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药科普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10 01:33高剑坤范俊德姜青松
关键词:科普校园文化中医药

金 虹 高剑坤 范俊德 姜青松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绵阳 621000)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提出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概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结,”从具体层面界定了“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结[1]。”刘延东副总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讲话中指出“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

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科学普及健康引领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光荣使命与责任,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实现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推手。

学校在培养高素质中医药技能型应用人才过程中,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教书育人和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科学普及的重要作用,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校地合作,为构建具有中医药科普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做出了行之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一、中医药科普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功能,是以探索、追求、捍卫、传播真理和知识为目的,负有引导社会价值观、规范社会行为的使命,对人类素质改善和提高、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公共影响力、推动力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组织[2]。高校是以校园的物质形态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独特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报刊、社团、沙龙、讲座及文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先进文化,是大学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中医药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繁荣中华传统文化的举措,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也是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医药高职院校,具有发挥医药卫生行业优势的特点,坚持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引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突出中医药的文化内涵,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营造具有科普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基地,使之成为传播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开展科普活动提升社会大众科学素养,满足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科学普及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基地的展示平台、知识平台和教育平台功能。

二、构建富有中医药科普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层面[4],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要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中医药文化特色建设,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铸造立德树人之魂,让中医药文化基因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遗传,内化为精神,外化于行为。

(一)精神文化建设

国家《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指南》提炼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为“仁、和、精、诚”,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以弘扬中医学“以仁存心”“大医精诚”的人文传统,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习风气,开展以学术科技文化为中心、凸显中医人文精神。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充分展示,作为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学校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方案》,成立“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开展富有医学人文精神、中医药文化的校园文化科技学术活动,在校园内外倡导优良的学风和教风,“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将“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1. 凝练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训、校歌与校徽

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甚至能起到感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学校“德馨、技精、博学、笃行”的校训,时刻提醒师生:从医者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知识渊博,忠实医学实践。

学校校歌《不忘初心再创辉煌》,其中“杏林”“悬壶济世”“青囊”等中医药术语,表达了学校师生立志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医学事业,为人类健康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川省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中药材基地,学校的校徽以“四川”二字的拼音缩写“SC”为基础元素,既是学校地理位置标志,同时体现结合中医思想精髓“阴阳平衡”的理念元素构成。校歌与校训相得益彰,与校徽浑然一体展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

2. 学术氛围建设

一是营造中医药教育学术氛围。牵头全国11所高职医药院校首次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药历史文化基础》,在教学改革中突出中医药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人的专业基础和素质教育。介于目前中医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在职人员,由于缺乏繁体字的学习应用,尚存在顺利进行古籍文献的阅读及研究的障碍,学校课题立项在校中医类专业主干课程中使用繁体字进行教学研究,将繁体字引入课堂教学、作业、考试等诸多教学环节,已在2016级针灸推拿专业《内经选读》、2017级中医专业卓越班《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采用繁体字法教学,为中医学子搭建起传承中医药历史与经典的桥梁。

二是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医药教育既要解决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等问题,同时要解决中医文化、中医思想方法乃至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为此学校成立了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四川中医、中药文化的传承与研究,立项开展整理古籍《医录便览》、绵阳市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挖掘李杜诗作中的医药文化、对绵阳道地中药材进行深入研究;定期组织并承办“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论坛”;与多方协作,负责本地域中医文献的挖掘与整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研究,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抢救等工作。中心正在努力建成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指导队伍的培训基地,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

三是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学术活动,先后承办了中医药、针灸、养生康复等数十次全国及省级学术会议、培训及讲座,派出骨干教师到台湾参观访问,通过行业、兄弟院校科研、临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对于活跃学校中医药学术氛围、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和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物质文化建设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产业,学校以学校针灸推拿和中医实训基地、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材标本室为依托,在校史馆基础上初步建成了学校中医药文化科普馆,并由绵阳市中医药管理局挂牌“绵阳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该基地建成以来相继向社会公众开放,有组织对社区群众、中小学生提供中医药文化和知识讲解学习,成为学校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和窗口,满足社会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科学普及需求。

学校将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和《医学生誓言》篆刻在综合楼正门厅,让过往师生时刻谨记中西并重发展的使命;在教学区树立中医四部经典景观,起到中医文化环境育人的效果。学校还与国程农场、三台麦冬基地建了药用植物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四川麦冬产业研究院成员单位,参加三台麦冬文化节和麦冬系列药膳创新创业大赛,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中药技能型人才。2017年9月,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承办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成立,学校被授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科普教学合作基地”。

(三) 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改变单一的中医药人才传统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教育,忽视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的领悟,更加注重中医药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1. 创新专业思想教育

中医药专业新生入学教育课,安排参观校史馆及中药标本室,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医药历史文化与学校发展历程,加深对中医药专业的认识了解,强化专业思想。开学典礼举行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树立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让医学的人文精神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每年“5·12”国际护士节,举行护理学生授帽仪式,神圣职责的燕尾帽传承兰丁格尔的荣光,激发了广大护理专业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2. 发挥第二课堂功能

