿都喜欢聚在一起玩同一个游戏,笔者发现鹏鹏自己抱着积木在角落里玩,别的小朋友想参与却遭到他的拒绝,原来,这个孩子从小被娇生惯养,没有与人分享玩具的习惯,遭到拒绝的小朋友也感到闷闷不乐,影响到整个游戏的氛围和其他幼儿的体验。笔者便坐下来跟鹏鹏交流,让他观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愉悦,鼓励他将玩具分享给别人,或者参与到他们的游戏中。在其他孩子热情的感染和邀请下,鹏鹏和小朋友一起玩了老鹰捉小鸡,气喘吁吁却仍乐此不疲,让他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逐渐放开自己,学会分享。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引导重组,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个体体验,使游戏效果更佳。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个性及行为就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游戏的过程是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每个幼儿处理问题时表现出的态度和方式也不同,通过不断地调整重组能够让孩子从现有经验中总结出新的经验,真正实现游戏中的自我体验。
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便减少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事实上,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学校和家庭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应当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参与,拓展家长资源,参与到幼儿的成长教育中,阶段性地开展特色活动,让家校互动更密切,亲子关系更融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园开展了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亲子运动会,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运动比赛中全面发展,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中,其中一个项目为用凳子作为障碍摆放在跑道上,家长和幼儿用装满球的独轮小车到终点,将球拿出后,家长推着幼儿返回起点,用时最短的前3名获胜。每个幼儿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获胜的幼儿兴奋难以掩盖,落后的孩子也很失落沮丧,家长便耐心地安慰并鼓励他们在后面的活动中争取获胜,每个运动项目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出浑身解数参与其中。在家长的默契配合和幼儿的积极参与中,本次亲子运动会顺利结束,幼儿或多或少理解到要勇于接受挫折,锻炼了孩子不怕苦、不怕输的精神。
《纲要》指导下的幼儿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但再前端的教育理念没有家庭教育资源的互补也是徒劳无功的,通过开展亲子特色活动,让家长意识到自身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更关注幼儿的成长教育。
幼儿对社会充满向往,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机构,在接触社会的同时,开阔眼界,对外界事物形成基本的认知,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发展。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脱离幼儿教学内容,要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兼顾知识与情感多方面内容,充分挖掘并调动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认知和学习内容。
例如,出于对幼儿安全考虑,园内很少安排户外活动,为了丰富幼儿见闻,我园组织幼儿走进农庄,感受种植园的丰收景象。一进农业园,孩子们就被绿油油的蔬菜吸引了,听园内工作人员讲述了各类作物的名称、特点,幼儿对大自然景象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于图书,看到实物后,都表现得很感兴趣。之后,我们停在一片玉米地前,工作人员示范了掰玉米的方法,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我们就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让幼儿尝试掰玉米,并将玉米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筐里。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体验,原来玉米是长在玉米秆上的,辣椒也有多种不同颜色。走进农业园的活动让幼儿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近距离感受多彩的世界。
走进社会的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协调运用好社会各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感知多彩的世界,满足幼儿亲自体验、认识社会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与实践能力。
游戏活动的过程是最大程度调动幼儿感官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积累的过程,游戏活动的目的更注重的是幼儿的个体体验感,而不是旨在完成教育任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组,能够引发新的体验,摩擦出新的火花,激活幼儿思维,引发更多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