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应煌 吴 兴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电工电子实训是高职电气类专业学生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一直以来学校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学,这种统一的教学方式没有契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教学本身来说已经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从人才培养来说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与现代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小班化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电气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课程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试图通过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校电气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采用的是大班统一教学。在此模式下,全班所有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学习评价等都一样。这种教学方式操作简便,但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对课程不适应、不接受的现象,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满意度低。高职生源复杂,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而且高职学生“在心智上已趋于成熟,他们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特征”[1],面对这一状况,开展个性化教学是最佳选择,实施小班化教学则是实现个性化教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此前已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对小班化教学做了一些尝试,但属于“浅尝辄止”,没有真正开展实质性的研究,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与实践,更没有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相应的环境条件建设、体制机制创建,自然不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随着招生形势的变化和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实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总的来说,运用个性化教育教学思想重新审视和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评价体系等,相应进行多样化的资源配置,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背景、能力差异以及发展目标和要求的不同将一个大班分成几个小班,实行分层、分类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环境,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学目标的确立由原来的重共性转到重个性上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类型、目标追求,设置不同的、多样化的教学目标。
打破原有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弹性、选择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根据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给学生以选择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发展态度选择学习内容,让他们学习自己真正想学的、能学的、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实训教学,情境复杂、学生学习与实践方式多样,因此,要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主体特征并把其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之中,力求给学生的学习以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选择,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改大班教学为小班教学,课程实施时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背景、基础和能力差异以及发展目标要求的不同将一个大班分成几个小班,然后有区别地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确立评估体系[2],通过分层、分类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环境。
探索建立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机制,增加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力求使评价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保持一致,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改变在大班制教学下资源配置比较单一的状况,在实训室、教学基本文件、教材与资料体系建设上做到功能齐全、层次和类型丰富多样,从而充分满足小班化教学组织、运行、管理、评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在课堂教学组织上,分层分类组织教学。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和类型,相应地将一个大班分成几个小班。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后班级,从生源背景来说就来自机电、电气、电子、仪表等多个不同的专业,学生在电工与电子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发展动机等方面可谓千差万别,为此,我们或按专业背景和基础或按兴趣爱好与特长或按职业发展取向等把学生分成3~4个小班,每个小班安排1名指导教师,实行分级分类开课。
在教学目标上,分层分类确定教学目标。我们从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出发,一方面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同确立不同的目标层次;另一方面按照学生的专业背景、自身意愿和要求的不同确立不同的目标类型、方向,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改革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素质具有全面性,个性发展具有整体和谐性,所以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注重在共性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补短、平齐、发展个性”。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优势潜能方向,使之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三是个性化教育中的和谐教育还体现在“面向人人”,教学时尽量给每一个学生以合适的上升通道、上升空间,做到人人进步、个个发展。四是给学生自我发展选择权。个性发展是一个自我选择、自主建构的过程,反过来,人的个性也只有在自主自由、自我建构的发展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志向自主选择和建构目标。
在教学内容上,构建方向性、层次化、菜单式的内容体系。一方面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基础、能力和需要设计不同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我们实行了层次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即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开发,将其分成不同品种和档次,形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较大的可组合性的若干课程模块[2],有偏重于强电的、有偏重于弱电的,有基础内容、有提高内容、有综合设计性内容以及拓展内容等。另一方面,建立一种开放性选择机制,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我们实行了“1+X”模式,这里“1”即基本的、共性的内容,是必选项;“X”即个性化内容,为选择项。这种菜单式的教学内容构建方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发展需求选择学习内容,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选择权。另外,我们还针对“特殊学生”或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了一些“个别对待”的办法,专门为个别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表、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加餐”等。多样化的内容设计以及开放性选择机制的建立大大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弹性、选择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课程的适应性以及实施的灵活性,这正是课程开发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追求。