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新余高新区白水塘小学)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会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呢?
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把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仅仅当作教师的事,家长成了局外人、旁观者,老师则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因此,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获得家长的支持帮助,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课文只要让学生读读就明白了,教师不用讲那么多,只是点拨一下就可以。如讲《三顾茅庐》,让学生读细节描写: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不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学生一读就读懂了,教师只是强调了这几个词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既理清了顺序,又明白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和虔诚。比一味地讲解分析,实际效果要好的多。
要把文本读出精髓,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然后走出来,领悟文本的主旨,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反映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有些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难理解,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反复诵读。
学生在阅读时,如果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就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因此,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中,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他们所想,诉他们之真情。就在这节课快要下课的时候,一位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老师,我读完12自然段有一点不明白,文中说,‘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既然鸟很多,第三只的后面应该用省略号,课文中为什么用句号?”我随着他的问题向书中的段落看去,清晰的句号出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我的脑子“嗡”的就蒙了,“为什么?为什么?”我心中不断地问自己。这篇课文教了几次了,也听别人上过公开课,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小小的句号,更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用。怎么办?情急之下,我把这个问题又抛给了学生:“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能帮他解答一下?”听到我的问话,教室里鸦雀无声。课堂静了几分钟后,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定睛一看,是班上的A同学,平时课上的疑难问题大多是她来解决的,于是我便示意她来回答。“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作者他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想这三只鸟是一个一个的出现的,他们看得非常清楚,能数出来。后来他们继续拍掌,树上的鸟都被惊动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说明紧接着出现的不是一只鸟,而是好多只鸟同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因此,我觉得在这里用句号比用省略号更合适。”多么精彩的解答呀!同学们也发出了赞叹声。只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想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让学生通过一篇一篇课文,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自己感悟、理解课文,让学生主动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来师生一起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量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确实回答不出来的,才让教师点拨。这样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学生会认真读书,主动发现问题。如教学《最佳路径》时,学生纷纷提出:“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修改了50多次,为什么都不满意?”“他最后设计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买葡萄有什么联系?”“他在乐园里撒下草种?是怎么想的?”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读书,启发学生质疑,点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都能读出,这给人启示: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学生跟着问题读着体会着,整体感知课文的结构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所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去培养和发展课外阅读,学生会养成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
[1]刘桦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