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之美从语文课文里获得滋养与提升

2018-02-09 18:20王治义
中学语文 2018年27期
关键词:梁任公宁静语文课

王治义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觉得作文教学应回归到语文课里的每一篇文章中,以每篇课文为作文教学的蓝本,在每一篇课文中获得作文的章法,获得作者行文之意趣。如能以课文辅导提练作文,事半而功倍。为此,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如何从语文课文中获得作文的方法与趣味,以滋养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语文课文可以教我们如何架构作文之技巧

当我们将一篇课文讲完毕以后,我们抽上那么十分钟时间来分析文章的结构章法,有意识地与作文布局谋篇挂钩,让学生从课文教学中获得作文架构之法,学生有章可寻,有本可参照。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自觉将这种课文布局的规律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可以让学生学到写作上的“伏笔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的技巧与奥妙。

这篇课文虽短,但是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在交代秦国、晋国围郑国的原因时,文章写道:“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不言自明地告诉我们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秦国只想与晋国一起去获得一点好处而已。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笑。“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而“许君焦、瑕而夕设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是他们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烛之武前去说秦创造了环境,为离间秦与晋的结盟以可乘之机,也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此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可以说是我们写作此种文体作文的很好范本。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地出使敌营,挽救国家。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赶紧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郑伯的这一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此文有张有驰,曲折有致,艺术的感染力强,学生完全可以从此文中了解了让作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方法与趣味。

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只有处理好了详略,文章才显得重点突出。《烛之武退秦师》在处理详略上是独具典范性的。

二、以课文为范本,寻找散文写作“形散神不散”的路径

散文写作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单独讲散文写作要抓住形散神不散的写作路径,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那么,我们不妨在课文教学中渗透、提升,让学生从中获得散文写作的方法与机趣。

讲解《荷塘月色》时,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形散神不散”的典范散文,研究它,让学生从中体悟“形散神不散”。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相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自己是个“自由人了,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了。”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总之,忧愁与喜悦相伴共生: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牵绊。行文就在这情感中流泻。线索就清晰明白了(神):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还可以抓住游踪这一“神”:家→小路→荷塘→四周→家)。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赤壁赋》等文是非常好的散文典范,以此指引学生写作散文,学生的散文写作就一定会章法严谨。

三、从课文中寻找写人记事的用笔之妙,剪裁之法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学生虽然从小学到初中都在训练这一文体的写作,看似人人会写,其实不然。看似简单的记叙文,其实是难度最大的文体。如何提升其技巧,不妨从课文教学学,从文本中抓取,学以致用,学为我用。

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剖析记人类记叙文的写作。

此文是梁实秋先生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用记忆中的片段构思,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梁先生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的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任公独特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的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不能自己,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演讲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献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留在了读者的脑海中了。作者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

学生还可以从该文中学习梁实秋表达感情的三种表现方法:

一是直接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又如文章行将结束时说:“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表达了欣赏、赞叹之情。再往下又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前能有几人?”是总的概括和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评价。

二是半含蓄半直接的表达。有时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接景仰赞叹之情。如“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演讲的学生对梁任公先生的崇拜之情。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如描写外貌,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我们仍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以语文课文为阵地,辐射作文教学,将单独作文教学融汇于课文教学之中,是切实可行,行之则达到美妙无穷的效果。

猜你喜欢
梁任公宁静语文课
宁静之宅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巷口的宁静》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语文课上做游戏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先生因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