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晓孟 郭洪瑞
(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2.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2)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而运用某种工具(手段)作用于特定学习对象的具体路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1]。所以,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工具和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学习方式新模式的产生、转型。但学习方式的转型仍是一个现在进行时,如何将互联网的跨界影响与学习方式的转型相融合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互联网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具体表现情况下,探索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转型,进而从学习方式的转型方向寻找教育实践的突破口,以期由教育实践策略为先导维持或促进学习方式转型。
《中国社会大百科全书》中把个人在学习时接受或加工信息形成的学习方式具体化为三种表现:学习者对所用感觉通路的偏好;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个体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习的感觉通路、外部环境和内容组织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使得个体偏爱的学习方式具有媒介化、智能化和深度化的特征。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使得教学活动由借助传统的单一媒介变为综合性的数字媒介。学习者对感觉通路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视觉、听觉亦或视听手段,而是被计算机为载体新型的操作手段所取代,打破了已往非媒体化学习工具或一种媒体仅提供一种功能的障碍。尤其是教学中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综合各种学习手段,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通道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依赖媒体化的学习工具。
来自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3)的数据表明,在2001年美国98%的公立学校已接入互联网,94%的公立学校由教师监控互联网的使用,几乎2/3的学校实施了一个与互联网使用有关的信用代码。由此互联网的传播增加了在线学习的人员量,人们利用网络学习时间占人均每日学习总量的最大比例,类似尔雅通识课这样的网络选修课已在高校得到广泛的普及,各类名校的学习资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普遍共享。然而这些学习资源不是任何书本、图片、电视、收音机等可以承载的,必须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才能够传输给个体,也就是说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学习已经成为不可取代的学习选择,学习方式的感觉通道日益趋向媒体化的特征。
“智能”英文以“Smart”表示,意指敏捷、迅速之意。通讯技术、直接有线电视、无线电、空间通讯、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都促使学习方式走向智能化,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借助网络技术可以获得优质而高效的学习结果。2017年5月13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未来机器人将活跃于教育的各个领域,适当取代人类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教育领域即将迎来一场更深刻的智力革命。这表明,学习环境上技术的使用将为将来一代人准备新的工作氛围和全球网络工作文化[2]。持续进行的数字学习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大量的网络资源通过智能软件得以承载,进而满足学生多样化智能学习的需求,为学习带来诸多的便利,如图片、动画、视频可以提供知识的真实情境;电子书、微视频、云平台、云笔记、学习分析技术具有辅助学习和自我监控的作用;电子书包、群分享功能、学习任务单、云备课系统为交互学习提供条件,物理学习环境的变化加速学习方式的便捷化、个性化,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教育技术的更新换代、大量学习资源的不断涌入,使得学习的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层次发生了重要变化。学习者在不断思考学什么、如何学和何处学的同时,也在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学习的策略远胜于学习机械的知识,策略性的学习者需要知道如何通过互联网来打开知识世界,拓宽知识视野。加涅将智力技能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四种学习水平,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的加工和组织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辨别、概念的水平,更要求学习者学会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
多媒体立体画面语言可以在学习环境中融入视觉、触觉、听觉等混合的知觉空间[3],这就为以前教学中那些内隐的、抽象的、复杂的、难以表征的项目或知识以多媒体画面的展现创造机会,学习内容的组织借助互联网技术明显趋向深层次设计,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缄默的知识通过视觉画面等方式得以显性化,进而被学习者所感受、吸收、提炼、转化,加速自我的深度学习。
学习方式是与学习活动构成要素密切相关的,反映学习活动过程的具体展开路径,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学习者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或建构的方式[4]。学习方式的感觉通道媒体化、学习环境智能化及内容组织的深度化使得学习活动的方式和学习者加工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学习活动方式由实体学习转向混合式学习、由抽象学习转向情景化学习;学习者加工信息的方式由机械学习转向反思性学习。
实体学习又称现场学习,它是学生在一定制度约束的正式场所里接受一定内容的学习,设置专门的教学人员和教学工具,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传授。其中,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知识的程度是衡量学生学业能否合格的标志。但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传统的实体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精神遗产所形成的系统化学习难以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以互联网平台的数字课程、虚拟社区、科技实验室、创客空间等承载的海量资源超越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视、听、触、闻等多种功能的媒体化学习工具及智能化软件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传输信息,学生随时进行“跳跃式学习”,即学生不仅在实体课堂接受教师的知识讲解,课下的时间也可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浏览信息及时了解知识的前沿。因此,以传统实体学校学习与在线学习构成的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有效地融合了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其中,实体学习部分可以为在线学习的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更多监管[5]。当下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的混合学习策略就是允许学习者不受空间限制,在家里、户外等场所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定步调安排学习计划。
