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又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一种病程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不断加重,病理变化不可逆的疾病。国内有60%~70%的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平均病种为3种[1],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老年痴呆、脑血管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干预,若不及时进行控制,严重者可引起残疾,甚至导致死亡。
用药包括医生的诊断、处方的开具、医嘱的实施、处方的审核、药物包装与分发、嘱咐患者用药量与用药时间、不适随访、完善治疗的整个过程。国内相关调查指出,老年人平均用药种类可达到 9.1 种[2]。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下,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意外事件,所产生的反应与用药治疗的目的有害或不利。老年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尿潴留、直立性低血压、精神抑郁、耳毒性和药物中毒等[3]。我国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正在随之增高,其中50~60岁的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1~70岁为15%,71~80岁为18%,而80岁以上则上升到24%[4]。
用药安全是指针对患者的病情、体质、基因、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分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准确的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同时以精准的剂量、方法、时间、适当的用药、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的,最终达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目的。老年人用药安全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因素,同时还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因素有关[5]。
(1)药物耐受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个器官、系统和代偿能力都会下降,再加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机体的耐受力随之减弱。(2)缺乏对相关药物的专业知识:由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个人经验差异,对用药安全关注度不够,缺乏对药物的认识,日常居家用药容易出现不良事件。(3)视力障碍:药品的说明书字体和包装字体较小,部分老年人即使使用放大镜或老花镜也无法辨认清楚,容易将用药的剂量、用药的方式和用药时间混淆,例如将外用药当作内服口服药,引发毒副反应等。(4)记忆障碍和听力障碍:由于老年人听力系统逐渐衰退,部分老年人还有听力障碍,再加上认知能力下降,出现沟通障碍或理解错误等,都会引发老年人的用药不安全事故上升,尤其是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由于认知困难和记忆混乱,容易出现药物多服、漏服和误服等情况。(5)听信谣言:老年人注重保健养生,容易受到医药广告的误导,私自使用民间秘方、偏方,自行改变药物的时间和剂量,引发不安全用药的发生。
相关研究指出[6],来自家属的鼓励支持与监督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以及依从性。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用药的社会支持因素包括:(1)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会明显影响老年人就医的遵医行为,而家庭的氛围也会对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造成影响,特别是需要长时间大量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或大量使用昂贵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家庭的支持对于老年人的持续用药具有促进作用。(2)家庭成员状况:子女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性质等也会对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心理、疾病、情绪、用药安全保障等造成一定影响,长时间独居的老年人由于无法按照医嘱的剂量、准确时间进行用药,导致患者缺乏监督与帮助,逐渐成为高危人群。(3)陪伴者情况:陪伴慢性病老年患者的配偶、子女、雇佣工人和朋友等存在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等差异,其中文化程度与责任心是影响患者用药安全的最主要因素,而陪伴者的文化程度与老年人用药安全呈正相关。
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疗资源集中,即使院内就医患者人数较多,但专业的医护人员仍然能给予老年人规范的指导和准确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回到家庭或社区服务中心后,由于社区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用药专业知识,即便是综合性医院患者也有可能得不到专业和准确的指导、连续有效的服务,再加上患者通常有多种慢性病,药物的给药方式可能是多种方式并存,不同疾病的联合用药等,都造成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
一种药物多种名称,同一药物的规格、剂型、用法等有可能存在差异,而老年患者在用药时可能会忽略该类问题,错误、多服、少服等都会造成慢性病老年患者居家用药不安全。
老年患者多患有白内障、青光眼或老花等眼疾,日常生活中应当佩戴老花镜、使用放大镜,对于有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患者,应当进行手术治疗,改善视力。对于听力障碍的老年患者,可以佩戴助听器提高听力。对于认知和记忆障碍的老年患者,应当有家属的陪伴和支持。
社区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多媒体播放、专题讲座、宣传资料分发、小组交流、单独指导等形式,向老年患者告知药物的相关知识,并循序渐进的让患者掌握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居家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老年人的安全用药发挥重要作用。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居家老年患者的日常用药督促过程中,通过医护人员的专业讲解,让家属了解到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和保存方式等,同时告知家属,应对用药不安全事件的监督措施和监测药效的方法[7]。例如,告知老年患者或陪伴者将药物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同时使用不同颜色的早中晚字样的药瓶进行提醒,促使老年患者养成按时用药的习惯,防止慢性病老年居家患者不安全用药事件的发生。
出院老年患者除了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外,同时还要定期到院复查,并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促进医院的延伸服务到社区,强化医院与社区的合作,由护理人员和药剂师定期到老年人家中进行访视,清点剩余药片的数量以及了解老年人日常用药的情况,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各种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或慢性病之家等多种组织,通过病患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掌握更多用药信息。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将急慢病分治、分层级医疗逐渐开展,将更多的慢性病老年患者留在家庭或社区进行康复。因此,该类群体的用药安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失能、失智、空巢、高龄、复合慢性病,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已经涉及到老年个体、家庭、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过程控制相对复杂,而专业服务的医务工作者资源匮乏,将慢性病居家用药患者的安全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8]。推进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为基础,以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政府的指导与牵引下,让医疗资源走出医院,辐射到整个社区,才能有效确保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安全,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1]黄峥,娄小平,乔娟.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困惑的质性研究 [J].护理学杂志,2015,30(1):91-93.
[2]文晖.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425-426.
[3]王盼盼,张振香,刘晓虹,等.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0):1491-1495.
[4]颜碧扬,杨晓虹.社区药师在慢性病用药安全与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87-189.
[5]李爱琼,岳月娟,李吾菲,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及健康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6,27(27):3751-3753,3754.
[6]周子群.药物自我管理训练在结核病督导化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169-172.
[7]黄春选,胡运红,谢艳华.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133-136.
[8]霍永智,袁杰,李玲莉.同伴支持计划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