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例诊治体会

2018-02-10 07:39张新义刘丽珍
西南军医 2018年2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组织细胞坏死性

张新义,刘丽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是一种少见的呈特殊临床病理过程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和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为特征。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多见于日本、中国等东南亚国家,欧美少见[1]。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较低,极易漏诊、误诊。笔者临床在近半年期间曾诊治2 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19岁,因“发热5天”入院。5天前自觉咽痛、发热,自测体温37.8℃,伴畏寒、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无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不适。发病后曾在校医院以“感冒”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3天前出现颈部肿痛,在当地诊所按“淋巴结炎”给予静滴抗生素、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温波动在37.0-39.2℃,遂住院治疗。既往无特殊病史记载。入院查体:体温 38.1℃,脉搏 92 次 /min,呼吸 20 次 /min,血压110/68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颈软,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活动度可,伴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87×109/L,中性粒细胞40.8%,淋巴细胞52.6%,红细胞4.12×1012/L,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130×109/L。丙氨酸转氨酶48U/L,天冬氨酸转氨酶75U/L,血沉 21mm/h。尿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正常,抗链“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支原体抗体阴性,甲功七项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入院后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及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两次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颈部疼痛减轻,患者要求出院。出院3天后患者再次因发热、颈部肿痛来就诊。考虑患者反复发热、双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不排除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遂转诊上级医院住院。随访患者转院后行颈部浅表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周后淋巴结明显缩小。激素治疗剂量在体温、淋巴结等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1个月后逐渐减量,激素治疗总疗程3个月左右。病例2:女性,36岁,因“发热伴左侧颌下肿痛4天”入院。4天前自觉发热、畏寒、头痛伴乏力,自测体温38.3℃,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不适,自服“感冒药”,症状稍缓解,第二天体温又升高到38.5℃,伴左侧颌下淋巴结肿痛。 在本院留观室静滴抗生素及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且左侧颌下肿痛较前加重,体温波动在37.3-39.3℃。为求进一步诊治,住院治疗。既往20年前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8.8℃,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65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左颌下淋巴结肿大伴压痛,活动度可,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10×109/L,中性粒细胞46.2%,红细胞4.52×1012/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160×109/L。乙肝五项提示HBsAb(+)。血沉 23mm/h。尿常规、大便常规、甲功系列、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抗链“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入院后口腔科会诊排除龋齿及牙周炎,仍按“上感”给予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综合考虑:患者的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激素治疗敏感;颌下淋巴结肿大伴疼痛;血常规示白细胞减少。 建议到上级医院行淋巴结活检 上级医院病理报告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建议行激素治疗。患者考虑副作用大、 疗程长, 要求中医治疗。结合患者发热、恶寒,颌下淋巴结肿痛等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诊断为风热痰毒。治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处方为普济消毒饮加减:荆芥穗12g升麻15g柴胡12g黄芩12g板蓝根15g银花21g连翘15g玄参21g僵蚕9g浙贝15g马勃9g射干12g夏枯草21g牛蒡子15g甘草9g。5付,水煎服,2/日。停用一切西药。患者口服中药后疗效明显,5付药吃完后体温已基本降至正常,左颌下淋巴结肿大明显消退,压痛已不明显。效不更方,继服5付巩固疗效。停药1周及3个月随访未再出现发热等其他不适。

2讨论与体会

2.1掌握HNL发病特点,防止漏诊、误诊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率不太确切,一般被低估,原因是人们缺乏认识,误诊颇多。发病年龄范围较大,青少年较多,80%在30岁以下,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2]。HNL多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继之出现某一区域单个或多个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最多见,多伴有压痛。浅表淋巴结肿痛有热退后减轻或消失,再发热时又加重的特点。急性期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或正常,血沉多增快。由于该病没有特征性的体征和症状,只有淋巴组织活检才能确诊,故临床早期诊断较困难,常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及癌症淋巴结转移等。临床上若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区域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到HNL的可能,防止误诊、漏诊。

2.2中医治疗HNL疗效显著HNL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病毒感染不是直接致病因素,可能是由病毒或其他因素诱发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3]。西医治疗疾病须病因明确,发病机理清楚后方可进行系统治疗。对于HNL,西医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殊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非甾体抗炎药部分有效。大部分病例糖皮质激素治疗,起效迅速,效果明显,但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疗程,一般倾向于长疗程[4]。激素

治疗HNL虽有效,但存在病程长,副作用较大,易并发感染,停药后病情易反复等缺陷。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辩证施治,有是证,用是药。在中医看来,根据HNL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其可归属中医的风温、痰毒范畴。病因为风、热、痰、毒。病机是由贼风邪气,侵犯肺卫,致营卫失和而发热恶寒,进而外邪窜注皮里膜外,壅塞气血经络,津液失布,聚而为痰,痰凝气滞,瘀而化热,热毒壅盛。辩证为风热袭表,痰热互结。治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病例2中笔者运用荆芥穗、升麻、柴胡疏风解表;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玄参、马勃、射干、牛蒡子清热解毒;僵蚕、浙贝、夏枯草解毒消肿散结,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另外,笔者以为中医在临床上治疗此病不必非去追求病检报告,其实根据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即可辩证施治,这样既可以缩短诊治过程,又可以为患者节省费用、减轻痛苦。从本文两个病例的治疗对比来看,采用中医治疗HNL,也确实缩短了病程,无明显副作用,具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1]李艳,长青,苑鑫,等.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4):398-399.

[2]黄郁林,梁健刚.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15):676-677.

[3]薛倩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31例[J].河北中医,2011,33(1):77-78.

[4]郭若冰,忻笑容,梁辉.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72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0,27(4):243- 245.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组织细胞坏死性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花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GST-π表达的影响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二)擦背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