学校17个学生社团中,以植物标本社、五味斋、武术社、珍爱医学社、戏曲社、文学社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类社团,每年参与中医药文化宣传及科普活动的学生高达3000余名。在中医药相关系列活动中,以学校中医药文化节为起点,连续开展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爱我校园爱我中医”演讲比赛,把校园文化与中医药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激励更多的有志学生投身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立足岗位实践成长成才。开展千名大学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进社区活动,把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带到绵阳30余个社区,对10000名以上居民进行现场教学指导,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开展;连续3年开展“中草药植物领养活动”,由植物标本社进行中药植物育苗,广大师生积极认领培育中草药500余株,在增强美化环境意识中学习中草药知识。

社区义诊志愿服务是学校专业服务社会一大亮点,通过进社区义诊活动,师生对问诊群众的穴位分辨、实际操作,以及对中医传统治疗手法集中展示,讲解传统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疗法,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身体验中医药在日常保健、体质调养、治未病、防治慢性病方面的独特疗效,将中医养生保健植根于广大的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良好的疗效,培养市民对中医药文化的再认识。五味斋社团以开展“中医养生食谱”活动,普及中草药在居家饮食中的食疗养生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将养生食谱推广至敬老院、福利院等群体,大力传播“养生操”,服务城乡居民。吸引大众关注中国国医文化的目光,增加中医药在大众中的信任度,营造出中医药发展有利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3. 建立“新师承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重文化经典、重临床应用、重传承创新,道德、素养、知识与技能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培养、健康心理素养,构建中医药发展趋势与多元化中医药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5]。

为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重点任务“全面做好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校在中医、针灸推拿、护理专业中开设“卓越班”,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强化中医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培养与实践能力、传承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同步提升。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卓越班”学徒制开班典礼采用传统拜师仪式,学生代表向身着中式服饰的导师深鞠躬行礼、敬茶献花以表尊重和爱戴,把装满全班学生感言的玻璃瓶赠送老师,老师们回赠学生们一本精选的中医书籍,师徒关系就此缔结。

三、推进中医药科普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通过从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实施科普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及管理经验,初步形成了一支热爱中医药历史文化,专业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工作热情的师生科普宣传队伍,整理编写了内容丰富、浅显易懂、雅俗共赏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系列文字手册、影音材料,起到大力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提高中医药社会影响力、满足大众中医药养生保健需求,同时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习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建设发展实际,对如何与时俱进、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如下思考。

(一)努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中医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一所院校校园精神、学校风气、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更应该体现本校特色、历史积淀。在建设具有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方面,应该从办学历史中汲取绵远悠长的中医药文化营养,在办学实践中整合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于办学理念上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与交流,才能走出一条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6]。有研究表明[7],中医药院校大多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医文化特色,对校本特色、地域特色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重视并认真梳理和总结办学传承中重大教育思想的脉络和走向,收集整理在学校办学历史发展中,对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和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事件及文物,形成具有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在校园环境中突显中医药科普教育特色的文化氛围

将校园环境绿化美化与四川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幸福美丽绵阳建设联系起来。学校与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拟在北校区后山林地打造一个集教学、科研、科普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药用植物园,面向城乡群众开放共享;学校与绵阳市民政局联合建设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开发医药文化产品,包括中医药相关的饮食文化、养生文化、种养文化;自助小型药房、药店,让群众体验“中药房文化”,科学地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

学校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将校园内的建筑、道路、园林等可以中医药先贤或中药命名,将回廊、亭阁等建筑,装饰成介绍古代大医药学家典故、事迹的文化长廊。对校内药用植物制作标牌,介绍其名称、所属种类、原产地、药用性能等相关内容,使整个校园人与自然相映,体现出人文与自然、历史与文化、思想与灵动的完美和谐,在校园环境中体现中医药科普教育文化氛围。

(三)提升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层次,持续发挥科普传播功能

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分段实施,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理念,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文件要求,逐步推进学校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争取在建成“绵阳市社会科学科普基地”基础上,申报“十三五”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项目,将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辐射整个四川省区域,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知识和科普文化需求,争创“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基地”授牌,辐射四川及本地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实现学校文化与医院文化共同发展的和谐统一,医教协同发展培养人才,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办学宗旨,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具有中医药科普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办好人民满意中医药教育的需要,既有利于中医药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医药事业也跨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征程,把校园建设成为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地与建设具仁爱精神、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地结合起来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成宇骅,傅榕赓,杨辰枝子.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26):53-54.

[2] 眭依凡. 高等教育强国:大学的使命与责任[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23):26-30.

[3] 蒋丽.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1:7-8 .

[4] 史洁,冀伦文,朱先奇.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 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85.

[5] 金虹.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医药人才分类培养[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347-350.

[6] 王萍. 让文化之光照亮成才之路——刍议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4):98-100.

[7] 郑晓红. 试论中医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14-116.

猜你喜欢
科普校园文化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科普漫画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