面对教学对象特征的复杂化与学习需求的多样化,高职教学有必要逆向打通教学“供应链”,其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就应更多地采取逆向建构的方式,由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决定教学内容,通过这样一种“倒逼机制”,促进课程的开放,为此,我们也呼吁学校应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让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即强调个性要求但不忘基本的、共性的要求。第二,注意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指导,从而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促进“有效发展”。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教法要根据学法,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基础、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还表现在学习特点、认知风格、思维与行为方式上,个性化教学要求跟学习者个体的认知方式、思维与行为方式相联系。为此,一方面,我们加强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把握,以此为前提寻求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注重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选择。“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但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不可能促进所有类型的学习。”[3]教要因应学,要满足于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际上就是教学问题的多元解决方式”,所以在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打破了“以某种单一的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作为支撑的格局”,更不是“把教学原理当作选择方法时不可违逆的法则”[4],而是“什么合适就用什么”,包括一些特殊的办法。作为实训课程,环境复杂、学生学习与实践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培养目标亦多元,则更需要多样化的教学与之相适应。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实施了诸如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做逐步推进、理实一体、学教评一体、模块化教学、分段式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以及交互式教学、反思教学、展示会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推广包括混合学习、翻转课堂、微课在内的新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均收到了好的效果。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重视并注意处理好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即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鼓励教师在“运行中”选择和拓展方法。为此,我们同样也呼吁学校在教学评价上应进一步走向开放,让教师的教可以更“任性”一些。三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学习与实践,以充分体现主体性和个性。四是注意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信息化、网络化为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关注信息化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个性化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们积极开展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学,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五是将个性发现、潜能挖掘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范畴,并以此作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发展优势特长,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并发展了自己的长处,必然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
在学习评价上,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第一,评价方式多样。我们按照主体、内容以及情境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方式,采取了不同的评价实施路径。第二,评价标准多元。我们根据个性、发展目标的不同建立了多元评价标准,包括在评价中灵活地把握评价标准和要求。第三,评价内容、指标要求做到“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机制使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保持一致,从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关注,满足了个体展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增强了评价的“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从而真正发挥其服务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应有功能[5]。
在学习评价的改革探索中,我们注意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不仅从学生的个性、学习情境出发,还从时代特征出发看待学生的表现,创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评价新范式。第二,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综合与单项的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第三,处理好实在与潜在的关系,强化评价对学生发展的能动促进作用。第四,重视过程评价。在完成训练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以更好地发现个性、促进个性发展。与理论课程相比,实训课程的过程性因素更为复杂多样,实施过程评价尤为必要。第五,实施多主体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过程中主体之间民主参与、交流协商,价值多元、尊重差异[6],使个性、多样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在环境条件建设上,针对小班化教学实施需要,对实训场地与设备、教学基本文件、教材与资料体系进行了改造建设。通过改造建设,很好地满足了小班化教学要求,并形成了自身特色。
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重视做好检查、反馈、评估、整改工作以及总结工作。首先对电气类3个专业6个中职后班级进行试点实践,之所以选择中职后班级,是因为其生源复杂,而且学生对个性化教学的呼声很高。实践过程中课程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经常现场“观课”,经常与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交流,包括进行问卷调查、教学测评等,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在评估、总结、研究整改环节中,参加人员有课程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指导教师,有学院教务处、督导处、系部领导、专业负责人,还特别邀请了学生代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后期,我们逐步增加了试点班级,扩大了实施面。最后,形成了研究报告,以便于学校决策以及作为推广实施的参考、借鉴。
通过研究、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起了电工电子实训个性化教学体系、教学平台,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积累了教学经验。从课程本身来讲,培育了课程特色;从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来讲,教学实践表明小班化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以大大提高。我们对每个实训班级都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满意度均达到93%以上,有部分班级达到了100%,相对于大班教学是大大提高了满意度。另外,改革受到了学院有关部门以及兄弟院校同行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改革是成功的,值得借鉴和推广。
小班化教学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非常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应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更高的层面讲,它是教育民主与平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与落实,促进了教育的开放、公平与和谐[7],这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显得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