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时下兴起的翻转课堂有效结合了零碎时间与课堂时间、线上与线下学习,延伸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课前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提前预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线上学习的方式完成视频学习任务,课堂时间则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澄清观点、分享知识。翻转课堂在广大中小学的普及为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契机,为此,学生可以利用灵活弹性的时间听完课程,并结合自身学情查阅相关资料,消化视频内容,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则可针对令自己困惑的学习内容向同学、教师提问,结合教师讲解掌握知识的重点。这种混合式学习的转变允许个人在生长环境、家庭背景、文化基础等存在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其学习风格的软件、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进度,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
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以文字符号或图片形式传递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经验和情感,教材设计偏重于机械的记忆和积累,学生的抽象学习也紧随着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由此,认知学习亟需情感、经验、意志、身体等非认知因素的调和,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地加工、内化知识,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互联网+”时代为学生身体感官的调动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游戏学习、互动式白板、多媒体教学,这些学习软件或学习工具的开发使纸质学习转变为媒体学习,一种动态化、情景化学习环境可以更加吸引儿童眼球,促使他们对美感和情趣的关注,进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激起他们投入学习的热情,使儿童在一种美好的情感世界、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6]。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教材,我国的课程教材正面临着信息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等变革[7]。数字化教科书的使用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向媒体化,教学内容不是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或“灌输式”地输送给学生,而是借助虚拟技术、数字化技术,把抽象知识以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以一种直接经验的方式接纳知识。维果茨基认为人类认知发展是由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科学概念的内化过程则遵从自上而下的原则,科学概念是通过为日常概念提供一系列的结构形成物而向下生长的,情景化学习就是将抽象知识的结构形成过程用动态演示的形式达到人的日常概念,这个认知过程与人的客体经验相联系,进而使人自然而然地接受抽象知识。所以,数字化的学习时代改变着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情景化学习凭借其以更加人性的方式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而成为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
由于课堂学习资源的有限性和封闭性,学习资源主要浓缩在教师个人和教材中,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命令、学生接受的程序学习或直线式学习紧随而生,教师精心设计的程序是以小步子形式要求学生执行,每个步骤之间不予重复,阶梯式地达成学习目标,培养整齐划一的人才。但如今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学习资源不再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所有,而是以多种形态和机制出现,使得学习资源呈现公平性、公开性、生成性、多元性的态势,如“糖葫芦串”式的学习方式不再能够照顾学生的个人差异,单向度的“授—受”的机械方式无法让知识得到循环再生,一种反思、回归的学习方式亟需取代闭合、线性的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8]。”未来社会的变化及生存带来的挑战,呼吁着每个独立个体支配、控制活动对象或周围环境,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计划、合理选择工具达到自主学习、建构学习的目的。随着移动终端的数字化普及,大量智能软件得到开发,也促使云课程、慕课、微课、电子图书馆、信息搜索、网上课堂等作为学习资源的载体走进学生的视野,学生再也不是被催化着成熟的个体,而是自我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判断、自我决定的有思想意识的学习主人。智能推送学习通过推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满足不同基础和个性学生的需求,并且这些软件带有智能学习的监控和反馈功能,为学生由机械学习向反思性学习的转变创造了现实的条件。
学习方式是教育系统的子要素,教育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因素,要使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和信息加工的方式向混合式学习、情景化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等转变,从教育实践的范畴来说,教师、教育环境和学生三方面需基于互联网的特征和相关影响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促进学习方式转型的策略。
教学观念决定学习方式的选择,教师的教学风格、教案设计、教学评价等的偏爱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互联网+”时代,教师是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的直接推动者和改革者。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选择适合媒体、互联网、虚拟技术的教学方式。媒体化的学习方式虽在学习方式上起到革命性作用,但如果选择和利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应坚持以促进学习者认知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基点下甄别教学手段利弊,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然而,媒体化的教学必然需要媒体化的教师,教师自身需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做一个新时代能力综合型的教师。
