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双院 叶粉玲 付 磊 李 俊 郭 璞
梨是我国仅次于苹果、柑橘的第三大水果。在陕西,从影响和知名度上仅次于苹果、猕猴桃;从栽培面积和产量上仅次于苹果。梨产业由于良种苗木规范化生产程度较低,苗木市场混乱,生产上使用劣质种苗建园较普遍,加之栽培品种单一、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落后等因素,生产效益不高,果农发展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产业发展缓慢。所以必须从制定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入手,充分利用国家梨良种良砧研发和标准化苗木繁育体系,以应对梨产业化发展对良种优质种苗的需求。鉴于梨矮化砧木研发、推广等问题,目前生产上矮化苗木应用较少,下面结合实践,仅总结梨乔化苗木标准化繁育技术。
1.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周围应无检疫性病虫害、松柏类植物和环境污染;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土壤肥沃,以沙壤土、壤土为宜;pH值6.5~7.5为宜;苗木繁育前未种植或3年以上未种植梨树或繁育梨苗。
1.2 苗圃地规划 合理规划和安排采穗圃、繁育区和轮作区,轮作区要求间隔3年以上,建设必要的排灌设施和道路。
2.1 砧木选择 要求砧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嫁接亲合力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抗病、抗逆能力强。可用杜梨、豆梨、褐梨、川梨、沙梨、秋子梨、麻梨、木梨等作砧木。陕西梨苗繁育一般常用杜梨作砧。杜梨又名棠梨、灰梨。生长旺盛,根深,直根(主根)生长旺,侧根生长弱,适应性强,抗旱,耐涝,耐盐碱,为我国北方梨区的主要砧木。苗木生产上需要铲断主根,促发侧根。
2.2 种子采集 用于采种的砧木母树,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选择发育正常、果形端正的果实,种子必须充分成熟,一般当种皮呈褐色时即可采收,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果实堆放至果肉变软后,倒翻,揉搓,清水漂洗,淘出种子后阴干簸净,收藏待用。
2.3 种子储存 砧木种子宜在0~5℃、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储存。要求充分成熟,无杂质、破粒、瘪粒和小粒,种子纯度和净度均在90%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
2.4 种子沙藏(层积) 砧木种子和湿沙比例为1∶4~5,沙的湿度50%~60%,层积温度~2~5℃为宜。生产上多用挖沟层积法,一般杜梨种子适宜层积时间为60~80天。
2.5 砧木播种
2.5.1 播种时期
1)秋播。也称直播。砧木种子不需要沙藏处理,一般于土壤结冻前播种,播后上冻前灌封冻水。注意冬季特别寒冷和干旱地区不宜进行秋播。
2)春播。砧木种子需经沙藏层积处理,一般在春天土壤解冻后尽早播种,播种前4~6天,将种子置于10~15℃环境下催芽,待5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5.2 播种量 直播育苗,杜梨砧木种子的播种量为1.5~2 kg/亩,非直播育苗的播种量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
2.6 砧苗繁育
2.6.1 实生砧苗繁育
1)播种方式。杜梨常用春播法,播种时间一般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选用宽窄行双行条播,宽行50~60 cm,窄行25~30 cm,或行距40~50 cm的单行条播。
2)播种方法。播种前,苗圃地深翻30~40 cm,施足底肥,整平作畦,畦内开沟并适量灌水,待水下渗后播种。均匀撒种、耙平,覆盖地膜增温保湿。当气温达到20℃后或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揭膜透风;当气温达到25℃后,将膜全部撤出。幼苗长出5~7片真叶时,按株距10~15 cm间苗和定苗。
3)促发侧根。杜梨砧木一般在夏季、秋季根系旺盛生长前或翌年春天断根,用断根铲从侧面斜向下铲断主根,促发侧根生长。断根后及时灌水。
4)摘心。苗高30~50 cm时摘心,增加砧苗粗度。
2.6.2 育苗移栽法繁育 播种方法同上。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先按株距3~5 cm间苗;当幼苗长到5~7片真叶时移栽。移栽前2~3天苗床灌足水,按株距10~15 cm、行距40~60 cm移栽到苗圃地中,栽后及时灌水、遮阴。
2.7 砧苗管理
