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10 00:53
中学语文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兰芝焦仲卿问题教学法

杨 勇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

运用好“问题教学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突破口。“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一、“问题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杜威。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学生必须感觉到困难,最好是他在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中受挫,这样,如何使活动继续下去的问题就产生了;第二,一旦感觉到了问题,学生就要加以探索并明白地确定问题;第三,在彻底调整和分析了情境以后,学生就要搜集资料,以明确怎样使自己开始时的活动得以继续下去,或者将其改造成一个更合适的形式;第四,学生根据假设,从自己的资料中推出它的含义;第五,学生把看来最能达到他的目的的假设付诸实践,并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可以看出,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他所主张的“做中学”的活动原则。杜威认为,儿童并不是先了解了事物以后才利用事物的,而是在利用事物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了解这一事物的。“问题教学法”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天生的活动倾向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兴趣。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对“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作过详细的论述:“问题教学是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需要由教师系统地创建一些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地结合起来。”马赫穆托夫还为“问题教学”规定了两条原则,第一是“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在科学历史中概念发展的逻辑,再现形成关于现实的现象、过程和事物的概念中科学思维的进程”;第二是“通过教学问题,即通过解决‘矛盾、提示作为对立面的统一体的新概念的实质’来只能给我所研究的概念。”这些科学的理论不仅符合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而且也反映了认识的辩证法原则。

二、“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当我们明确了“问题教学法”的含义之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就有了明晰的思路。

1.提出问题、以疑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当中,问题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从语文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来看,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来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析了诗的悲剧内涵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个突发事件,刘兰芝和焦仲卿还会破镜重圆吗?这个“虚拟性”问题一出现,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随之达到了高潮。一方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是忠贞不渝的,他们既然有“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铮铮誓言,而且为之不惜以死抗争。虽然在同母亲的第一次交锋中,焦仲卿无奈地接受了母亲的安排而遣兰芝归家,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和家长制毒害的文弱书生的懦弱性格,但从原诗中最后“自挂东南枝”更能看出他为了爱,也敢于背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训,他们真挚的爱情和焦仲卿的叛逆精神正是兰芝能够回来的保证。而另一方同学则认为:婆婆自然也决不会容许一个有着人性自尊的媳妇生活在自己身边。而从兰芝这一个角度讲,她作为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身上却始终闪耀着个性自尊和自强的锋芒,兰芝不会在婆婆的统治下忍辱负重,逆来顺受。

2.自学思疑、横向议疑

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

3.充分解疑、总结收尾

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当学生问及我们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时,不必强加解决,否则就容易使问题解决简单化。此时可以存疑,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反思,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比如在讲《诗经·秦风·无衣》中的“与子同裳”一句,此句与上两句“与子同袍、同泽”的内在关联是什么?学生当时未能解决,书上也只是一般化的翻译,课堂上学生存疑。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兵马俑的服饰,突发灵感,“裳”不就是下衣么,士兵上战场都是着的这种短装,同袍是宣誓性的,同泽是训练性的,同裳则是战斗性的,前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过程。课堂上我讲给学生听,学生茅塞顿开。同时,我也感谢我的学生能追根寻源,问出这样令老师快乐而又头疼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最基本的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即从语文学科的学习迁移到其他一切学科的学习中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兰芝焦仲卿问题教学法
隐秘的心事
Blooming Air春风轻舞,妆彩飞扬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兰芝LUCKY CHOUETTE时尚定制版
兰芝发布最IN试妆APP《K妆美人镜》
徐恒瑜连环画《焦仲卿妻》选页
焦仲卿误读现象应该纠正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