其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地应用到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和评价中,辅助学生高能量地学习,构成智慧课堂。第一,教学设计凭借立体的动画、思维导图、多媒体、微视频、模拟实验等物质载体设置引发好奇心的学习情境来建立事物之间联结,以便随后能促进暗示的流动,引出各种问题,确定各种目的,有利于造成观念的连续性[9]。如教师以情境表演、情境实验、情境描述方式教学,不仅让学生调动一切身体感官,感知自身、他人和环境,活化纸质的知识、减轻认知负荷,而且更能引发学生探究情境背后隐藏的知识意义,建构个体性知识。第二,针对不同内容和学生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意味着不再受传统教学工具的局限去采取“拉平取齐”的做法,而是以多媒体方式呈现各组讨论的问题,促进交互智慧生成。另外,通过智能软件任务分级的功能,给处在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指导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软件。第三,数字化评价是借助课堂派、移动作业、云作业等信息技术展开的,教师通过课堂派组织学生上传Word版式的作业,教师课前评阅学生作业,课上点评,并针对典型的作业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课后要求学生完善作业,再次上传。另外,自带隐性评价功能的软件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和反馈学习状况(学习检测、作业计分等),学生据此分析学习成果、总结教训、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无论采用何种数字化的评价工具,必须明确教师的指导、引导和监督责任。
网络资源是否充足及组织风格是否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认识客体呈现的方式和认识的手段,并间接关系到学习方式的转型问题。从环境层面为学习方式转型保驾护航,学校角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加快信息技术资源的普及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网络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那么,校园优质资源的普遍共享一方面需加强无线网络覆盖校园的建设,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移动教育应用软件研发,建立学校特色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另一方面也要关照师生享受信息资源的公平性,目前,中小学校在师生资源分配方面仍以教师为主,学生接触或享有信息化设备的机会较少,因此,师生之间的网络配给仍有待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提供更多适合学习方式转型的信息平台,例如:建设学生电子阅览中心,小组共享电脑制,多媒体教学制。
其次,加强教学组织风格的民主化。班级组织建设有时并不取决于教师的随心所欲,而是以学校的组织理念为风向标采取行动,这时学校对课堂组织形式的决策关系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采纳。假设强制要求学生按照秧田式的座位布局,则小组探索、角色扮演、自由游戏等学习活动就无法随个人意志而开展,学习方式难免陷入抽象学习和机械学习的俗套。所以,学校组织理念的民主、开放、包容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了自由而宽松的环境,教师选择教学模式和安排教学环境具有更大自主权,云平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WISE平台项目等教学组织允许搬进课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需要灵活采用圆桌型、方桌型、模块型、马蹄型、M型、O型等多种座位组织风格。为刺激学习方式的转型,学校作为法人代表可将教学组织风格的民主理念作为一项制度来践行。
首先,在社交软件平台建立学习群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知识的学习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学习者需突破课堂的浅层学习,向外寻求认识的组织或群体。依据后现代观念,自组织学习隐含对人内在力量的信念,相信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种重要的为其发展提供目的和指向的力量[10]。所以,学生可以挖掘自己的潜能,自主地、有序地组织学习,学习因个体的组织能力而起主导作用,那么,众多学生个体之间的联合更能促使学习资源更大限度开发,促进学习层次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微信群、QQ群、数字课程等辅助学习及社交一体化功能的交流平台,学生之间可以编织成强大的学习网,资源共享、交互学习,这种双向信息传播打破了师授单向的学习模式。另外,个性化地组织学习群体的学习方式加速定制学习(Customization in learning)时代的到来,学生团体自由地开发交流软件聚合在一起,实证表明,在线学习过程中的社会行为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之间的信任程度,便于深入交流学习经验[11],促使个体拓展学习视野。
其次,在反思的过程中掌握双环学习。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已被推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学习者要立足发展性学习理念,筛选能够增益的辅助学习工具,在深层次开发自己潜能和获取知识的机会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课堂结束之后,每个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自我检讨、自我反省成为双环学习的主要通道。所谓双环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行动-监督-反思的过程中改变行动方式的同时也在反省自我的心智模式。反思性学习的过程包括四阶段:获得或唤醒经验、形成初步的反思结论、提升反思结论、应用并检验反思结论[12]。那么,学生日常反思首先要以同伴交流、查阅资料、课堂学习等为反思唤醒的途径,开始对环境或者事件进行反思,然后通过语音、视频、博客、微信、腾讯QQ、印象笔记、多彩账本等途径随时随地记录行动反省情况,深挖潜藏在行动矛盾下的深层次问题,最后通过网上学习观摩、请教专家、分享交流等验证反思结论,逐渐使自己的行动和思维清晰明朗,并且修正行动方案,改变思维结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Z].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2]Jowati,binti,Juhary.E-Learning and Simulations for Leadership Training[A].新加坡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协会 (IAC⁃SIT—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Computing,Communication,and Control(ISCCC 2009)[C].新加坡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协会 (IACSIT—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ofComputerScience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6.
[3]刘哲雨.多媒体画面语言表征目标促进深度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7(03):18-23.
[4]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26.
[5](美)霍恩(Horn,M.B),斯泰克(Staker,H.)著.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驱动教育改革[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45.
[6]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独特优势及其建构[J].教育研究,2009(03):53-54.
[7]裴娣娜著.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14.
[8]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5.
[9]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5.
[10]汪霞著.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23.
[11]田阳,冯锐.在线学习社交行为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03):48-54.
[12]陈佑清.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J].教育学术月刊,2010(05):5-9.