2.7.1 土肥水管理 嫁接前追肥2~3次,间苗和定苗后,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10 kg,6月份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复合肥10~15 kg。苗木旺盛生长期,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及时灌水和中耕除草。
2.7.2 病虫害防治 苗期重点防治立枯病、蚜虫、金龟子、蝼蛄、蛴螬等病虫害。根颈部喷施或根部浇灌多菌灵等防治立枯病,用吡虫啉等防治蚜虫,用菊酯类杀虫剂等防治金龟子、蝼蛄、蛴螬等害虫。
3.1 采集接穗 从品种采穗圃或生产园中生长健壮、结果正常、无检疫性病虫害的母株上,在树冠外围、中部采集生长正常、芽体饱满充实的新梢或1年生枝。
生长季节剪除叶片,保留叶柄0.5~1 cm,剪去枝条不充实部分,然后置阴凉处保湿待用;休眠季节采集新鲜健壮充实的1年生枝作接穗,采后立即置阴凉处覆盖湿沙,以备春季嫁接之用。
3.2 嫁接时间和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粗壮的砧木(嫁接部位粗度0.5 cm以上)进行嫁接。秋季嫁接采用“T”形芽接法或带木质(嵌芽接)芽接法;春季嫁接采用硬枝接法(劈接法)或带木质芽接法;较粗的砧木苗,可采用皮下接或切接。嫁接前7~10天灌水1次。
保证嫁接成活率的关键:砧、穗削面要平;砧、穗双方形成层要对准;嫁接操作过程要快;用塑料绑条绑缚要紧;嫁接部位绑缚要严实。
3.3 嫁接苗管理
3.3.1 检查成活情况及补接 嫁接后10~15天检查成活情况,对未接活的及时补接。
3.3.2 剪砧、解膜、除萌及剪口处理 枝接后萌发的新梢长至20~30 cm时,解除绑缚的塑料条,多风地区应绑扶支棍,避免刮折。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和萌梢;春季嫁接苗在嫁接成活后及时剪砧;秋季嫁接苗于翌年春萌芽后剪砧。剪砧位置一般在接芽上方0.3~0.5 cm处,剪口涂伤口保护剂。剪砧后及时除萌。
3.3.3 接后管理
1)土肥水管理。注意松土、除草、追肥和灌水,剪砧后结合灌溉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5—8月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2~3次。
2)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卷叶虫、蚜虫、金龟子、红蜘蛛、立枯病、梨锈病、梨黑星病等苗木病虫害。
苗圃行距50~60 cm,株距20~25 cm;加强苗圃综合管理;接后第2年当嫁接苗高为100~110 cm时,在90~100 cm处摘心或剪截,并把剪口下第1~3芽位的叶片剪掉促发侧枝。
培育2年生带分枝苗的关键是摘心,时间宜早不宜晚,一般以6月上旬摘心除叶最为适宜。
5.1 植物检疫 苗木出圃前,须经当地植物检疫部门按GB 15569-200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的规定检疫,获得苗木产地检疫合格证后,方可向外地调运。
5.2 起苗出圃 起苗既可在晚秋至土壤结冻前,也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苗木萌芽前。如地干燥,起苗前4~7天苗圃地灌水。起苗时应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保证苗木主、侧根系符合出圃标准。
5.3 质量要求及分级 起苗后剔除病虫苗,梨苗木质量标准按NY 475-2002《梨苗木》和DB 61/T 523.3-2011《酥梨苗木》的规定进行分级,并附标签和质量检疫证书。生产上,要求品种纯正的2年生或2年生以上嫁接成品苗根系发达,具有5条以上分布均匀、舒展而不卷曲的侧根,苗高1.5 m以上,接口愈合良好,嫁接口以上10 cm处的直径达到0.8 cm以上,整形带内芽健全饱满,无病虫,无机械损伤。
5.4 假植贮存 起苗后,如不及时栽植或销售外运,应在背风向阳处挖沟假植,或在专业苗木贮藏库中贮存。假植时,无越冬冻害和春季抽条现象的地区,苗梢露出湿沙或湿土外20 cm左右;相反则苗梢埋入湿沙或湿土下10 cm左右。注意不同品种和不同等级的苗木分别假植,并做好标记。
5.5 包装运输
5.5.1 包装 苗木出圃时,每株主要侧根系悬挂二维码标签进行3年质量跟踪标记;长途运输苗木,每20~50株捆为1包,根部蘸泥浆,根颈和茎干间填充湿润的苔藓、锯屑等,外用蒲包、麻袋或塑料包裹物将打过捆的苗木根系包裹严密。每包苗木内置2~3个外挂标签,注明品种、砧木、等级、株数、产地、单位、包装日期等项目,注意防晒、防冻、防脱水。
5.5.2 运输 运输过程中,防止重压、曝晒、风干、雨淋、冻害等,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假植或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