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芹, 黄 玲, 崔梦茹, 郑彩侠, 邵小梦, 钟霄雅
(江苏省泗洪县中医院 1. 护理部; 2. 骨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其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劳逸失当等有关[1]。股骨骨折患者由于伤后长时间卧床、胃肠蠕动减弱、饮食和排便习惯改变等因素,便秘发生率较高[2]。子午流注腹部按摩是通过顺应十二经络流注时间给予按摩手法,以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腹部按摩可促进胃肠蠕动,刺激腹部穴位点,从而达到预防便秘、促进排便的目的,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骨科的96例股骨骨折患者,排除合并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意识障碍、肛门器质性疾病、慢性便秘者,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18~91岁,平均(69.00±16.10)岁;股骨颈骨折47例,股骨粗隆骨折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其他16例。按区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方法,腹部按摩方法[3]:自右下腹顺着结肠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时间20~30 min,3次/d。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腹部按摩方法:①每日4次按摩:卯时(5:00~7:00)手阳明大肠经流注时间,巳时(9:00~11:00)足太阴脾经流注时间,未时(13:00~15:00)手太阳小肠经流注时间,亥时(21:00~23:00)手少阳三焦经流注时间,按摩力度可由轻到重,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条经络流注时间内按摩约20 min。②取穴:参照2006年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选取中脘、关元、天枢、腹哀、大横、腹结、石门[4],按摩至穴位点时可使用一指禅手法进行穴位的轻微按压,每穴位1 min[5]。
观察2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依据便秘的症状评价指标和自然排便频率,显效:0分,1~2 d排便1次;有效:1~5分,3~4 d排便1次,无效:>6分,>4 d未排便而给予缓泻剂通便[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选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25例,有效17例, 无效6例;对照组临床疗效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42/48),高于对照组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肾多脏腑相关[1]。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失健运,则糟粕内停;“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故小肠功能失调则糟粕无法传化至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故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失调可致便秘;“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故三焦功能失常,亦可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便秘的发生。患者骨折伤后气血亏虚,脾运化无力、小肠传化失常、大肠传导不利,多重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患者便秘。
子午流注法来源于《黄帝内经》,将十二地支作为每日节律,时辰与人体十二经脉相对应,借助于气血灌注,盛衰之际,因势利导,调和气血,按照不同的时辰实施治疗。邓肖英[2]选择卯时艾灸联合腹部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有效率为97.9%;雷丽芳[8]等选择巳时腹部穴位按摩对功能性老年便秘患者总有效率达75%。本研究选取卯时、巳时、未时、亥时腹部按摩,于巳时强刺激腹哀、大横、腹结,卯时、未时、亥时分别强刺激其对应募穴天枢、关元、石门,有效率达87.50%。其中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腹哀、大横、腹结为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关元为小肠之募穴,石门为三焦之募穴,募穴乃脏腑之气输注会聚的部位,与对应的脏腑所在位置接近[6],刺激穴位点,达到理气通腑、促进肠蠕动、产生便意的目的。
腹部按摩是沿肠蠕动方向进行按摩,在排除腹部脏器损伤或其他腹部病症时,腹部按摩操作方便、无特殊禁忌症。在选穴上,可以将穴位标注于腹部,教会患者及家属按摩手法,按照子午流注时间进行腹部按摩,既达到治疗目的,又不会导致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出院后在家可自行进行本项操作,护士跟踪电话随访和指导,从而解除患者便秘的困扰,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